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育种棉花高产栽培,要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科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化学调控等,从而达到苗期壮苗早发,蕾期稳长增蕾,花铃期增蕾保铃,吐絮期早熟不衰,使棉花获得优质高产。
1 苗期管理1.1 适时放苗棉花出苗达80.0%以上时,及时放苗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
放苗的原则是放绿不放黄,在棉花子叶由黄变绿时及时破孔(孔直径4~5 cm)放苗。
过早或过晚,易抽干死苗或灼伤或形成高脚苗,不利于培育壮苗。
1.2 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生产上,因土壤、气候、种子、播种质量等多种因素,造成缺苗断垄,或出苗不齐等现象。
必须尽早查苗补种。
在棉苗缺苗20.0%时应采取催芽补种的办法,20.0%以下采用芽苗移栽(移稠补稀)的办法。
1.3 肥水调控棉花苗期需肥量较少占总量的5.0%。
土质肥沃,底肥已增施氮肥的及壮苗和旺苗棉田,苗期可不追施氮肥。
土壤墒情差的旱薄、盐碱地和未施基肥的棉田应根据苗情施好苗肥,应早施、轻施速效氮肥,追施尿素45.00~75 .00 kg/hm2。
1.4 中耕松土苗期中耕不仅能破除板结,清除杂草,减少蒸发与病虫危害,促进棉苗根系发育,达到壮苗,促使早发。
一般苗期应结合天气情况中耕2~3次,棉苗现行时,浅中耕3~5 cm,以后逐渐中耕深度达8~10 cm。
天旱时应浅锄保墒,降雨较多时,应深锄放墒增温。
1.5 早期防治病虫害苗期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褐(纹)斑病等;虫害主要有棉蚜、地老虎、盲椿象、蓟马等。
防治苗期病害,可选用多菌灵、农用链霉素、乙蒜素、高锰酸钾其中2种喷施,混合叶面肥喷施,效果理想。
2 蕾期管理2.1 增施发棵搭架肥地力肥沃、底肥足、生长旺盛的棉田,可不追肥或少追肥。
对底肥不足、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蕾肥,并适当施入速效氮肥如尿素120.00~225.00 kg/ hm2;肥料种类上,氮肥、钾肥一起施;适量喷施硼肥;提倡施用优质复合肥。
2.2 灌溉排水、中耕培土棉株进入蕾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加快,对水分要求增多,但只能轻灌,最好隔行沟灌,保证10~30 cm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0%。
如蕾期降雨较多,要注意保持田间排水畅通,以免引起根系生长不良。
2.3 早去叶枝叶枝不能直接开花结铃,营养体大,消耗养料多、影响田间通透性。
正常密度的棉田,棉花去叶枝适宜时间,应在第1果枝与叶枝可以区分时,将第1果枝以下叶枝全部去掉,保留主茎叶。
对缺苗处、地头、边行,每株也可保留1~2个叶枝,以利用空间和边行优势。
2.4 病虫防治、化学调控此期主要病害为枯萎病、黄萎病,在盛发期,适宜药剂为用70.0%的甲基托布津500~1 500倍液、多菌灵1 000倍液、或1.0%~2.0%的碳铵水进行灌根,对控制促进病株恢复生长有明显作用。
虫害为棉铃虫、蚜虫等。
用75.0%拉维因可湿性粉剂300 g/km2、2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6.00 kg/ km2、或20.0%灭多威乳油900 mL 或2.5%功夫乳油600 mL,进行叶面喷施。
2.5 适时揭膜一般棉田宜在棉株盛蕾期进行揭膜。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棉田湿度大时可适当提前揭膜为宜,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师树旺(河北省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磁县 056500 )摘 要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时期的特点,因苗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栽培管理技术,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棉花;高产;技术中图分类号 S 562 文献标志码 B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 Cott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Shi Shuwang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because seedlings of local conditions, adopt a different culture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crop yields and improve quality purposes.Keywords cotton; yield; technology作者简介:师树旺(1978-),中学二级教师,从事农林生物技术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11-04-17栽培育种重盐碱地和干旱地区的地膜棉,可延长覆膜时间或全生育期覆盖[1]。
3 花铃期管理3.1 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棉桃大量形成,是棉花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重施花铃肥是保伏桃、争秋桃、防早衰的关键措施。
