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礼记》:乐记的全文

《礼记》:乐记的全文

《礼记》:乐记的全文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

声相对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
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故其哀心感者,其声阋陨薄F淅中母姓撸其声噍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是故先王
慎所以感之者。

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征为事,羽为物。

五者不乱,
则无怗懘之音矣。

宫乱则荒,其君骄。

商乱则陂,其官坏。

角乱则忧,其民怨。

征乱则哀,其事勤。

羽乱则危,其财匮。

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

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
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者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是故审声
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
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

食飨之礼,非致味也。

清庙
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大飨之礼,尚玄酒而
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
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
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

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

于是有悖
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
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
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和
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

礼节
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
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
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
则上下和矣;好恶着,则贤不肖别矣。

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

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乐由中
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

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
不争。

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暴民不作,诸侯宾服,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

合父子之亲,明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

大乐与天地同和,
大礼与天地同节。

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
有鬼神。

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
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故钟鼓管磬,羽龠干戚,乐之器也。

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乐之
文也。

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

升降上下,周还裼袭,礼之
文也。

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

作者之谓圣,述者
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过制则乱,过作则暴。

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
欢爱,乐之官也。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

礼之制也。

若夫
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
与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

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

干戚之舞非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
异世,不相袭礼。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
不偏者,其唯大圣乎?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

仁近于乐,义近于礼。

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

故圣人
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

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

卑高已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小大殊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

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

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
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乐着大始,而礼
居成物。

着不息者天也,着不动者地也。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


圣人曰礼乐云。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

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

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
后赏之以乐。

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

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大章》,章之也。

《咸池》,备矣。

《韶》,继也。

《夏》,大也。

殷周之乐,尽矣。

天地
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
伤世。

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

然则先王之为乐也。

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

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
流生祸也。

是故先王因为酒礼,壹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
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备酒祸也。

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
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

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礼以哀之;有大福,
必有礼以乐之。

哀乐之分,皆以礼终。

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能
够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着其教焉。

夫民有血气心
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
微闵敝音作,而民思忧。

啴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

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
民肃敬。

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

流辟邪散、狄成涤
滥之音作,而民*。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合生气
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
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