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深圳市法定图则法律解释

精心整理1 总则????21.1??为规范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的内容和深度,依据《深圳市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规定。

3? C 类)7 ?8 2 法定图则成果的构成9 2.1??法定图则按照编制和审批程序分为法定图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法定图则正式成果两个阶段。

草案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用于公开展示的法定图则初步成果,当其经法定程序最终批准并公布后即成为法定图则。

法定图则包括文本和图表两部分,即法定图则的“法定文件”。

在制定法定图则草案之前,应当首先编制法定图则的“技术文件”,包括现状调研报告、规划研究报告和规划图,作为制定法定文件的基础。

技术文件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见附录一。

表。

18????19?203 法定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213.1??文本22在文本正文之前应说明法定图则编制和审批的背景、目的和程序。

对原有法定图则进行修改的,应说明修改的主要内容。

23?B、C31(4)法律效力:说明法定图则的法律作用与效力,以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

32(5)生效日期:法定图则公布实施的日期。

33(6)解释权归属:说明法定图则的解释权归属及修改规定。

353.1.2??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36说明图则地区的发展目标及功能定位。

37?不具和管理基本规定。

43(5)特别管制区规定:法定图则可将图则地区中改造政策不明确的新旧村和旧城区,或是发展前景不明确的新开发地区划定为特别管制区。

条文应说明法定图则划定特别管制区的目的、范围和管理基本规定。

453.1.4??土地开发强度规定46(1)地块开发强度规定:法定图则确定的各地块开发强度为强制性规定,均以容积率作为其基本控制指标在“图表”中表达。

凡“待50?513.1.5??配套设施规定52(1)说明图则地区配套设施(包括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布局情况及管理规定。

由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市、区级配套设施应严格落实。

53(2)按照《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以下简称《深标》)要求,以“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参见表2,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的方式阐明图则地区各类配套设施的规划情况,并同时在“图表”的“配套设施项目”栏中注明其名称和规模。

凡“图表”中不能表达的控制内容必须以条文的形式逐一阐明:交叉口形式(主要说明是否采用立交)、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公交场站等综合交通和轨道交通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规模,提出交通设施和步行街等行人专用系统的控制原则和管理规定。

61?623.1.7??城市设计规定63对不同地段有针对性地提出维护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和视觉景观控制的原则要求和管理规定,具体根据图则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64?713.2.1??用地性质72按《深标》的用地分类标准,将各地块的土地利用性质用代码表达,并采用统一标准底色(按照附录三执行)。

为便于识别,宜注明图则地区主要建筑物、地标和居住区的名称。

73?743.2.2??区域位置75在图面右上角表达法定图则所在区域位置,区域表达的范围以法定图则所在分区的范围为准,图中必须明确表达城市道路网络的衔接3.2.5地块边界84图上必须以粗实线标明地块边界。

85?863.2.6??配套设施87配套设施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图例(按照附录二执行),标注在地块内的相对能表达规划意向的位置上,独立占地的配套设施还应划出明确地块。

88?95(2)大型市政通道:高压走廊;微波通道;大型原水、净水输配水管渠;需在道路红线外布置的大型管线走廊;区域性主干管要求控制宽度。

96(3)其它特殊设施控制要求。

97?983.2.9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99(1)“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中地块控制指标必须包含的内容有:用地性质、用地性质代码、用地面积、容积率、配套设施项目及其规模以及土地利用相容性规定。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必须附在“图表”右侧,其中“用地性质”和“土地利用相容性”的名称和代;此类地块除列明用地性质、用地面积以及现状公共设施项目外,原则上可不确定容积率等指标。

107b.“规划”指对该地块内指标为规划经综合判断所确定;108c.“依据政府批件”指该地块的规划指标已经合法程序确定,在“备注”栏中标明批件的编号或文号。

109d.“特别管制区”指规划确定为特别管制区的地块。

110(5)“土地利用相容性规定”的编制应依据政府相关规定并结合图则地区的特定环境和条件,确定土地的“二类”、“三类”用地性质。

”方式。

成果表达的基本原则是:文本的章节编排、图表的图面安排、图例、代码、编号以及电子数据等均应统一,并采用统一装订格式。

119?1204.2??文本和图表121文本和图表统一采用A4幅面竖向装订格式。

大于A4幅面的图表亦折叠为A4幅面大小装订。

122?1234.2.1封面132目录。

133?1344.2.4??文本135章节编排及内容统一按照第3章的规定执行。

136?1374.2.5??注释138为方便市民理解法定图则,应将附录二装订在文本之后。

139?附录一技术文件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1??技术文件是编制法定文件的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也是规划主管部门执行法定图则的内部操作性文件。

