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希腊几种柱式中被称之为“女性柱”的,外形秀美、比例轻快的柱式是爱奥尼柱式。
2.古代希腊建筑中产生于意大利西西里一带的多立克柱式,其形制朴素而雄健有力,也被称为“男性柱”。
3. 帕提农神庙是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多利克式庙宇。
4. 古希腊剧场的特点是傍山而建。
5. 与古希腊剧场不同,古罗马的剧场运用拱券技术发展为在城市中建造。
6.促进古罗马拱券结构发展的是良好的天然混凝土,其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
7. 万神庙是古罗马集中式形体、单一空间以及穹顶技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8. 拱券技术,尤其是混凝土的拱券技术,是古代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
9.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作为一本建筑学专著,提出了许多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法、建筑思想和原则。
10. 拜占庭建筑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和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这种形制主要在教堂建筑中发展成熟。
11. 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结构因素是穹顶。
12. 哥特式教堂的形制基本是拉丁十字式的。
13.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
14.滴水兽是建筑物用于排水的一种雕饰。
15.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建筑。
16. 帆拱、鼓座、穹顶是拜占庭建筑的结构形式。
17.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追求新颖尖巧的手法主义发展成为之后的巴洛克建筑。
18.设于通向日本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主要用以区分神域与人类所居住的世俗界的一种“门”叫鸟居。
19. 文艺复兴时期的著作《论建筑》的作者是阿尔伯蒂。
20.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代表性作品坦比哀多的设计师是伯拉孟特。
21.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弗洛伦萨的圣百花大教堂穹顶的设计者是伯鲁乃列斯基。
22.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巴洛克风格的广场是由伯尼尼设计的。
23.文艺复兴的传统传播到法国以后,最终在17世纪形成了以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建筑。
24. 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儿王朝最杰出的伊斯兰建筑。
25. 洛可可原意为“贝壳形”,为法国18世纪路易十五时期的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所崇尚,以纤巧轻佻、华丽繁缛的艺术风格为特征。
26.“红屋”是19世纪中期由英国建筑师菲利浦·韦布为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住宅,建筑反映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思想体系,简朴而实用。
27.建于1893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的塔塞尔饭店是由维克多·霍塔设计的新艺术运动的代表性建筑。
28.“水晶宫”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期间的主会场建筑。
29.“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是由维也纳学派的核心人物奥地利建筑师奥托·瓦格纳设计。
30.维也纳分离派代表人物奥布里奇于1898年设计了“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31. 麦金托什是格拉斯哥学派的领袖人物,其设计集中地体现了“直线风格”。
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路易斯·沙利文为代表的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建筑风格,为美国城市新的高层建筑的兴盛,提供了创造性的理论和方法。
33.位于荷兰乌德勒支的“施罗德住宅”是20世纪20年代荷兰风格派设计师里特维尔德的作品。
34.塔特林1920年的作品“第三国际纪念碑”是俄国构成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35.20世纪中期建成的现代主义的代表性建筑“西格拉姆大厦”的设计者是米斯·凡·德。
36. 威廉·凡·艾伦设计的位于美国纽约建于1930年的克莱斯勒大厦是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37. 1926年落成的包豪斯德绍校舍的设计者是德国设计师沃尔特·格罗佩斯。
38.位于德国波茨坦于1921年落成的表现主义建筑杰作“爱因斯坦天文台”的设计者是德国建筑师艾里科·门德尔松。
39.美国建筑师查尔斯·穆尔设计建于1978年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是后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40. 建成于1973年壳体结构shellstructure的建筑“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是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
41.1935年落成的维堡市立图书馆是由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建筑细节体现了现代建筑与人情化相结合的建筑理念。
42.位于美国洛杉矶落成于1997的私人博物馆格蒂中心Getty Center由美国设计师理查德·迈耶设计,这座坐落在上岗上的白色建筑群被誉为是当代的雅典卫城。
43.日本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在其20世纪80年代设计的光的教堂和水的教堂等系列宗教建筑中将人工物的建筑与自然成功的进行了结合。
1.飞扶壁飞扶壁是哥特建筑所特有的。
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2.巴西里卡巴西里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形,被两排或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3.哥特式建筑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肋架拱、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典型事例是巴黎圣母院。
4.巴洛克兴起于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是文艺复兴建筑的一种变形,意为“畸形的珍珠”。
