棉花常识棉花的现蕾、开花、结铃有那些特点棉花的现蕾、开花和结铃都有它特定的规律,即是从第一果枝第一节开始,接着“由下而上,从内到外”的圆锥体形式递进的。
凡是靠近主茎即圆锥体内围的花蕾,开花结桃愈早,成铃率愈高,铃大铃重,生长日数短,成熟早。
反之,距主茎愈远,即圆锥体外围的花蕾,开花结桃愈晚,成铃率愈低,铃小铃轻,生长日数长,成熟晚。
棉花不同部位的成铃率也各有不同,一般第一圆锥体成铃率约为80-90%,第二圆锥体成铃率约为60-80%,第三圆锥体成铃率约为40-60%,第四圆锥体成铃率20-40%,第五圆锥体成铃率约为20%以下。
这是在棉株正常生长情况下的一般规律,如果遇到害虫或雨水多,气温高,施肥不当等特殊影响,就会稍有出入。
早期的蕾铃所以生长日期较短,铃重,成铃率高,除了当时的气温较高外,主要是位于植株内围,靠近主干,可以优先得到丰实的养料供应。
而晚期的蕾铃生长期气温较低,又处在植株外围,离主干较远,获得营养较差的缘故,所以生长期较长。
棉籽发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棉籽和其他植物的种子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温度、水分和空气才能发芽,不同棉花品种发芽的临界温度是10.5-12°C,最高40-45°C,如果不是或超过这个界限就不能发芽。
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上升10-11°C时,棉籽即可萌动,到11-12°C以上,即能发芽出苗,而发芽以14-15°C最为合适。
有人试验,在发芽箱中当温度达到35-36.1°C时发芽迅速,在2-3天内就能得到相当程度的发芽率。
发芽后适于幼苗生长的最高温度约在23.8-29.4°C,如果温度不足14°C 时,幼苗就会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
有人试验把棉籽加热到60-70°C,几小时内还能保持生命力,但在80-90°C时,只要数分钟棉籽就会被烫死,有些成实度差的棉籽,只要用70°C的水温就能烫死,因此,处理棉种时用开水烫种时必须很好地掌握技术用温水浸种时一定要很好地掌握水温。
棉籽发芽除了需要适当的温度外,还需要有足够的水分和氧气。
棉籽还需要吸收相当于棉籽本身重量一倍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播种前的闷种、浸种处理,就是为了要加速这一过程。
便于播种以后能很快的发芽生长。
由于棉花种子含有多量的油份和蛋白质,因此,在发芽时,就要比多数谷类作物需要更适宜的温度,更多量的水分和氧气,它可以改变这些物质成为其他物质来满足绵苗生长的需要。
如果棉花在播种后遇雨,造成土壤板结,表层土壤中空气缺乏,棉籽就会停止发芽,加上低温高湿,还会引起烂种而造成缺苗断拢。
但当温度、水分、氧气等这些条件具备后,棉籽呼吸作用加强,贮藏在它内部的油脂、菌类和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把这些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变为可溶性的养料,源源不断地供给幼胚利用。
由于棉籽发芽需要具备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所以有些人在做发芽实验时往往注意了这个,忽视了那个,最常见的是温度虽然达到了标准,棉籽就是不发芽或发芽很少,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原来这还是水分供应上有毛病、过少,棉籽吸收不足应有水分,就不发芽;过多、在棉籽的外围包了一层不透空气的水膜,影响了棉籽的正常呼吸,所以也不能发芽。
认识自然,掌握棉花生育规律棉花的整个生产过程,是通过根、茎、叶的营养生长和在这基础上进行的现蕾、开花、结铃等生殖生长来完成的。
它是棉花本身特征特性与环境条件结合起来的总体。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棉花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我们要深刻的抓住了棉花生长发育的规律,也就是抓住了它的生产主要矛盾,就可以提出推动矛盾向增产方面转化的好办法棉花有那几个主要发育阶段?掌握好棉花生长发育的规律从而进行管理,还必须再一次对棉花一生的特点概况进一步了解,才能更主动的采取分阶段的具体措施。
