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动型基金与指数型基金绩效的比较
与分析
2013级金融专硕
一、引言
股票型投资基金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指数型投资基金,一 般选取特定的指数成分股作为投资对象,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以获 取正常的市场收益;另一类是主动型投资基金,积极寻找市场上被错 误定价的证券,卖出被高估的证券、买入被低估的证券,它们对投资 的证券频繁地调整,以期获得超越市场的业绩。
对于这两种类型的基金,投资者应该做出如何的选择,实现自身的最大收益?对比分析这两类基金的业绩,选择业绩较好的基金可以作为投资者重要的参考指标。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选取2006年1月1日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为样本。
符合条 件的基金共有106只,投资类型分别是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 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其中有
10只指数型基金。
为了使两种基金的研究数量不相差太远,我们从96 只主动型基金中随机选择了20只作为研究对象。
经过以上的筛选,我们最终得到了20只主动型基金和9只指数型 基金。
样本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基金类型分布
本文考察这两种类型基金自2006年1月份至2012年5月份的月度 收益率,其中月度收益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1,,1i t i t i t
i t i t NAV NAV D R NAV ---+=,
()()i,t i,t-1i,t 1+1+1CR CR CR =⨯-
其中i t R ,表示基金i 在第t 月的月度收益率,,i t NAV 表示基金i 在第t 月的份额净 值,,i t D 表示基金i 在第t 月的分红数额,i,t CR 表示基金i 从研究期初到第t 月为止的累积月度收益率。
本文数据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库。
三、结果与分析
我们计算出9只指数型基金和20只主动型基金的月度收益率与累 积月度收益率。
为了衡量两种基金的整体收益情况,我们对其所包含 的样本基金取平均值。
为了更直观地对比两者的收益情况,我们利用 图示对其进行刻画。
我们可以发现在市场繁荣时期,2006年1月份至
2007年10月份,2008年9月份至2009年6月份,在很多时期指数型基金的收益率要强于主动型基金;在市场紧缩时期,2007年10月份至2008 年9月份,指数型基金的业绩比主动型基金差很多;在市场震荡阶段,两种类型的基金业绩表现没有显著的差异。
再进一步比较两种基金自2006年以来的业绩表现,即分析它们的累积月度收益率。
从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市场刚刚上升时期,两种基金的绩效差异不大,随着市场景气度的提高,指数型基金的业绩明显要强势于主动型基金,但是随着市场紧缩时期的来临,指数基金相对主动型基金下跌的幅度更大。
在我们研究的期间,长期来看,两种基金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正的收益,并且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何种基金优势更明显。
2009年以后,两类基金的累积月度收益率交替上升。
在市场繁荣阶段,主动型基金的表现逊色于指数型基金,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在市场转换到牛市时期,基金管理人可能并不能立即把握投资机会,并且牛市阶段,股票基本上涨,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不能体现出来;第二、主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要明显小于指数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主动型基金不能用全部的资产去分享股票上涨的成果;第三、主动型基金成本更高。
在熊市期间,主动型基金更抗跌,一方面是因为其资产配置中,股票的仓位要小于指数型基金,主动型基金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保留更多的现金或者债券类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处于弱势格局,资金比较紧缺,这时就只有少部分股票能获得市场的青睐,因此,主动型基金管理者的择股择时能力可以有效地减缓基金的亏损。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在牛市阶段指数型基金能获取更大的收益,在熊市阶段,指数型基金快速下跌,相比主动型基金更抗跌。
两种基金都能给投资者带来正的收益。
而且在熊市中,主动型基金更具抗跌性。
但在熊市期间,主动型基金能超越指数型基金,基金管理者的择股能力贡献程度是怎样需要后续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