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岭南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_课件1
岭南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美术: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_课件1
米隆雕塑《掷铁饼者》
• 公元2世纪的古希腊作家卢奇 安用优美的文字勾勒出理想中的男 子应有的伟岸形象:面庞和肌肤被 阳光晒成了古铜色,精神焕发,充 满阳刚之气。他们既不瘦骨嶙峋, 也不臃肿肥胖,全身比例协调,充 满了匀称之美。他们生气勃勃,精 力充沛。至今,古希腊人的审美观 仍是现代男子身材健美的评价标准。
雕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拉奥孔是特洛伊城阿波罗神庙的祭司。他在特洛伊战争中 警告同胞千万不要中希腊人设下的木马计谋,因此得罪了希腊 保护神雅典娜。雅典娜为 了惩罚拉奥孔,立即派两 条巨蟒从田奈多斯岛直奔 特洛伊,首先咬死了拉奥 孔的两个儿子,然后又缠 绕着拉奥孔,用毒液浸透 他的肉体。群雕表现的就 是这一悲剧情景。
米开朗基罗《巴库斯》
这件雕塑作品是米开朗基罗的第一件作 品,是他21岁时所作。这件作品作者采用写 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健美的青年,用葡萄装 饰头发,手捧美酒,身体的重心落在左脚上, 呈开放状。背后雕一个顽皮的半人半兽的小 精灵,抱着一串葡萄,这是为形体衬托需要 而作的陪衬形象,可见年轻的雕刻家米开朗 基罗熟练地驾驭大理石的才能。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
希腊化雕塑-----《胜利女神像》
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 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 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 无从考证。又名为《萨莫 色雷斯尼凯像》。
尼凯是希腊神话中的 胜利女神,传说她曾协助 宙斯战胜提旦巨人,给人 们带来了胜利。在西方艺 术中常以身生双翼,携带 橄榄枝的形象出现。
《胜利女神像》
• 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 传说是纪念公元前306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 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2世纪作品,是公 元前190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 念碑。
• 这座雕像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 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 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 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 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 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 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 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 美享受。
受伤的尼俄柏的女儿
作者姓名不详,这是神庙山墙 上的高浮雕的一部分,类似圆雕。 尼俄柏是希腊神话中底比斯王后, 她生为7个儿子和7个女儿而自豪, 因此嘲笑神后勒托只生一男阿波 罗、一女狄安娜(日神和月神),结 果遭到报复,太阳神和月神射杀死 她全部儿女,这是她最后一个女儿 中箭时的残景,成了痛苦和悲伤的化 身。雕像表现中箭时的痛苦神态, 几乎全裸身体的动势足以表明痛苦, 但面部却很平静,这正是古希腊美 学特征:不表明因痛苦而扭曲的面 容,只表现美,体现出静穆的伟大。 裸体造型表现了匀称、和谐、丰满 的人体美,与繁密的布单褶纹形成 单纯与复杂变化的对比美。
《命运三女神》
《命运三女神》是巴特农神庙的东面人字形山墙上全部雕像中的一组雕像残片。 三位女神是克罗索、克拉西斯和阿特罗波斯。她们的任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同 时按次序剪断生命之线。她们是宙斯的御前顾问西米斯的女儿。人们从三女神的姿 态神情中看到的不是神,而是人间姐妹之间亲密动人之情,从坐躺姿态中隐现出各 人的个性气质。
巴库斯的希腊名字叫狄俄尼索斯。有 一次,他的好友因决斗而死,他含泪埋葬了 朋友,不久坟墓上长出了葡萄,他取了葡萄 榨了汁放在牛角杯里饮下,顿感兴奋异常。 自此,人们便用葡萄酿酒,巴库斯也就成了 酒神;米开朗基罗,(1475-1564),意大 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 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 峰的代表。与拉斐尔和达芬奇并称为文艺复 兴后三杰。
作为雅典卫城重建和雕刻的艺术总监,菲狄
亚斯是否亲自动手创作这组浮雕,已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这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三女神的塑 造体现了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