棉花从播种到吐絮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的变化及内在的特殊本质,通常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自播种到幼苗出土(约10天左右);第二阶段,自幼苗出土到第一片真叶形成(约12天左右);第三阶段,自第一片真叶形成到开始孕蕾(约30天左右);第四阶段,自孕蕾到开始开花(约25天左右);第五阶段,自自开花到开始成熟吐絮(约50-70天)。
从现蕾到成熟吐絮一般需经过75-100天,几乎占去整个生长期70%以上时间。
棉花各个发育阶段所经过的天数多少,与土壤、气候、农业技术水平和品种特性的不同而有变迁,如沙壤土就比粘重土出苗早,温度高比温度低出苗快,早熟种比晚熟种生长期要短,灌溉过量,雨水太多会延迟成熟,土壤干旱能缩短吐絮日期。
因此,换种早熟种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都是为棉花各发育阶段创造良好条件,是加速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
所以,棉花生长发育的五个阶段,在本质上是互相区别的(如现蕾、开花、结铃、吐絮各器官发育上有显著的差异),又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
如植株下部正在结铃,而上部还在现蕾;下部已开始吐絮,而上部还在开花或现蕾。
因此,在棉株的根、茎、叶和蕾、花、铃的不断出现和增长过程中,既有区别的,又是有顺序的、连续的;既包括量的积累,又包括质的变化。
此外,棉花与一般一、二年生种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一样,在生殖器官分化以前,必须经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两者不能替代,如不通过这两个阶段,虽能发育,但不开花结铃。
春化的主要作用是温度,春化阶段的时间因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早熟品种短于中熟和晚熟品种,一般早熟品种的春化时间需5-7天,中熟品种需7-8天,但也和温度有关,温度愈高春化时间愈短,如温度在26°C时只要6天,20°C 时就要9天,14°C时则需要21天才能完成春化阶段。
光照阶段一般从出苗后即开始,约需18-33天完成,陆地棉中熟品种适宜光照时间为每天12小时,晚熟品种对短日照要求较强,适当缩短日照可促进现蕾开花。
早熟品种对日照的反应不及晚熟品种敏感。
棉花的不同生育阶段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关系棉花的五个生育阶段期间,和外界环境密切关系通常为播种到出苗、出苗到现蕾、现蕾到盛花、铃期四个主要阶段,这几个阶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矛盾各有不同:1、播种阶段(播种到出苗),我国南北棉区,多在四月中、下旬播种,常年北方多旱,南方多阴雨。
我们新疆播种难很大程度上是播种期棉田缺墒或墒过大、气温低。
北方由于过干(南方常过湿)和低温,有时再加以土壤板结,土块较大,而棉花是双子叶植物,子叶又较大,存在顶土费劲的特点,因此大大影响播种出苗。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能否适期播种,以及能否获得早苗、全苗、齐苗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的主攻方向是:抓全苗。
主要通过保墒,提温(南方是排渍、通气)满足棉籽发芽所需的水分、温度、空气,同时防止土壤板结或因低温、过湿而引起烂籽烂芽,也要防止缺墒受旱发生干芽现象。
我国各棉区的棉农对于这个阶段有一套成熟的措施,即是粒选棉籽;进行棉籽处理;抓紧整地保墒;施足底肥,因地制宜的增施种肥;提高播种质量;适期播种;防治地下害虫;播后遇雨就及时进行松土以增进土温,促进棉苗出土,总的目标是达到一次播种保证全苗。
