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兽医药理学复习重点

兽药: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畜禽(包括家畜、鱼类、家禽、蜜蜂、蚕以及其他人工饲养的动物)等动物疾病,有目的的调节生理机能而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含饲料添加剂)药物: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或诊断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化学物质毒物:是指对动物集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集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兽医基础学科药物按来源可分为三种: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抗生物药:是指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抗生物药:是指对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灭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疾病的一类药物化疗:抗微生物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由寄生虫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8疗统称为化学治疗耐药性可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耐药性.耐药性:是指细菌在多次接触抗菌药物后,产生了结构、生理及生化功能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菌株,它们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交叉耐药性:某些病原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以后,往往对同一类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可分为完全交叉耐药性和部分交叉耐药性抗生素: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或半合成药物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肿瘤的药物青霉素类包括天然青霉素(窄谱)和半合成青霉素(广谱)青霉素不宜内服,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主要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对处于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故称繁殖期杀菌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

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

半合成青霉素包括:青霉素V(苯氧甲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青霉素II(苯唑西林)耐酸耐酶。

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耐酸耐酶。

双氯西林(双氯青霉素)耐酸耐酶。

萘呋西林(新青霉素III)耐酸耐酶。

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耐酸不耐酶。

头孢菌素类又称先锋霉素类,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都具有B-内酰胺环,头孢菌素类是7-ACA,青霉素类是6-APA的衍生物。

代表药物:头孢氨苄、头孢噻呋、克拉维酸、舒巴坦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含有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糖原结合而形成的苷,常用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新,大观霉素,安普霉素等,本类药物的主要共同特征包括1:均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常用制剂为硫酸盐,易溶于水性质稳定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增强2:内服吸收很少几乎全从粪便排除利于作为肠道感染用药注射给药后吸收迅速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除适用于泌尿道感染3:属杀菌性抗生素,抗菌谱较广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无效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弱但对于金色葡萄球菌包括耐药菌株较敏感4:不良反应主要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肾脏毒性及对神经肌肉有阻断作用四环素类为一类具有共同多环并四苯羧基酰胺母核的衍生物,具有广谱性。

不良反应,1二重感染2影响骨的生长3大量长期使用造成肝细胞坏死4一般不肌肉注射(酸性药物,造成肌肉坏死)四环素类分为天然品和半合成品两类,前者有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钾金霉素,后者有多四环素,美他环素,米诺环素等。

天然的四环素之间存在交叉内药性。

土霉素:土霉素又称氧四环素具有广谱性有抑菌作用,其应用:1大肠杆菌或沙门菌引起的下痢2: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牛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禽霍乱等3支原体引起的牛肺炎,猪喘气病,鸡慢性呼吸道病等4局部用于坏死杆菌所导致的坏死,子宫蓄脓,子宫内膜炎,·5泰勒虫病,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不良反应:1局部刺激:本品盐酸盐水溶液属强酸性,刺激性大,最好不采用肌肉注射给药。

2二重感染应用四环素类应注意;1除土霉素外,其他均不宜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时不要漏出血管外,注射速度应该缓慢。

2成年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和兔不宜内服给药。

3避免与含多价金属离子的药品和饲料,乳制品服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临床主要应用为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吉他霉素,格米霉素。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小分子与机体细胞大分子之间的初始反应。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表现为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和抑制。

不良反应:1,副作用:指药物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特点:可预见,很难避免。

2,毒性作用:一般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货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

特点:与剂量无关,可预知。

3,过敏反应特点:与剂量无关,不可预知。

药效学:药理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原理,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动学:药理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指药物代谢动力学。

量效关系:1,半数有效量:随着剂量增加,效应也逐渐增加,其中药物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ED50)。

2,半数致死量: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LD50)。

量效关系的意义:1,用来比较两个药物的效价强度和效能。

2,比较两个药物的安全性的大小。

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和ED50的比值。

(比值越大越安全)跨膜转运: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分布到各种器官组织,经过生物转化,最后由体内排除经过一系列的细胞膜和生物膜,这一过程叫做跨膜转运。

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酶和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物减少的现象。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1,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给药途径:口服(po)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皮下注射(sc)。

呼吸道给药:药物给药的优点是吸收快、免去首过效应,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可直接局部给药使药物达到感染部位发挥作用。

还有皮肤给药。

2,分布:是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

3,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结合反应。

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排泄: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形通过各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肾脏。

血药浓度:一般指药物进入机体内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药时曲线:在药动学研究中,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测定其药物浓度,常以时间作为横坐标,以血样浓度作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

一般把非静脉注射给药分为三个期: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速率方程:一级动力学、零级动力学、米-曼氏动力学。

