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养生寿老歌诀

养生寿老歌诀

养生寿老歌诀三叟诗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岁余,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上叟前致词,内中妪貌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按:本诗系三国时魏文学家应璩所作。

应氏重养生长寿之道,作《三叟》诗以广其传。

十二少与十二多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

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想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燋煎无欢。

此十二多不除,伤生之本。

无少无多者,几于真人也。

按:本文选自东晋养生家张湛的《养生要集》。

该书搜集和保存了不少汉以前养生资料。

本文以通俗语言,介绍了当时流传的养生方法,至今仍有参考意义。

二十八禁忌禁无施精寿命夭,禁无大食百脉闭,禁无太息精漏出,禁无久立身倦极,禁无大温消骨髓,禁无大饮膀胱急,禁无久卧精气斥,禁无大寒伤肌肉,禁无久视令目矇,禁无久语舌枯渴,禁无久坐令气逆,禁无热食伤五气,禁无啄唾失肥汁,禁无喜怒神不乐,禁无多眠神放逸,禁无寒食生病结,禁无出涕令涩渍,禁无大喜神越出,禁无远视劳神气,禁无久听聪明闭,禁无食生害肠胃,禁无噭呼惊魂魄,禁无远行劳筋骨,禁无久念志恍惚,禁无酒醉伤生气,禁无哭泣神悲戚,禁无五味伤肠胃,禁无久骑伤筋络。

二十八禁天道忌,不避此忌,行道无益。

按:本歌选自东晋张湛的《养生要集》引《神仙图》。

此文记述了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之事,包括思想、言语、行动,不能“过头”、“过火”、“过分”,并对每一“过分”的言行,对身体所造成的损害,讲得具体贴切,寓意深刻。

保生铭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饮酒忌大醉,诸疾不能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

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

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

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

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

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毋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

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一日免灾咎,去邪兼避恶。

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

若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感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

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

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

神气自然存,学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

按:此铭文是唐代著名医家、养生家孙思邈所作。

孙氏对老年病和养生长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将养生方法编成通俗易懂、易读、易记的口诀,如《枕中记》、《保生铭》、《卫生歌》等,为人们喜闻乐诵,流传极广,推动了我国养生学的发展。

对御歌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

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

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

按:本歌系唐末五代时陈抟所著。

陈氏总结了汉、唐道教理论功法,加上自己的实践,撰《无极图》、《指玄篇》,详细介绍了内丹养生之术,为宋以后研究道家养生者所推崇。

其嫡系传人张伯端在《悟真篇》里说:“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汞铅,即丹田内气)百忍歌百忍歌,歌百忍。

忍是大人之气量,忍是君子之根本。

能忍夏不热,能忍冬不冷。

能忍贫亦富,能忍寿亦永。

贵不忍则倾,富不忍则损。

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

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爱敬。

朋友不忍失义气,夫妇不忍多争竞。

刘伶败了名,只为酒不忍。

陈灵灭了国,只为色不忍。

石崇破了家,只为财不忍。

项羽送了命,只为气不忍。

如今犯罪人,都是不知忍。

古来创业人,谁个不是忍。

百忍歌,歌百忍。

仁者忍人所难忍,智者忍人所不忍。

思前想后忍之方,装聋作哑忍之准。

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结邻近。

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

忍得贫苦有余积,忍得荒淫无疾病。

忍得骨肉存人伦,忍得口腹全物命。

忍得语言免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忍得人骂不回口,他的恶口自安靖。

忍得人打不回手,他的毒手自没劲。

须知忍让真君子,莫说忍让是愚蠢。

忍时人只笑痴呆,忍过人自知修省。

就是人笑也要忍,莫听人言便不忍。

世间愚人笑的忍,上天神明重的忍。

我若不是固要忍,人家不是更要忍。

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

万消百福皆雪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按:本文选自《张公百忍全书》。

张公,相传是唐朝著名的长者,九世尚同堂。

他的养生之道是注重修身养性,而非养性又专重一个“忍”字。

江州有位陈姓,为张公精神所感动,也以“忍”为家风,七世和睦;浦江郑氏,十世同炊,兄弟争死。

当然,我们现在不提倡凡事皆忍,然如忍让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工作,又何乐而不为呢!饮食箴人身之贵,父母遗体,以口伤身,滔滔皆是。

人有此身,饥渴洧兴,乃作饮食,以遂其生。

眷彼昧者,因纵口味,五味之过,疾病蜂起。

病之生者,其机甚微,馋诞所牵,忽而不思。

病之成也,饮食俱废,忧贻父母,医祷百计。

山野贫贱,淡薄是谙,动作不衰,此身亦安。

均系同体,我独多病,悔悟一萌,尘开镜净。

日节饮食,易之象辞,养小失大,孟子所讥。

口能致病,亦败尔德,守口如瓶,服之无斁。

色欲箴惟人之生,与天地参,坤道成女,亁道成男。

配为夫妇,生育攸寄,血气方刚,惟其时矣。

成之以礼,接之以时,父子之亲,其要在兹。

眷彼昧者,徇情纵欲。

惟恐不及,济以燥毒。

气阳血阴,人身之神,阴平阳秘,我体长春。

血气几何,而不自惜。

我之所生,翻为我贼。

女之耽兮,其欲实多,闺房之肃,门庭之和。

士之耽兮,其家自废,既伤厥德,此身亦瘁。

远彼惟薄,放心乃收,饮食甘美,身安病瘳。

按:《饮食箴》、《色欲箴》选自元代朱丹溪所著《格致余论》。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国养生学派之滋阴派的鼻祖。