追肥要根据棉花品种、棉株长势和土壤肥力灵活掌握。
一般棉田,在初花期施用占追肥总量的10.0%~15.0%,旺苗棉田迟施或水后施肥。
进入盛花结铃期,占追肥总量的30.0%~45.0%。
一般施用尿素量150.00~225.00 kg/hm2,氯化钾或硫酸钾75.00~150.00 kg/ hm2。
结合开沟将肥料条施,施后覆土、灌水,以减少养分的挥发损失[2]。
3.2 合理灌溉与排涝灌溉参考天气、土壤、棉株长势而定,一般掌握10~15 d不下雨或中午上部叶片萎蔫下垂,16:00后还不能恢复正常,叶片色暗无光泽时应浇水,最好于早、晚进行,以沟灌,水面略低于垄面为佳。
3.3 精细整枝 1)打顶尖。
适时打顶,可打破棉株顶端优势,有效控制植株高度,改善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有利于果枝和棉铃生长,提高成铃率。
根据“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在当地早霜到来前80~90 d打顶。
打顶应采取1心1叶打小顶的方法,选择晴天,利于伤口愈合。
2)打边心。
打边心就是去掉各果枝的生长点,控制横向生长。
一般下部果枝留2~4个果节,上部果枝留3~5个果节,待果枝达到计划果节时,将其顶心摘除。
空枝可结合打顶除去,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减少蕾铃脱落。
3)抹赘芽。
一般在棉花打顶后,由于除去了植株的顶端优势,或者去叶枝后,棉花叶腋内的芽迅速长出,形成赘芽。
赘芽不能开花结果,消耗养分又影响通风透光,一经发现,应及时打掉[3]。
3.4 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为了控制棉花旺长,增蕾保桃。
从盛蕾到盛花期根据“前轻后重”的原则化控2~3次。
一般在初花期,下雨后用缩节胺30~45 g/hm2加水喷雾,盛花期用缩节胺45~75 g/hm2加水喷雾,结合治虫,控制营养生长。
4 吐絮成熟期管理4.1 根外追肥棉花吐絮期根系活动逐渐减弱,吸收养分的能力明显减弱。
对有叶片过早失绿,出现脱肥早衰现象的棉田,宜采用根外追肥,从初絮期起喷施1.0%~2.0%的尿素溶液和0.5%的过磷酸钙溶液2~3次,每次间隔约7 d。
对生长过旺,表现贪青晚熟的棉田,可叶面喷施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3%的过磷酸钙浸出液,促进养分运转与棉铃发育,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有利于提早吐絮。
4.2 防旱排渍秋旱年份,初絮期高产棉田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铃质量,应及时以小水沟灌。
如遇多雨年份,要及时清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减少脱落,防止贪青晚熟。
4.3 整枝去叶与调整株形1)整枝去叶。
加强后期整枝,可以促进有机养分向棉铃集中,有利于棉花的成熟吐絮。
对肥水充足,长势过旺的棉田,要将主茎下部丧失功能的老叶,空枝及赘芽全部抹除,摘除中、上部的无效花蕾。
2)推行并垄,调整株形。
如遇田间湿度高,荫蔽较重的棉田。
可以采用推行并垄的措施,即趁土壤湿润时将相邻的两行棉株推并在一起,呈“八”字形,使并在一起的两行棉花两侧及行间地面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起到增温降湿、通风透光,减少烂铃的作用。
但应避免棉株机械损伤,减少蕾铃的脱落。
4.4 科学应用催熟剂应用催熟剂,可以促进棉铃发育,使棉桃早成熟、早吐絮,增加霜前花产量。
1)乙烯利催熟,适用于后期长势较旺、青铃较多的高产棉田。
具体方法是:在霜前15~20 d,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用浓度为40.0%的乙烯利1.50~2.25 kg/hm2,对水750.00~1 000.00 kg 稀释后使药液分布均匀,重点喷施于上部晚秋棉铃上,使各部位的青铃都着药,,以提高催熟效果。
若喷药后6 h内遇雨,则需重喷。
留种棉田不宜喷施。
2)无踪催熟,适用于因播种晚而晚熟和间作套种的棉田,及早催棉株落叶,利于通风透光。
选择适宜剂量克无踪600~750 mL/hm2对水450.00~600.00 kg喷施,7~8 d叶片可落光达到吐絮高峰期。
4.5 治虫防病、防烂铃防治害虫。
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可采用20.0%灭多威乳油1 5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棉花烂铃率一般在10.0%~30.0%,引起烂铃的因素有田间荫蔽、秋雨连绵、低温及棉铃红腐病、炭疽病、黑果病、铃疫病等病菌。
4.6 及时采收棉铃充分吐絮后要适时采摘,防过早剥青铃,影响纤维成熟;防过迟采收使纤维拉力降低,以棉铃开裂后7 d采收为好。
尽量不让吐絮棉遭受雨淋或日光暴晒过久,以免降低棉花纤维品质。
采摘时要分等级。
4.7 拾净残膜地膜棉揭膜可在封行前后,也可在采收结束,视具体情况确定。
但不论何时揭膜,在棉秆拔后都要拾净残膜,以防污染土壤和对下茬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1] 董树亭. 作物栽培学概论.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9.[2] 郝玉体,王书平,沈效红,等. 棉花高产优质高效关键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2008(6):62-63.[3] 戴金平. 作物生产技术.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