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抓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文章来源:云南省保山施甸县政府网发布人:县区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3-11 8:27:15抓产业强基础重民生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在第十一届施甸县人民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玉荣(2009年3月10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为认真贯彻落实好徐鹏声县长在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结合分管工作情况,我就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讲四方面的意见。

一、攻坚克难,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各涉农部门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既定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措施,立足农村实际,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突出农村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业增加值达6.6亿元,比上年增6%,占生产总值的38%,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实现农业总产值12.3亿元,比上年增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8元,比上年增14.5%。

(一)农业产业发展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粮食基础产业得到巩固,烤烟骨干产业和畜牧传统支柱产业得到提升,大力培育和发展蚕桑、林果、茶叶、蔬菜等后续产业,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粮油增产,粮油市场稳定安全。

完成小春粮食作物播种20.4万亩,大春粮食作物种植27.7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3亿公斤。

油菜播种1.74万亩,产量完成282万公斤,比上年增28%。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机耕面积8.5万亩,机收面积3万亩。

烤烟产业稳定发展。

烤烟生产实现“挖潜、提质、增效”的目标,完成种植面积7.38万亩,收购烟叶21.2万担,实现交售产值14457.53万元,比上年增30%;实现烟叶税3145万元,比上年增28.8%;收购均价13.62元/公斤,比上年增20.2%,达到了烟厂、公司、烟农和政府“四满意”。

畜牧产业迅速发展。

实现畜牧业产值4.6亿元,比上年增7.3%;肉类总产3.3万吨,比上年增13%;年末生猪存栏达35.6万头,比上年增11.3%;大牲畜存栏8 万头(匹),比上年增0.3%;全县范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畜牧业健康发展。

蚕桑、核桃、茶叶等后续产业发展加快,基地规模逐步扩大。

桑园面积达3.2万亩,核桃面积达19.1万亩,茶园面积达4.1万亩;完成食用菌栽培480万筒。

林业生态建设不断推进。

完成12.97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及管护工作,兑付补偿资金59.9万元;区划界定省级公益林35.16万亩。

造林绿化工作顺利开展。

森林防火安全有效。

林政管理进一步加强,查处各类案件192起。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稳步开展。

(二)农业基础不断得到夯实,农村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进一步加大了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最大限度挖掘项目整体社会效益,整合实施了片区开发、农村公路建设、扶贫整村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等项目工程。

农业综合开发有序推进。

启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

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7亿元。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平方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0.85万亩,改良土壤0.25万亩,解决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沼气池建设2400口。

新农村试点顺利推进,确立了100个试点示范村,2008年启动建设74个,完成投资1940万元。

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6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农资及综合服务社20个。

扎实有效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储备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项目。

(三)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全面实施惠农直补“一折通”,兑现各项补助3770.8万元。

加大农业产业扶持力度,县级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213万元,比上年增33.7%;通过实施贷款贴息、小额信贷等政策,引导投入产业发展贷款33916万元,比上年增74%。

各领域关注民生项目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1360万元。

扶贫开发卓有成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88万元,解决了0.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1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农村低保制度顺利实施,将8809户19476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四)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强化了农业、水利、畜牧兽医、林业主管部门下属二级单位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

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资产管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富余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工作基本结束。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截止2009年2月28日,排查各类林权纠纷4251起,调处4063起,总调解率95.6%;完成确权面积154.1万亩,占应确权面积的95.2%;核发林权证4357本,面积10.9万亩,占应发证面积的6.74%。

(五)强化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农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

突出农业实用技术,抓培训、办样板、强宣传,农民科技运用水平不断提高。

全年共投入科技样板、培训、宣传资金1994.7万元。

农村信息平台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数字乡村”二期建设有序推进。

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良种良法推广进一步深入。

去年,各部门齐心协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广大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着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增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等诸多困难,面临着农业产业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亟需加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亟需提高、资源开发与保护亟需协调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加以研究和解决。

二、狠抓落实,全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将是我县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保粮食稳定任务更加繁重,保农产品价格合理的难度更加凸显,保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制约更加突出。

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要全面落实县委九届六次全会、县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落实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全县农业增加值达6.7亿元(比上年增6.5%)、农业总产值达14亿元(比上年增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3元(比上年增9.0%)目标的实现。

(一)解放思想求发展。

要增强工作的超前性,始终把解放思想贯穿于工作始终,及时了解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要在解放思想上寻求新突破。

把解放思想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灵魂,继续深入学习与农村改革发展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查找差距和不足,以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惯性的束缚,敢想、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实现新的跨越。

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一方面创造条件,多渠道加大对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着力打造专业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另一方面,要强化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管理能力、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的热情,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要在作风建设上寻求新突破。

从更高角度审视全局,从更深层次挖掘潜力,切实把各项工作安排好,把各个环节衔接好,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工作任务又好又快的贯彻落实,维护和展现高效务实、诚信严谨的对外形象。

要在贯彻各项方针政策上寻求新突破,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改革发展难题,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方法、新措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二)突出重点抓落实。

把保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促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重点,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根本出路,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重要基石,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努力方向,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1.稳定粮油生产。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狠抓良种良法推广,提高单产,粮食产量稳定在1.25亿公斤以上。

2009年,计划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其中:夏粮19.4万亩,秋粮27.6万亩。

计划推广水稻良种8.2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杂交玉米15.8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玉米地膜覆盖1.5万亩,玉米育苗移栽2万亩,农作物多样性优化栽培6.1万亩,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66万亩。

实施2万亩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建立百亩核心示范区两块、千亩展示区两块。

实施2万亩水稻高产示范项目,建立百亩核心示范区两块、千亩展示区两块。

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坝区油菜生产基地建设。

2.稳步发展畜牧业。

围绕实现畜牧产值5亿元、肉类产量3.4万吨的目标,稳定发展生猪产业,力争年末生猪存栏达40万头以上。

进一步完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动物卫生检疫力度,强化动物疫病防控。

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密度达100%;重大动物免疫合格率在70%以上,免疫档案使用率达100%;市场检疫、交通检疫、屠宰检疫率达100%,确保县境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

继续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县生猪良种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

全力扶持和推广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建设生猪养殖小区2个,扶持7户生猪养殖规模大户,建设3个生猪养殖示范村和一个牛羊养殖示范村,着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和肉食品加工企业。

3.抓死烤烟骨干产业。

落实2009年全县烤烟生产意见,确保完成23.5万担收购任务。

坚持“双控”政策,以“稳定规模、控制总量、提升质量、改善结构”为工作重点,按照“稳定老烟区,适度发展建设新烟区”的规模发展思路,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促进烟叶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强化《保山烤烟综合标准》,着力打造施甸优质烟叶品牌,注重优质特色烟叶开发。

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进程,做好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

全面加强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建设。

力争在夏烟早植上取得新突破,在高茎无毒壮苗上取得新突破,在合同签订上有新突破,在烟用物资供应上有新突破,在移栽节令和质量上有新突破。

实现烤烟产值1.6亿元以上,烟叶税3500万元以上;实现烤烟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