2、苗期阶段(出苗到现蕾):这一阶段多在五月份到六月上、中旬,北方缺水干旱,温度变化不稳(南方多处于“迎黄梅”的多雨时期,荫云少光)。
但在这个时期必须促进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准备条件。
因此,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病苗、弱苗或缺苗、晚发等问题,以期达到苗全、苗匀、苗壮、早发。
这个阶段在管理上的主攻方向是:保苗培苗,力争壮苗早发,并且苗足、苗匀、苗齐。
各棉区棉农在这个阶段成熟的经验技术措施有:及时防病保苗;查苗补种,移栽;及时间苗、定苗;深中耕,勤中耕,提高地温,追肥、治虫、除草(南方雨多地湿和地下水位高的棉田,开沟晾墒,排渍,降低地下水位,改善通气条件,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旱薄地苗弱,要适当追加苗肥,促进苗期早发。
3、蕾花期阶段(现蕾到盛花):这一阶段北方前期干旱,后期进入雨季,我们新疆北疆地区这时也常多雨(南方棉区前期梅雨,后期伏旱)。
此时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主要时期,特别是盛蕾到初花的矛盾转化的关键时期,肥、水过多则营养生长过旺,就会造成以后的早衰。
因此,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长枝、长叶和现蕾、开花、结铃并进时营养物质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这个阶段在管理上的主攻方向是:实现稳长增蕾。
即是要搭好丰产架子,有足够的枝、叶;又要控制封行在大暑前后(七月中下旬),保证中、下部通风透光良好,促进棉株多积累营养物质,达到增蕾增铃。
各棉区棉农在这个阶段成熟的经验技术措施有:北方丰产棉田要重视蕾期、花期追肥,旱薄地更要重视蕾肥,多雨深中耕,天旱浅中耕:抗旱保墒;水渍土,蕾期以后中耕结合培土,固根防风,同时进行整枝打杈,防治蕾铃期害虫(南方棉区要稳施蕾肥,结住一两个成铃后,重施花铃肥,蕾期多雨以少施或不施肥控水,花期伏旱以水调肥)。
这个阶段时间长,也可以划分为现蕾到初花和初花到盛花两个阶段,从管理来说:蕾期要稳,花期要促,始终不能放松管理。
4、铃期阶段(盛花以后):这一阶段已进入大量解铃时期,生殖生长占绝对优势,在一般情况下,已不会再出现旺长,而容易出现早衰。
如果加强肥水管理,可以缓和营养生长衰退的速度,有利于保伏桃、争秋桃、结大桃。
但如果管理不当,水肥条件好的棉田就又容易出现贪青晚熟;水肥条件差的棉田,尤其是旱薄地,例如我们新疆的一些盐碱地,容易出现脱肥、早衰。
因此,主要的矛盾是:解决早衰与迟熟的问题。
这个阶段在管理上的主攻方向是:着重抓早熟,不早衰。
各棉区棉农的经验技术措施有:加强后期管理;北方棉区在铃期适当的追肥和灌溉(南方棉区结合打顶补施盖顶肥),并结合浅中耕,巩固伏桃,增加有效秋桃和提高铃重。
概括上述各点,丰产棉花的长势长相是壮苗早发,稳长不早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水肥条件好的棉田,要看天、看地、看棉花,采取“促”——“控”——“促”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措施,在旱薄的棉田,要突出一促到底的田间管理措施。
这个问题各棉区有所不同,就是在同一地区也有不同。
近些年来,随着群众性科学实验活动的开展,棉花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不少成果。
在栽培方面,总结出不同地区的综合栽培技术,“抓三桃”和通过“促”、“控”、“促”措施达到早发稳长,不早衰的植棉技术;以密植为中心的土、肥、水相结合的栽培管理技术;各类棉田播种保苗的综合技术;催芽补种,贴芽补种,穿芽移栽和不带土、带土移栽四道防线保全苗技术;耕作保墒抗旱技术;用地养地结合等等,这些成果,都是实行三结合的方式取得的,对我们掌握棉花丰产有着重要意义。
棉花的落蕾落铃是怎样的?棉花的蕾、铃脱落是棉花生产上影响产量的一个重大问题,一般情况蕾铃脱落率常在70%左右,严重的可达80%以上。
如果能降低脱铃率,降到50%或60%,棉花的产量就可以大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