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不良资产处置案例

不良资产处置案例【篇一:不良资产处置案例】中誉abs的基础资产为对公不良贷款,金额前5借款人合计占总贷款72%,资产池贷款集中度较高。

从入池贷款资产质量看,97%为次级类贷款,3%为可疑类贷款,质量尚可;并且在abs封包期间,已回收贷款金额1.5亿本金,占贷款本息总额12%,占优先级本金64%。

预计整体贷款回收金额4.2亿(即回收率约34%),为优先级本金的1.8倍;且贷款有质押物,评估价值近2.6亿,覆盖优先级资金。

因此,整体偿付风险比较小。

再加上中行作为贷款服务机构在超额部分的分配占比高达80%,提升了回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内部设置的流动性储备账户,以及中国信达担任资产服务顾问和流动性支持机构,都进一步增强了中誉abs的安全性。

和萃abs的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不良贷款,无抵押担保,且损失类贷款已经占比53%,因此折扣率仅为11.1%。

招行采用自催+外包结合方式进行贷款催收,获得固定报酬+超额回收部分30%的浮动报酬,不再设立资产服务顾问对贷款回收进行外部监督。

通过流动性储备账户和信用触发机制的设计进行增信,再加上信用卡贷款分散度非常高的内生特点,和萃abs的偿付风险不大。

(2)启示目前,银行发起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根本动因是将不良资产出表。

这两单abs中,两家银行都按照监管规定,自持全部发行规模总额的5%,且优先、次级的规模分别持有5%,先奠定了出表的基础。

这两单abs产品中,次级的回报看上去非常“诱人”——年化12-13%的固定收益+超额回收部分的分成。

根据abs相关发行公告显示,中誉的abs劣后级投资人是中国信达,符合市场预期和惯例;而和萃1期的劣后级投资者没有披露,和萃2期市场报道有私募基金参与。

另一方面,这两单abs产品的折扣率(发行金额/贷款本息)都非常低,10%-30%的折扣率已经给出了足够的安全边际,甚至有些资产“贱卖”的意味,因此次级档是非常好的投资标的;也有观点认为,银行进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目的在于出表,但其实自己不舍得放弃资产和利润,所以会给次级丰厚的收益,再找关联方认购次级。

三、结语近期,“不良资产盛宴”的声音越来越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很多观点认为,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再次出现周期性机遇,正在吸引境内外投资者入场。

五大行相继设立自己的债转股子公司,地方amc放行加速,很多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金也对这个市场摩拳擦掌。

但笔者认为,要真正从不良资产市场获取收益,核心始终在于,能否通过资产质量的提升或者资产本身升值(例如土地、矿产等)提高处置价值,或者以足够低的价格获取安全边际。

无论是经典的超日案例,还是刚刚落幕的赛维,核心仍然在于通过资本市场对于资产的估值溢价解决根本问题。

又或者类似不良资产abs,银行愿意给予投资者较高对价把不良资产出表。

随着这一市场规模的增大,还会诞生出越来越多的处置方法和案例,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海法询组织的精品课程不良资产处置与损失类不良清收及重点案例分析研讨会. 上海站时间:2017年1月14-15日课程大纲第一讲:从投资者角度看不良资产投资讲师a/1月14日 09:00-17:00一、不良资产市场生态系统不良资产市场的生态链银行业不良资产:表象、实际与结构化特点资产公司的不良资产剥离与现状发展不良资产相关政策解读地方amc:新生力军不良资产的服务机构与最终投资人重新审视:生态链中各方的地位二、不良资产投资处置案例分析案例1:上海烂尾楼重建案例2:深圳某抵押物以诉促谈案例3:上市公司债权转让案例4:钢铁厂债权的痛苦博弈案例5:上市公司整体重组案例案例6:破产重整+借壳上市案例7:小额债权全额回收的启示案例8:上海全抵押债权包的处置启示案例9:农盈1号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策略、回收预测、及不良资产“融资”成本不良资产投资的种策略总结:抵押物升值策略/公司重整提升策略/信息不对称获利策略三、不良资产投资管理机遇探讨实体经济未出清,抵押物价值堪忧场外资金的套利与场内贷款人旁氏展期的需求交易模式1:反委托模式,期限,利率交易模式2:amc过桥+融资交易模式3:抵押物上网拍卖交易模式4:利用大数据清收思考:现阶段npl服务商盈利前景看好思考:市场出清何时来到?第二讲:损失类不良资产投资清收实物与不良资产+互联网模式探讨讲师b/1月15日 09:00-17:00一、损失类不良资产清收(一)我国损失类不良资产的现状分析当下不良资产特性新旧损失类不良资产的对比(二)损失类不良资产的主要清收类型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抵押物不足值的贷款非金融债权二、损失类不良资产清收的法律实务要点(一)解析14种股东连带责任情况1.虚假出资2.出资不到位3.抽逃出资4.公司清算未依法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5.执行未经确认的清算方案6.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进行清算7.股东怠于履行义务,致无法进行清算8.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9.提供虚假清算报告骗取公司注销10.股东在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清偿债务11.股东在清算或注销过程中有其他过错12.公司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股东无偿接受公司财产的13.一人公司与股东财产混同14.股东过度控制、滥用公司人格行为(二)“董监高” 责任的承担情况分析1.违反忠实义务,损害公司利益2.未及时组建清算组,致使公司资产流失或者无法开展清收工作3.恶意处置企业资产4.未经清算注销债务企业5.未尽职履行出资监管义务6.协助企业股东抽逃出资资金(三)其他清收方面的热点法务问题1.申请追加被执行人2.第三人提起撤销有关虚假诉讼3.主张行为或合同无效的诉讼4.企业被恶意注销的债务承担5.代位权、撤销权的应用操作6.申请追究刑事责任7.申请破产与首封债权人谈判8.要求关联人承担债务人债务的诉讼三、损失类不良资产清收的核心:财产线索的发现和收集清收前提:如何做好项目的深度尽调信贷档案信息工商信息债务核查财产核查关联企业分析企业现场走访(一)财产种类识别1.银行存款2.不动产3.动产4.营业收入5.对外投资6.对外债权7.其他财产(二)实践过程中发现及收集财产线索的方式方法(线下+线上)专业网络搜索平台工具的查询、核对应用1.被执行人的资产范畴2.如何并调查掌握被执行人的资产线索3.查封或执行被执行人的资产4.寻找被执行人资产的方法过往法律与互联网碰撞的成品回顾(三)财产线索的核实和固定四、不良资产投资处置、清收之解决思路与创新展望(一)行业联盟:从生态建设角度展望创新模式(二)不良资产+互联网(三)事业合伙人:以数据为突破口汇聚精英团队(实际案例)1.以不良资产成功处置为要素2.资产包的构成和分层3.处置要素的分层匹配分析4.高难度、高收益不良资产识别5.事业合伙人概念6.首批事业合伙人的双重身份7.合作为双方带来的价值8.与内部合伙人的比较9.首批事业合伙人的股权投资10.事业合伙人的合作方式与步骤11.事业合伙人的利润结算与分配讲师简介【篇二:不良资产处置案例】因为最近不良资产这个行业确实特别热,我本人作为北京市律协不良资产专业委员会的委员,近期在上海和北京多地受邀做了几次讲座,今天讲的有些内容跟我之前在别的地方讲的内容有点重复,但是我希望尽量拿一些新的东西给大家。