在养生防病方面,亦以养阴护阴立论,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却病延年十六句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

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

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叩齿牙无病,观升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掩耳去头旋。

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

闭摩通气,凝抱固丹田。

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水潮除后患法: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舐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可除患。

起火得长安法:每日子、午二时,盘腿平坐,微微呼吸,双目垂帘,返观内照,则丹田温暖,肾中之火自生,自然百脉融融。

梦失封金柜法:欲动则神疲,神疲则精易滑而梦失。

可于睡前安息定气,以左右手搓脐十四次,再用两手搓胁区和腹部三十五次,左右各摇肩三回,然后慢慢将津咽下,用意注于丹田,两手抱拳握固良久,然后屈足向左侧卧,再向右侧卧,则精关自固。

形衰守玉关法:形体虚衰者,切须凝神守好丹田,行住坐卧,一意固守勿怠,且运用丹田之火生气生津生神,则可望变衰颜如童子。

鼓呵消积滞法:气滞食积,拖延日久,则脾胃受损,医药难治。

患此病者,应当盘腿平坐,直身微微闭息,做腹肌伸缩锻炼,缓缓呵气,连续做三十五次,当时就会积消聚散,轻松舒适。

兜礼治伤寒法:体虚感冒的患者,须平坐调息,两手兜起肾囊,屈腰下弯;头如礼拜,弯屈至地,起身时则用丹田真气驱除风寒。

连做四十二次,则汁出而愈。

此法无病行之,则头目清爽,容颜润泽。

叩齿牙无病法:每日清晨,或不拘时,每次叩齿三十六下,则牙齿坚固。

如能配合茶水含漱,则虫蛀不生,风邪不生。

如因牙病,难以叩齿者,可用舌隐舐于牙龈间,真气诱骨,亦效。

观升鬓不斑法:忧思太过,气血亏损面鬓斑。

于子、午二时,端坐抱拳握固,排除杂念,凝神丹田,微露眼光,全神凝照丹田,待脐下丹田发热,阳气旺盛时,微用意念领此阳气由尾闾过夹脊升上泥丸,缓缓降下重楼(气管),又返回丹田。

稍息,依法再行,自然形神俱妙,两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法:盘膝静坐,微息直身。

双目运睛十二下,运完闭目,然后睁大眼睛,驱逐邪气。

每夜行三十五下,则目翳渐消,光明倍常。

掩耳去头旋法:头痛目眩,或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治之须盘腿静坐,直身调息,分别用两手紧掩两耳,缓缓摇头三十五次,存想元神逆上泥丸,以逐其邪。

无病行之,添精补髓。

托踏应无病法:双手上托,如举大石。

两脚前踏,如履平地,以意内顾,神气自生,筋骨强壮,欲食消融,皮肤固密,预防寒暑等病。

搓涂自驻颜法:每日清晨漱口后静坐片刻,气息安定后,两手快速对搓三十五次,趁手心发热,马上用口水涂面,搓摩十数下,依法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貌细泽。

闭摩通滞气法:即闭息自我搓摩以消胀气。

此法先须调气,然后闭息,用左右两手快速搓摩滞聚处四十九次,每天做一二次,多不过六七次,积聚渐次消散。

凝抱固丹田法:凝神调息,两手搓热,掌心紧捂肚脐,日夜各做一次,旬日之间,丹田温热,真气自生,不过百日之功。

真气充足,容颜转少。

淡食能多补法:多吃素食,容易消化吸收,血液清新,可预防血栓。

无心得大还法:不要用意领气妄行,要蓄精养气,真气自通督、任,返还丹田。

按:本法选自龚居中的《红炉点雪》。

龚居中是明代太医院太医,通晓古代养生之术。

摄养诗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

火热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延年良箴四时顺摄,晨昏护持,可以延年。

三光知敬,雷雨知畏,可以延年。

孝友无间,礼义自闲,可以延年。

谦和辞让,敬人持已,可以延年。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人我两忘,勿竞炎热,可以延年。

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

勿为无益,当慎有损,可以延年。

行住最力,勿为形劳,可以延年。

坐卧顺时,勿令身怠,可以延年。

悲哀喜乐,勿令过情,可以延年。

爱憎得失,揆之以义,可以延年。

寒暖适体,勿侈华艳,可以延年。

动止有常,言变有节,可以延年。

呼吸清和,安神闺房,可以延年。

静习莲宗,礼敬贝训,可以延年。

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

儿孙孝养,僮仆顺承,可以延年。

身心安逸,四大闲散,可以延年。

积有善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

救苦度厄,济困扶危,可以延年。

按:《摄养诗》、《延年良箴》选自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

龚廷贤是明代皇宫御医,他借任职之机,发掘整理宫廷养生秘籍,收集前人经验,编成歌诀,对普及老年寿养知识,有很大作用。

十六宜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扩,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缄默,皮肤宜常干浴。

按:本篇选自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

冷谦,武林(今属广西)人,明代著名养生学家,活了一百五十多岁。

他所提出的养生“十六宜”不但在中国有深远影响,而且早已流传到日本,很受养生者重视。

摄生要语三则1、四少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可了。

2、摄养五脏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