技术文件应为详细蓝图和其他详细规划设计的编制、审查提供指导。

?2???2.1?2.2??3??现状调研报告现状调研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3.1??适用法规规范:列明与法定图则编制相关的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标准,必要时可将相关条文单独列出。

?3.2??相关规划汇总:说明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对图则地区的规划要求,以及相邻地区已批准规划的情况;汇总图则地区历史上已编制的各项规划;并结合本地区的发展实际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3.?3.?3.(1(2(3?3.6??建筑物状况:说明图则地区的建筑物状况,对建筑物的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和合法性等情况进行汇总与评价;说明现状开发建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7??公共配套设施现状:说明现状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并对公共配套设施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3.8??道路交通现状:说明现状道路的等级体系、功能划分、红线及断面形式、控制点坐标与标高、交叉口形式,交通设施的分布与规模;对现状交通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3.?3.?3.?3.?3.13??主要结论:综合分析图则地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4??规划研究报告规划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前言说明法定图则编制的背景及主要过程,包括法定图则的委托、编制、公开展示、公众意见审议、修改和审批过程等。

?4.?4.?4.(1(2)确定特别指定地区的生态平衡与环境综合整治目标;(C)(3)确定图则地区的人口发展规模、规划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控制规模(包括总建筑面积及毛容积率)。

说明各项规模确定的依据及技术过程。

若法定图则确定的建设规模突破上层次规划所确定的规模时,应进行详尽的论证。

4.5??用地布局确定图则地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和规模。

包括:(1)影响图则地区用地布局结构与功能组织的重大因素分析;(2(3(4?4.(1(2(3(4)环境设计要求:对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界面、景观轴线、轮廓线、通视关系的组织与设计原则;(5)若有重点保护单位、传统街区,确定其保护范围,并规定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控制要求。

?4.7土地相容性根据图则地区实际情况对图则中所有用地性质(原则应划分至小类)之间进行相容性评价,并形成土地利用性质相容性评价表,以此为依据确定每个地块的相容性规定。

?4.?4.?4.分与合并的原则和管理规定。

?4.11??地块控制以《深标》中用地分类标准和现状用地权属为依据划分地块,并确定各地块的控制指标:(1)地块划分:地块原则上应划分至小类,发展地区和特别指定地区可划分至中类。

地块划分还应考虑以下原则:a.????应保证地块用地性质单一,避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干扰;b.????有利于详细蓝图的编制和土地出让;c.????严格遵守上层次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要求;(2表”???a.???b.???c.???d.???e.f.???g.(3指标说明一览表”,解释规划调整或确定的理由。

该表格可包括以下栏目:地块编号、面积、现状概况(权属、用途、建筑面积)、其它规划(上层次规划、本层次规划或专项规划)要求、已批设计文件规定、规划指标、指标说明(指标确定的依据理由)、其它等。

?4.12??公共配套设施规划(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2)核实和落实上层次规划确定的公共配套设施;(3)在分析与预测以及用地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深标》确定各类的公共配套设施的项目种类、数量、分布与规模。

(4?4.(1(2(3(4(5(6(7)?4.14??给水工程规划(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2)确定规划对策;(3)确定用水标准;预测各类用水量;提出对水质的要求;(4)布置给水管网,确定主要控制点座标、管径和管长,确定调节泵站、给水厂及其它主要给水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和规模。

?4.15??雨水、防洪工程规划(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分析与评价;(2(3(4(5?4.(1(2(3(4?4.17??电力工程规划(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的分析与评价;(2)确定规划对策;(3)选定用电标准,预测电力负荷;(4)布置110kV及以上变电站,确定其位置、容量、接线和规模;布置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提出宽度控制;布置电力电缆沟,确定断面尺寸;明确道路照明要求。

?4.18??电信工程规划(1)现状问题及发展需求的分析与评价;(2(3(4?4.19(1(2(3(4?4.20??实施措施与建议针对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与策略。

对改造地区及其它规划实施难度较大的地区,可进行规划分期实施计划及策略研究。

?4.21??附表包括“现状用地汇总表”、“规划用地汇总表”、“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和“规划重点地块指标说明一览表”等。

????5??规划图?5.1??区域关系图?5.?5.?5.价图结构、年限、质量等对现状建筑物进行质量评价。

?5.5??土地利用现状图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或中类,特殊情况可至大类),标绘建筑物现状、道路网络及断面现状、公共配套设施现状、市政设施及管网现状,必要时可分别绘制。

?5.6??土地利用规划图按照中类或小类(特殊情况下经主管部门批准也可按大类)划定规划各类用地的范围及并标注代码。

图面必须附现状地形。

?5.5.。

5.5.5.开发强度分区图”和“高度控制分区图”。

5.12??地块改造示意图对改造地区应增加“地块改造示意图”,标明规划对区内土地的保留或改造的处理情况,以及与所涉及到的土地权属、现状建筑及实施计划等的相互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