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选必1:4.3海—气相互作用(修改)
选必1:4.3海—气相互作用(修改)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解析: ②乌裕尔河初成为内流河时:
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 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陆地水汽贡献率=72÷577≈12.48% 海洋水汽贡献率=505÷577≈87.52%
径流
505
47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
p73活动:水量平衡原理
单位/1000km3 水汽 577
降水 119
蒸发 52
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 充这个差额的水量来源。
降水 119
蒸发 52
说明:全球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
降水
458 相同,维持了全球水量的平衡。
径流
505
47
了解水量平衡原理
单位/1000km3 水汽 577
降水 119
蒸发 52
降水 458
径流
505
47
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 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 原理加以说明。
因为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
据统计,在10月3日至6日的冷空气过程中,我 国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2℃,气温“一键刷 新”。
大家不由感叹:今 年的冬天,似乎冷得 有些早。
有些网友表示:已 经穿上了秋裤甚至棉 裤。
10月4日,吉林长白山气温骤降,突然降雪
四川雪 河北雪 。。。。。。
“今冬将现60年来最寒冷冬天、
最严重降雪”
水汽输送
降
海上内循环
水 海陆间循环 蒸发
降 水
2. 海—气水分交换
海水蒸发变为水汽, 进入大气
蒸发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 凝结,形成降水,大部分的降 水直接落回海洋
降水
【活动一】
1.完成课本p73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完成
p73 活动
单位/1000km3 水汽 577
降水 119
蒸发 52
降水 458
大气上界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逆辐射补偿了部分地面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射向 起到了保温的射作向用宇宙
宇 宙
地 面
大气的 削弱作用
吸
收
大 大气 气吸 辐收 射大
气 逆 辐 射
海—气相互作用 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作用
海洋与大气之间 进行着大量且复 杂的物质和能量 交换。
作用方式
海—气相互作用 通过大气环流和 大洋环流,维持 地球水热平衡。
拓展一 水量平衡应用
理论描述
水量平衡-指某段时期内,一 个地区储水的变化 量就是水量的收入 与支出的水量之间 差额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径流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
真题呈现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
题图
的支流。受嫩江西移、 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 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 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 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 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 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①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为外流河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真题呈现
气候稳定,降水量变化不 大(略有增加)
(2018年全国Ⅰ卷37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
此 是“地裸影露响题的蒸图水发域唯表一面的积变” 量,
海洋蒸发和降水差额=505000-458000
降水
=47000km3
458 来自陆地的径流刚好是47000km3,所以补充这
个差额的水来源于陆地的径流。
径流
505
47
p73活动:水量平衡原理
单位/1000km3 水汽 577
估算海洋降水量和陆地降水量之和与 海洋蒸发量和陆地蒸发量之和,这两 个数据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2008年以来的最冷一年”
“这一切都与拉尼娜有关” 多个小视频和夺人眼球关键词 的帖子在微博、微信、朋友圈、 论坛等广为流传,而且言之凿凿, 看起来有画面,有“真相”,有 “解读”
多地的降雪是否登场过早? 降温来得如此猛烈,正常吗?
2019 人教版
第四章 水的运动
海—气相互作用
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运用图表,分析海—气 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 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学质疑流程
教材自 学
微课助 学
合作互 学
在线测 学
1、阅读课本 1.有疑问的, 1、整理本节课 1.将本节
p72-752
观看微课
2.结合课本, 《厄尔尼诺
的2.知记识忆网基络础知识。课 整的理疑在问学
完成本节课 现象和拉尼
案边栏处
学案1-2页 娜现象》
2.将学案二
次整理
基础知识记忆
1.图4.15,海气交换过程描述 2.厄尔尼诺现象概念、影响 3.拉尼娜现象概念
水热平衡
从长期来看,全 球水的总量是平 衡的,热量平衡 原理类似。
1. 海—气间热量交换
①海水蒸发变为水汽,进入大气 ②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主要途径)
太阳辐射
海洋吸收太阳辐 射增温(把热量 储藏在海洋中)
传 海洋把热量 递给给大气
长波辐射
加热近地面大气
传导对流
蒸发
降水
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
蒸腾陆植物地内降水循环蒸发
学习目标
1.能够描述不同区域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水热交换过程。 (区域认知)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综合思维) 3.能够根据图文材料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 4.通过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分析,能够认识到尊重自然规律的 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短时间内,降水量>蒸发量,湿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较长时间来看,降水量=蒸发量,湿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
小结
1.分析图文,确定水量平衡关系
2.摆出公式,对应图中信息
3.分析已知量,确定未知量
4.用地理语言描述水量平 衡各量的变化,最终的 结果(注意:时间的变 化与尺度)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第
总量是平衡的。若海洋蒸发量减小,
输送到陆地上的水汽减少,陆地上的降水 量也会减少,陆地水资源也就相应减少, 陆地会变得更干旱。
想一想,根据热量收支情况, 赤道会不会越来越热,极地会 不会越来越冷?为什么?
不会。 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 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被输 送到高纬度海区释放,调节 了全球热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