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统筹城乡、整合制度,全民医疗保障新阶段
初期医疗保障的弊端
缺乏稳定的医疗基金来源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财政不堪重负 对医疗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
医疗资源浪费严重 医疗覆盖面窄 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 缺乏风险互助共济功能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公费 医疗
劳保 医疗
自发改革
覆盖范围
职工医保覆盖范围外的城镇人员
学生(包括大学生) 少年儿童 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
自愿参加
筹资标准
资金筹集
资助方式
政府补助+个人缴费
谢谢观看
补助
充保险
群
险
充
多
层
次 医 疗 保
职工基本 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 基本医疗
保险
新型农村 合作医疗
主 体
障
体
系
拖
城乡社会医疗救助体系
底
历史发展沿革——三个阶段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公费、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 医疗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医保体系:
. 1 新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和改革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 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探索与发展 5.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探索
统筹基金
支付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住院费用和门诊大病医疗 费用
起付线: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实际为3% 封顶线: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6倍左右 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75%
个人账户
支付门诊和住院费用中个人自负部分以及在定点药店购药 费用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覆盖范围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2003年开 始试点
2007年开 始试点
1994年提出 两江试点
2008年全 国推开
2009年全 国推开
1998年全国 推开
注务员
企业补
特殊人
商业保
补
1994
“两江” 试点
1996
扩大试点
1998
出台决定
94年之前
覆盖范围
城镇所有用人单位职工及退休人员 1. 企业(国有,集体,外商投资,私营) 2. 机关单位
3. 事业单位 4. 民办非企业单位
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
1. 社会保险法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 2. 在华就业的外国人
资金筹集
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保费
个人:在职职工工资的2%,退休人员不交费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 具体缴费率由各统筹地区决定,可随经济发展调整
财政专项补助
帮助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等医疗保障问题
五缓四减三补贴
缓缴减负7.6亿元,降费减负140.7亿元,普及129万家企 业的5114万职工
待遇支付
农村居民 多数以家庭为单位参加 自愿参加 一般以县(市)位单位进行统筹
资金筹集
以政府资助为主
2003-2004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30元 2016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420元
个人缴费补助
2003-2004年人均个人缴费10元 2013年人均个人缴费67.5元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