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管局放管服自查报告

市管局放管服自查报告

信州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关于“放管服”工作自查报告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的通知,我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区)关于加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局“放管服”工作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工作推进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1、实施“五证合一”和“两证合一”改革。

2016年10月1日企业“五证合一”改革整合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统计证;2016年12月1日个体“两证合一”改革整合了营业执照与税务登记证。

改革将企业个体办理证照环节精简为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即可领取印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而无需重复到各个部门提交材料、填写表格。

此两项改革大大节省了企业个体的办事成本,缩短了办照时间。

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我局从四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一是强化部门协调,主动与税务、人社、统计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调整一照一码核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执照打印、表格印制、归档、数据交换等基础性工作,实现数据间的部门互通共享。

二是强化政策宣传。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宣传栏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改革举措,促进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

三是强化人员培训。

及时组织窗口登记人员、信用技术人员参加“五证合一”、“两证合一”业务培训,全面学习掌握改革涉及的法律法规、业务流程、文书规范、信息传输等业务,确保每名专业人员都能在工作高效、快捷。

四是强化服务提速。

在提高登记服务效能的基础上,我局还通过开通咨询服务热线、增设咨询窗口、增加服务人员等措施,及时受理企业办照事宜、提供改革新政咨询,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五证合一”以来,我局新登记各类企业1920户,比去年同期增加74.07%;体“两证合一”以来,我局新登记个体2480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6.66%。

2、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

我局积极落实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

公司股东以自主约定、自愿认缴的出资总额在我局登记,除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的相关决定对特定行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另有规定的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

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再规定公司股东缴足出资的期限。

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公司登记时,无需提交验资报告。

2016年,全区累计新增私营企业2000户,新增注册资本48.92亿元,分别增长17.57%与22.17%;新增个体工商户3725户,新增注册资本6.1577亿元,同比增长22.41%与20.93%;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4户,新增注册资本 1.1322亿元,同比增长37.5%与11.21%。

全区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共有 2.84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192.52亿元。

3、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大部分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

我局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9号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了审批流程,改进审批方式,压缩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审批效率。

目前改为后置审批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共计148项,保留的前置审批项目有34项。

对改成后置的行政许可项目申请,严禁登记人员私设门槛、拖沓渎职、吃拿卡要等行为,切实保障改革落实到位。

通过前置改后置,众多企业可以在取得后置许可之前,踏实开展企业前期筹备事项,或是与后置许可无关的经营活动,极大的激活了这部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的后续做大做强作好铺垫。

4、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

我局放宽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涉及经营地址方面的注册登记限制,在经过居委会及周边五名业主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对周边居民没有嗓音、环境污染及安全影响的行业用住房登记为公司住所。

此项改革减少了创业先期投入,为方便市场主体登记、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供了助力。

2016年,我局共发展各类企业2002户,发展个体工商户4353户。

5、落实简易注销改革,建立更加宽松便捷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文件要求,对于符合条件的公司办理注销,支持实行简易注销。

简易注销即公司无需先行清算组备案,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主动向社会公告拟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及全体股东的承诺信息,45天后在无异议的情况下,免于提交清算报告,清税证明,清算组备案证明,只需股东自己对简易注销的真实性作出承诺即可予以先行注销。

目前,我局已办结简易注销5起,简易注销公告58起。

6、落实“双告知”制度,促进市场主体依法经营。

我局在微信公众号对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进行了公布,并要求窗口人员严格履行“双告知”制度。

一是对新办企业个体根据经营范围的不同在业务系统中推送给相关后置许可部门;二是对有后置审批经营项目的企业个体发放“双告知”承诺书,要求经营者作出承诺,到相关部门办理完后置审批手续后方可经营。

(二) 加强执法力度,推行行政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1、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了责任清单制度。

我局逐项明确行政权力的名称、权力依据、工作流程和责任主体,并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通过建立权责清单制度,加快形成职权法定、权责统一、权威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整合优化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科学合理划分部门内设机构与派出机构及所属的综合执法机构之间的行政执法事权关系,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权下放、执法力量下沉,确保基层执法机构有足够力量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进依法行政,推动简政放权,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规范行政执法文书书写,列入年度目标考核。