其主要特征是:放荡不羁、极尽奢华。
常采用波浪形曲线、曲面建筑部分断折,大量采用壁画、雕塑,建筑内部金碧辉煌、色彩艳丽。
代表性作品是法国的凡尔赛宫、罗马的圣卡罗教堂。
5.田园城市英国城市规划师霍华德(E.Howard)于1898年针对英国快速城市化所出现的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以及农民大量涌入大城市的城市病所设计的以宽阔的农田林地环抱美丽的人居环境,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生态城市模式。
6.折衷主义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及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特点为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
7.形式随从功能19世纪80~90年代,芝加哥学派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提出“形式随从功能”的口号,认为“功能不变,形式就不变”。
他认为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
8.拉丁十字式古罗马晚期,基督教公开以后,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的样子建造教堂。
随着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的日益增加,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较大的教堂也分中厅和侧廊,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叫做拉丁十字式。
9. 结合古代希腊剧场的局限性,试述古代罗马剧场建造上的特点①罗马的剧场,形制从希腊而来,但古希腊的剧场都因山就势而造前低后高的观众席,因此城市的选址和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
②而古罗马用拱券把观众席架起来之后,便不必借用山坡。
拱券技术为建筑和城市布局争得了主动权,剧场的位置摆脱自然地形的限制而自由了,多造在城市中央。
③观众席的形制与同希腊晚期基本一样,而舞台后面的化妆室扩大,成为一幢庞大的多层建筑物,它两端向前伸出,同半圆形的多层观众席连接成整体。
10.希腊三种柱式名称及特点三种柱式名称:爱奥尼柱式、多立克柱式、科林斯柱式爱奥尼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
多立克柱式: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又被称为男性柱。
科林斯柱式:是爱奥尼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叶纹装饰,与多利克柱式的质朴壮实和爱奥尼亚柱式的挺拔秀雅相比,科林斯柱式更富有装饰性。
11.新艺术运动及其特点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大陆兴起的设计艺术运动。
在设计风格上避免使用直线,装饰多以曲线为主。
注重从自然中获取灵感,以植物、昆虫、女性人体作为装饰的素材。
在世界各地,与各国的不同艺术特色相结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征。
12.装饰艺术运动及其特点装饰艺术运动是于20世纪20年代发源于法国,之后在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商业都市环境中得到迅速发展的设计风格。
风格特点表现在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形式上,建筑物强调墙面线条的雕塑感,造型上追求错落有序的层次感。
随着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也随之消退。
13.少就是多德国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在1928年针对盛行的古典装饰提出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著名观点。
少:工业化社会简约精神的体现。
他认为,在艺术造型上净化建筑,使之不附有任何多余的、不具有结构与功能依据的东西。
多:揭示了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用新材料和施工方法可能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精确的一种丰富的效果。
14.草原式住宅美国著名建筑师赖特于20世纪初期设计了一系列在美国中部地区地方农舍的自由布局基础上,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创造了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
它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
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等。
15.新建筑五个特点柯布西耶于1926年就自己的住宅设计提出了“新建筑五个特点”:⑴底层架空⑵屋顶花园⑶自由平面⑷横向长窗⑸自由立面代表作:萨伏伊别墅16. 粗野主义建筑建筑流派的一种,可归入现代主义建筑流派当中,主要流行的时间介于1953年到1967年之间,由功能主义发展而来,命名者是英国的史密森夫妇。
建筑设计特点表现在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建和粗鲁组合的形式上。
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有:英国的亨斯特顿(Hunstanton)学校、法国的马赛公寓、印度的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等。
17.文图里是哪一建筑思潮的理论指导者?他的建筑观点是什么?(1)后现代主义(2)美国的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文图里在1966年发表的《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对正统现代建筑大胆挑战,抨击现代建筑所提倡的理性主义片面强调功能与技术的作用而忽视了建筑在真实世界中所包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针对密斯·范·德·罗的“少就是多”提出“少是厌烦”这一观点。
18.阐述赖特与勒·柯比西埃的建筑理论差别勒·柯比西埃的观点: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观点,从建筑适应现代工业社会的条件和需要出发,摒弃传统建筑样式。
赖特的观点:把自己的建筑称做有机的建筑,并称有机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
称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最为厌恶把建筑物弄成机器般的东西。
19.包豪斯德绍校舍的设计者以及该校舍建筑设计特点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设计。
建筑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把对功能的分析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基础,体现了由内而外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