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二、干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
干细胞的概念: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无限或较长
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
早期胚胎发育过程
内细胞群
上胚层
外胚层
下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胚胎干细胞: 起源于胚胎内细胞群的全能干细胞,具向三个胚
层分化的能力,可分化为成体所有类型的成熟细胞。
成体干细胞: 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中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分化潜
肉眼观: 色苍白,半透明, 质韧,缺乏弹性。
2、作用: 利:1.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
2.高于肉芽组织的抗拉力
弊:1.瘢痕收缩,影响器官功能: 2.瘢痕性粘连:胸膜腔粘连 3.器官硬化 4.瘢痕膨泌 分解(胶原酶)
第三节 创伤愈合
(B)
条件:缺损少、创缘整齐、 无感染
特点:瘢痕小 一周可达临床愈合标准
2.二期愈合(healig by second intention)
条件:损伤重、创缘不齐 炎症反应重
特点:愈合时间长 瘢痕组织大
3、痂下愈合(healig under scar)
特点:硬痂形成 愈合时间长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内分泌、药物 (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局部血循、
概念: 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
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包括各种组织再生、 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
(一)皮肤创伤愈合 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组织坏死、出血、炎症反应
伤口收缩
肉芽组织增生
瘢痕形成 表皮再生
肌成纤维细胞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1.一期愈合(healig by first intention)
N支配、电离辐射
二、骨折愈合(bone fracture healine)
即刻 → 2~3天 → 4~8周 → ……
复位好、固定好、营养好
小结
再生 修复的概念和形式
纤维性修复
细胞的再生能力
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 永久性细胞
纤维性修复:
新生毛细血管
成分 成纤维细胞
肉芽组织 作用 炎细胞
结局 →瘢痕 (1)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2)抗感染保护创面 (3)机化、包裹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成纤维细胞
软骨细胞 骨细胞
4、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再生:出芽方式。可改建为小动、静脉。
①基底膜溶解 ⑤细胞间通透性增加 ④细胞管腔形成、成熟及生长抑制
血管 ⑥基膜形成 生成
因子
②细胞增生 ③ 细胞移动和趋化
(2)大血管的修复:手术吻合(显微外科)
5、肌组织的再生
(1)横纹肌:
肌膜保存, 肌原纤维部分坏死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纤维性修复
通过肉芽组织增生、填补组织缺损, 并逐渐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属不完全 再生。
一、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1、肉芽组织的结构 光镜:新生薄壁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炎细胞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 柔软湿润, 形似鲜嫩的肉芽
2.肉芽组织的功能 (1)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2)抗感染保护创面; (3)机化、包裹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异物。
3.如何识别不健康的肉芽组织? 健康肉芽:红色湿润、触之易出血 不良肉芽:苍白水肿
4.肉芽组织的结局:逐渐成熟→瘢痕组织
毛细血管多 间质水分多 成纤维细胞多 炎细胞多
减少 减少
改建成小动脉、小静脉
纤维细胞+大量胶原纤维→玻璃样变
减少
消失
二、瘢痕(scar)组织
肉芽组织成熟改建而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1、形态: 光镜:大量纵横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玻璃样变。
柱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
基底膜 不复存在则难以再生。
(3)肝再生
➢ 肝部分切除 恢复原有大小 ➢ 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 完全再生 ➢ 肝小叶网状支架被破坏 假小叶
假 小 叶
2、纤维组织的再生
间叶细胞
静止态 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胶原纤维 纤维细胞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再生
软骨膜 骨膜 纤维性骨痂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持续分裂细胞
生理状态下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 组织中有超过1.5%的细胞处于分裂期 存在干细胞
例: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 淋巴及造血细胞、男女生殖道被覆细胞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静止细胞
生理情况下基本不增殖。 受到损伤刺激时表现出较强再生能力。 组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低于1.5% 一般无干细胞
例:各种内、外分泌腺腺体和腺器官的实质细胞 成纤维细胞、骨细胞、平滑肌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非分裂细胞
出生后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例: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神经干细胞 肌肉干细胞
神经纤维
低等动物>高等动物 幼稚组织>高分化组织 易受损伤、须常更新的组织>不常受损伤组织
第一节 再生
再生 regenenration 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同种细胞分裂
增殖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正常机体内 有没有再生?
表皮角化细胞 白细胞 消化道黏膜上皮 红细胞 子宫内膜
生理性再生: 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老化、消耗的细胞。
病理性再生:组织损伤后发生的再生。
一、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 2、稳定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3、永久性细胞(无再生能力)
创伤 愈合 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痂下愈合
骨折 愈合 过程
血肿 纤维性骨痂 骨性骨痂 骨痂改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①再生的概念、各种组织细胞的再生潜能。 ②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形态特点及其作用。
了解:
①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②各种组织(上皮组织、纤维组织和血管)的再生过程。
请你回答
1、下列哪些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 表皮细胞 造血细胞 消化道上皮 内皮细胞 肝细胞 骨骼肌细胞 神经细胞
2.随着肉芽组织演变为瘢痕组织,可见到
A. 毛细血管的数量逐渐增多 B. 胶原纤维的数量逐渐增多 C. 纤维母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 D. 炎性细胞的数量渐增多 E. 组织内水分的含量逐增多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丁莉利
※修复(repair)的概念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 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可完全或部分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参与修复过程的主要成分 各种细胞 细胞外基质
修复的形式:
再生——损伤周围同种细胞增生,如完全恢 复原组织结构及功能为完全再生
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组织填补,以后形成 瘢痕。
残留肌细胞产生肌浆, 分化出肌原纤维
肌膜纤维完全断开——纤维组织增生(瘢痕连接) 肌膜及肌原纤维均被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瘢痕修复)
(2)平滑肌:有一定再生能力。 (3)心肌:一般由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
(1)神经元被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形成胶质斑痕。
(2)外周神经纤维受损
再生条件: 神经元存活 断端不超过2.5cm 断端间无其他组织阻隔
能的不成熟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通过体外基因转染技术将已分化的成体细胞
重新编码所获的一类干细胞。
研究干细胞的动机: 完美地修复或替代因疾病、意外事故或遗传
因素造成的组织、器官伤残。
造血干细胞治疗急慢性性白血病、再障等血液病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