其实刚才上午的会虽然没有到现场,但是我通过微信直播,基本上全程的参与了,也都听了听。

今天大家谈得非常高大上的,吴舸站在金融的立场上分析一些非常标准化的投资理念,说到这儿,和我讲的这个不良资产本身,或者不良资产投资机会的本身,我可能会跟吴舸吴总打上一赌,针对未来有三分之一的央企进入市场的论断,并不是反对这些企业没有遇到相应的问题,我说一下我的经历,大概能理解了。

我本人2006年到2010年作为项目组的成员,在信达北京分公司一线直接从事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当时我们项目组管理资产规模100多个亿,涉及到北京的债权企业大概370多家,如果加上担保企业将近700家,这700多家企业里面有80%都是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到现在还活下来多少,没有人做一个不完全的统计,但是他们并没有被推到市场上去,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是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去解决了他们的问题,通过国资委统一的劣势企业来逐步退出这个市场。

为什么把话题放在这儿,我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未来不良资产的市场会非常好。

我们知道债券市场央企的小船也翻了,地方政府的小船也翻了,我们拿翻的这条船来说,中铁公司出现了债券违约以后,国资委采取的处置措施是什么呢?首先,把它划转了国资委旗下直接处理不良资产的公司,其次所有的高管就地免职,组成多个清欠组对这个企业之前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债权,进行清收,用清收的偿付这笔债券,从中央政府角度来讲,国资委角度来讲,允许企业出问题,直接把企业推到市场来看不是中央的政策,至于未来会不会,三年以内可以跟吴总打这个赌,五年以后不敢说,这是我讲一点题外话。

为什么讲到这么一个背景呢?因为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带给我们的经验,兼论新形势下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思维。

我本人2010年离开信达,组建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后来我们这家律师事务所正好跟在田王总讲到的一块业绩非常相似,我们当时帮几家大型的国有企业做他们留存不良资产的处置,主要是和王总投资的资产类似的这些资产。

我们做了将近18个省,总规模将近300个亿左右的留存不良资产的处置,如果当时认识王总我们就合作了,现在讲一个马后炮的事情。

那些留存的资产形势以及内容基本上和王总投资的资产非常像的,后来我本人又组建了现在的信海基金,这是最近刚刚成立的一支专注于做特殊机遇的,不能叫传统意义上的不良资产,而是特殊机遇的基金,目的就是把我们过去在不良资产市场的经验能够用在新的形势下。

回到正题,从1999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到大家坐在这儿讨论的今天,市场上对于不良资产的判断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市场上常用的处置手段并没有根本性的突破,现在我们最近看新闻上说,招行和中行刚刚发行了不良资产资产证券化的产品,事实上,2008年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也做了第一单资产证券化。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特别新处置手段的出现。

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这些不良资产,寻找你们的投资机会?我们回顾一下原来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说这些做不良资产的前辈们,他们用过的一些手段,可能会对我们发掘新的不良资产的机会具有借鉴性,我是一个技术控,跟大家讲一讲,这里面绝大案例是我亲自做过的,至少是我部分参与过的,极少数案例别人做,我后期接手的,拿来跟大家分享。

同时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新的常态下,我们不良资产商业机会的一些个人的判断。

讲事情我们都要讲一个开头,我讲一下我眼中不良资产。

在2014年的时候,北京市律协旗下的不良资产委员会做了一个不良资产的工作指引,我们在起草这个文件的时候提到,不良资产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不良资产,随着我们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手段的增多,1999年的时候只有几家银行能放贷款,现在影子银行、信托公司所有的市场上融资主体非常多,不是传统的信贷机构可以用一些委托贷款,甚至说用一些贸易的形式来去做一些市场上的融资行为,不良资产的定义已经很大的扩张了,王总讲的不良资产,我们也纳入到了大的不良资产定义范围以内,包括金融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其他类型的债权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我们本身也有了一个更广泛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