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精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实验正确的是()A.蒸发、浓缩、结晶B.检查装置气密性C.碳酸氢钠热分解D.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 AB.1mol氯化镁中含有离子数为N AC.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1N AD.28g一氧化碳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14N A3.用含有少量镁的铝片制取纯净的Al(OH)3,可能有的步骤为:①加盐酸溶解;②加苛性钠溶液;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⑤加过量纯碱溶液,实验操作最合理的组合及顺序是()A.①⑤④③B.②③④③C.②③⑤③D.①⑤③4.下列离子的检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依次加入足量稀盐酸和BaCl2溶液B.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Ag+,依次加入BaCl2溶液,稀硝酸C.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时,应取少量该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D.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32–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IO3-+5I-+3H2O=3I2+6OH-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2HCO3-+Ba2++2OH-=BaCO3↓+2H2O+CO32-C.过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2SO2+H2O+Ca2++2ClO-=Ca(HSO3)2↓+2HClO D.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NH4++HSO3-+2OH-=NH3+SO32-+2H2O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C.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D.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实验题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Cl2、Br2、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1)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②整套实验装置存在一处明显的不足,请指出____。
B装置的作用:_____。
(2)用改正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①请填写Cl2、Br2、Fe3+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②E装置中溶液变黄的原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
(3)因忙于观察和记录,没有及时停止反应,D、E中均发生了新的变化。
D装置中:红色慢慢褪去。
E装置中:CCl4层先由无色变为橙色,后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变成红色。
为探究上述实验现象的本质,小组同学查得资料如下:①用平衡移动原理(结合上述资料)解释Cl2过量时D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____,现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上述解释:取少量褪色后的溶液,滴加___溶液,若溶液颜色___,则上述解释是合理的。
②探究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设计实验如下:用分液漏斗分离出E的下层溶液,蒸馏、收集红色物质,取少量,加入AgNO3溶液,结果观察到仅有白色沉淀产生。
请结合上述资料用两步方程式(离子或化学方程式不限定)解释仅产生白色沉淀原因_____。
三、工业流程题9.某科研小组设计出利用工业废酸(稀硫酸)来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方案如图所示。
已知:各离子开始沉淀及完全沉淀时的pH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酸浸”步骤中,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通入空气“搅拌”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
(2)物质A最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___(填选项序号)。
A.KMnO4B.H2O2C.HNO3(3)除铁过程中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pH应控制在____范围之间,写出生成氢氧化铁的离子方程式:_____。
(4)物质B可直接用作氮肥,则B的化学式是____。
(5)除铁后得到的氢氧化铁可用次氯酸钾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处理剂(K2FeO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四、原理综合题10.按要求写方程式。
(1)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制取K2FeO4,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COCl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CeO2溶于稀硫酸和H2O2的混合溶液,得到Ce3+,写出离子方程式_____。
(5)NaClO3与盐酸反应生成ClO2及Cl2,写出方程式_____。
(6)利用I2的氧化性可测定钢铁中硫的含量。
做法是将钢铁中的硫转化为H2SO3,然后用一定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7)已知将浓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在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共有KCl、Cl2、浓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①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并配平。
_____。
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不溶于冷水),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3-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
写出该实验中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8)+6价铬的毒性很强,制取红矾钠后的废水中含有的Cr2O72-,可以用绿矾除去。
测得反应后的溶液中含Cr3+、Fe2+、Fe3+、H+等阳离子。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
(9)KMnO4的氧化性随pH的减小而增大,在酸性介质中还原产物是Mn2+;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还原产物主要是MnO2。
三氯乙烯(C2HCl3)是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成分,研究显示在地下水中加入KMnO4溶液可将其中的三氯乙烯除去,氧化产物只有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10)已知:①MnO4-+e-―→MnO42-(绿色)(强碱性条件)②MnO4-+8H++5e-―→Mn2+(无色)+4H2O(强酸性条件)将KMnO4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微热,得到透明的绿色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参考答案1.B【解析】【分析】A、蒸发、浓缩、结晶应该在蒸发皿中进行;B、向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中加入水,通过观察液面变化能够检验装置的气密性;C、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该稍稍向下倾斜;D、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温度,不能插入混合液中。
【详解】A、蒸发、浓缩、结晶操作应该使用蒸发皿,不能选用坩埚,故A错误;B、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倒水,当液面高度不变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能检查装置气密性,故B正确;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生成水,大试管口应该稍向下倾斜,否则可能导致大试管炸裂,故C错误;D、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体混合物,需要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控制馏分成分,温度计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故答案选B。
2.D【详解】A. 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故A错误;B.1mol氯化镁中含有1mol镁离子和2mol氯离子,所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 N A,故B错误;C.白磷的摩尔质量为124g/mol,化学式为P4,12.4g白磷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磷原子数为0.4 N A,故C错误;D. CO的摩尔质量为28g/mol,28gCO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1个CO分子中所含的电子数为6+8=14,因此28gCO气体所含的电子数为14 N A,故D正确;故答案选D。
3.B【详解】题中苛性钠是NaOH的俗名,纯碱是Na2CO3的俗名;因镁与强碱不反应,而铝可以与强碱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先加入过量的强碱,使Al溶解而镁不溶解,然后过滤除去Mg,再加入过量的CO2,将NaAlO2转变成Al(OH)3,其反应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NaHCO3+ Al(OH)3↓,再次过滤即得纯净的Al(OH)3,因此实验操作最合理的组合及顺序为②③④③,故B项正确;故答案选B。
4.A【详解】A项,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先加足量稀盐酸,排除Ag+、SO32-、CO32-等离子的干扰,再加BaCl2溶液时生成BaSO4沉淀,可以检验SO42-的存在,故A正确;B项,若溶液中含有SO42-,加入BaCl2溶液时生成BaSO4沉淀,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 错误;C项,若溶液中含有Ag+,先加入BaCl2溶液,生成AgCl沉淀,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 错误;D项,不能排除HCO3-、PO43-、SO32-等离子的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故答案选A。
5.D【分析】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酸性溶液中不生成氢氧根离子;B. NaHCO3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钡、水、NaOH;C.反应生成硫酸钙和盐酸;D.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氨气、水。
【详解】A.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的离子反应为IO3-+5I-+6H+=3I2+3H2O,故A错误;B. 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的离子反应为HCO3-+Ba2++OH-=BaCO3↓+H2O,故B错误;C.过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SO2+H2O+Ca2++ClO-=CaSO4↓+2H++Cl-,故C错误;D. NH4HSO3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混合加热的离子反应为NH4++HSO3-+2OH-=NH3+SO32-+2H2O,故D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具有强还原性,二氧化硫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而次氯酸根离子被还原为氯离子,因此过量的SO2与Ca(ClO)2溶液反应不能生成亚硫酸氢钙和次氯酸,而是生成硫酸钙和盐酸。
6.C【分析】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和中性非还原性的气体;B、该反应中,浓硫酸全部被还原为二氧化硫,只表现强氧化性;C、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铁、铝遇到浓H2SO4,发生钝化现象;D、铜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详解】A、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酸性和中性非还原性的气体,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A错误;B、浓硫酸与单质硫反应的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硫酸全部被还原为二氧化硫,故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故B错误;C、浓H2SO4的强氧化性常温下遇到铁、铝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H2SO4,是因为浓H2SO4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故C正确;D、加热条件下,Cu+2H2SO4=CuSO4+SO2+2H2O,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根据反应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硫的量小于1mol,得到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小于22.4L,故D错误;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