克尼多斯的阿芙罗狄忒
表现女性人体美成 为古希腊的时尚。作品 描写了女神脱下衣服正 在准备下海沐浴的情景, 其亭亭玉立的体态形成 优美的曲线。
抱鹅的小孩
古希腊雕塑的典范然作品分析
1.从比例和谐美、运动力量美、体态美、人体美、 悲剧力量美等五个方面来欣赏评论古希腊雕塑作 品的特点(分组阅读课本与讨论)。 2.选其中一件作品,师范赏析,并从五个方面 来欣赏描述。 3.为了更好地理解古希腊雕塑经典作品的特点, 悬着同时期其他国家的雕塑作品进行比较。 4.进一步感受古希腊经典雕塑作品进行比较。
• 这尊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 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现投掷铁 饼的一个典型瞬间动作:人体动 势弯腰屈臂成S型。这使单个的人 体富于运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常 常造成不稳定感,所以作者将人 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让左足尖点 地以支撑辅助,以头为中心两臂 伸展成上下对称,从而使不稳定 的躯体获得稳定感。身体的正侧 转动,下肢的前后分列,既符合 掷铁饼的运动规律,又造成单纯 中见多样变化的形式美感。米隆 的这尊雕像解决了雕塑的一个支 点的重心问题,为后来的雕塑家 创造各种运动姿态动作树立了榜 样。 米隆的雕塑艺术的最大长处 是反映迅速变化的运动感,往往 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抓住雕像动 作的关键瞬间,扩大了形象的时 空表现力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从美 学的高度专论过《拉奥孔》 的美学价值。莱辛说,拉奥 孔的面孔所表现的痛苦并不 如人们根据这种痛苦的强度 而期待的那么激烈,在拉奥 孔的形象上所体现的美学意 义在于:
在古希腊艺术家看来美是艺术家的最高法律,他们为了避免在 表现痛苦时显示的丑态,有时往往完全回避激情或加以冲淡,为的 是不影响美。莱辛认为,雕 刻家要在既定的身体苦痛的 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 身体极度苦痛情况下的扭 曲变形同高度的美是不相 容的,所以雕刻家不得不 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 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因为 哀号会使面孔扭曲变丑。 希腊雕刻在形式表现上力 求化丑为美,显示出“静穆 的光辉”。
柔美的肉体。雕刻采用不同的曲线变化造型:坐立女神,松软的连衣裙由于肉体的
起伏而形成横竖疏密的变化,丰满的酥胸和乳峰处上平下褶,束腰向下揉褶繁复,
从整体看疏密变化有致;躺卧的女神袒胸露出圆浑柔软的肌肤,身体的动势显出优
美的体形和波浪式的衣纹曲线疏密节奏的流动,既平稳又柔和。用诗人海涅的话来
说,希腊雕像上的衣纹是身体动势的多音反响。
• 米隆大概在20岁时到阿基列达 斯门下学习,而艺术成熟于40岁左 右。他擅长以青铜为材料的雕塑, 能巧妙而准确地表现人物在运动中 的正确姿态,塑成形神俱真的动物。 传说他为雅典城堡塑造的青铜牡牛 雕像,由于乱真而招惹成群的野狼; 他雕刻的马,竟引起真马的嘶叫。 可惜的是米隆所有的雕刻原作都没 有保存下来,现在所看到的仅仅是 后来罗马匠师模制的大理石复制品。 米隆是位大胆进行艺术革新的 雕刻家,他勇于探索和表现新而又 难的雕刻技法,力图使和谐壮丽与 逼真生动合二为一,他善于运用超 群的雕刻技巧表现运动中的人体, 尤其是对激烈动势中的竞技者的人 体均衡与静止的处理有独到之处, 这充分表现在他的《掷铁饼者》中。
《命运三女神》
•
古希腊雕刻十分重视形象的整体不可分割性,人体各部分都充分发挥出造型特
性,力求表现形象的内在生命。所以尽管形体残缺,但每一个部分都蕴含着生命不
息的精神,就是说,雕像的残片也是有生命的活物,观赏者可以通过可视部分的动
作姿态联想残缺的部分,从而获得完美的审美感受。
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透过女神衣褶隐现出来的丰满、
这件作品出自希腊哈尔基顿的 雕刻家波厄多斯之手,原作青铜, 留存至今的这件是罗马复制品。波 厄多斯擅长于风俗题材雕塑,成为 当时专门雕刻儿童形象而闻名的艺 术家。
波厄多斯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 正是希腊化风俗性雕塑发展的时代, 几乎触及到生活的各方面,从超凡 脱俗的神性,开始表达最普遍的人 性。特别重视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 注重人的内在精神表现。从这个天 真活泼的幼儿抱着有生命的鹅可见 雕刻家对生活和人的理解,这是一 组活灵活现的儿童生活雕像。雕刻 技艺圆满、完美高超。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拉奥孔》
•
公元1506年1月4日,意大利人佛列底斯在罗马提
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挖出一座群雕像,
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
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认为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藏品
《拉奥孔》。这一群雕是由阿格山德罗、波利多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