房室模型:就是将机体概念化为一个系统,系统内部根据药物转运和分布的动力学特点分为若干房室,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速率过程的部位,只要能表明这一部位药物浓度的改变与时间或函数关系,此部位即视为一个房室,一般分一室、二室或三室模型。

房室:指房室模型里的一个基本单位,不是解剖里的概念,是一个假想空间,是为了描述药物在体内空间分布的一个空间。

半衰期(T1/2):半衰期是指体内药物浓度货药量下降一般所需的时间,又称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

特点:1,每一种药物都从在自己的恒定半衰期,不受给药浓度的影响。

2,某一药物在一次用药后要经过4~5个半衰期才达到95%~100%的消除。

3,如果要等量重复用药时,血药浓度就会达到平值,而平值是理论值,可维持有效浓度加强治疗。

意义:为了保持血中的有效药物浓度,半衰期是制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依据,也是预测连续多次给药时体内药物打到稳态浓度和停药后体内消除时间的主要参数,可计算药物休药期。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理论上是时间从t0到t∞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反应打到全身循环的药物总量。

AUC与剂量成正比。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故Vd是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一个比例常数。

即Vd=x/c(Vd越大药物进入机体体积越大)。

体清除率(ClB):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机体通过各种消除过程(包括生物转化与排泄)消除药物的血浆容积。

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

这个参数是决定药物量效关系的主要因素。

影响药物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包括剂量、剂型、给药方案、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动物方面的因素包括:种属差异、病理因素、生理因素、个体差异。

抗寄生虫药:是用于驱除或杀灭体内外寄生虫的药物,分为抗蠕虫药、抗原虫药、杀虫药。

理想抗寄生虫药的条件:安全、高效、广谱、如果较长时间给药,要注意交替使用药物;给肠道寄生虫用药前要禁食,用抗寄生虫药应空腹给药;严格控制给药剂量,时间间隔,给药时间,以保证安全。

抗寄生虫作用机理:作用于虫体的神经肌肉系统;抑制虫体内的某些酶;干扰虫体的能量代谢;干扰虫体繁殖;干扰虫体内离子的平衡或转运。

抗蠕虫药:是指能杀灭或驱除寄生于畜禽机体的蠕虫的药物。

蠕虫分为线虫、绦虫、吸虫。

驱线虫药:敌百虫(用于体内寄生虫疾病也可用于体外,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左咪唑(高效、广谱、低毒驱虫药,对牛羊主要消化道线虫和肺线虫有极佳的驱虫作用);噻苯咪唑;伊维菌素(对体内体外寄生虫皆可驱杀,但对绦虫吸虫无用);阿维菌素又名虫克星(广谱高效对线虫有作用)驱绦虫药:氯硝柳胺又称灭绦灵(驱绦范围广、驱虫效果良好、毒性低、使用安全);丁萘脒(造成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驱吸虫药:硝氯酚(安全范围小,深部肌肉注射);双酰胺氧醚(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对最幼龄童虫作用最强);三氯苯达唑(毒性小,安全范围大,对牛羊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有效)抗原虫药分为抗球虫药、抗锥虫药、抗焦虫药抗球虫药分为化学合成类(氨丙啉:高效安全,球虫不宜对本品产生耐药性)和聚醚酯类(莫能菌素:产蛋期禁用、马属动物禁用;盐霉素又称沙利霉素:用于预防禽球虫病;马杜霉素)抗锥虫药:喹嘧胺(药效低于苏拉明,毒性大,现用现配)抗焦虫药:青蒿琥酯杀虫药:对外寄生虫有杀灭作用的药物,称为杀虫药。

分为有机磷杀虫药(敌百虫、敌敌畏、皮蝇磷、马拉硫磷)、有机氯杀虫药、拟菊酯类(溴氰菊酯)及其他(双甲脒)磺胺类药物结构的基本特点:1基本机构是是氨基,苯基和磺酰胺基;2氨基与磺酰胺基在苯的对位上;3氨基上的一个H被取代,抗菌作用减弱,磺酰胺基上的H被取代,则抗菌药物加强;4 R1,R2代表了不同的基团,由于取代基功能不同而形成功能不同的药物磺胺类药物的类型:1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易进入血液,进行全身循环治疗全身感染如黄安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口恶唑SMZ 2肠道难吸收的磺胺类药物易形成浓度高的药物治疗肠道感染3外用磺胺药治疗眼部疾病治疗烧伤,大面积创伤磺胺类药物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干扰敏感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生长繁殖的。

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不能直接从生长环境中利用外源叶酸,而是利用对氨基苯甲酸(PABA),蝶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在经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成四氢叶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