自2016年3月起,我局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省工商局、市质监局、省食药监局(赣府法办字(2016)10号)《关于统一全省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文书的通知》的要求,按照附件的行政执法文书式样和排版规范制作和使用。

办案单位按照要求,在行政执法中正确使用,在年度的目标考核中,案卷质量把使用统一执法文书作为扣分项列入。

4、采用案件管理系统,提升办案效率。

2016年6月开始,行政执法查处的一般案件全部使用案件管理系统录入,无一例外。

简易处罚案件也在案件管理系统中录入备案。

执法证件2015年底到期后,我局按照要求申请了换发,共办理行政执法证143个,其中行政执法监督证1个,行政执法证142个。

另外,我局相关工作人员全部按照要求参加了全省统一的《江西省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及考试》,并全部通过了考试,核发了《江西省行政执法证》。

5、建立行政执法办案“五项制度”,即案情通报、大要案件会审、限时办结、月度综合执法调度例会和办案问责制的执法办案“五项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实行大要案件局长办公会会审制度。

全局行政执法办案工作办案质量、办案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三)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多措并举,夯实责任,全力做好年报工作。

一是通过媒体、微信平台、电话、公告告知年报操作指南与未及时年报的法律后果,印发张贴宣传牌9杆、宣传展架15个,宣传海报40张、印制年报操作流程和年报小海报16000余份,对于文化程度低、自己年报有困难的市场主体进行指导,实行窗口发放与深入市场发放二步走。

二是部署长久未经营企业核查工作,全面铺开清理吊销企业工作。

从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检索整理出14、15年度未年报企业有743户,组织分局开展核查,通过电话核查、实地走访和到企业相关街道、居委、村委会了解情况,对企业登记住址以信函方式进行联系核实并且将名单发到税务部门核查企业的税务登记和纳税情况。

组织科室人员开展几次年报电话催报通知,针对2年未年报的合伙企业和国有、集体企业重点通知及告知未年报后果。

三是建立了每周督查制,市场主体信用监督管理科每星期一下午将市场主体年报进展情况上报给领导、及时通报给各分局,并将年报工作作为分局年度考核的重要考量指标。

截止6月12日我区企业年报数4116户、年报率55.03%,个体年报11311户、年报率57%,农专年报122户、年报率57.27%。

2、建立健全全区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合作机制,强化信息采集,夯实监管基础。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5]29号),在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据《信州区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工作方案》要求,开展信州区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合作工作,要求25家单位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一张网”协同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的完善打下了基础。

通过信州区企业警示系统QQ群密切联系各相关单位今年继续完成2014年以来相关信息数据的补录,保证实现数据实时录入。

截止目前,各单位共录入709条信息。

3、全面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

“双随机,一公开”即抽取检查对象名单由省级部门组织,通过以注册号等为条件随机摇号方式,抽取辖区内不少于3%的企业确定抽查名单,再由登记机关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对抽查对象进行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与江西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中进行公示,其他行政审批或监管部门也将企业信息在企业监管警示系统中录入,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共享。

2017年1-4月全区累计抽查市场主体 89户次,占全区抽查计划任务的100%,并及时将89户企业的检查结果录入企业监管系统中,及时公示,按时完成省、市局部署的工作任务。

4、公示异常名录,打击不诚信经营。

根据省局对异常目录的配套解释和《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实施细则(试行)》,我局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和个体工商户异常状态标注的管理和公示工作,2017年1-4月共录入抽查公示经营异常市场主体27户。

同时,按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要求,我局进一步完善以企业法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任职限制为主要内容的失信惩戒机制;积极推进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被载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其他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及其相关责任人,与有关部门联合采取有针对性的信用约束措施,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

2016年度中,企业因未按时年报公示和住所无法联系等原因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共计1637条;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记录共481条。

在该项工作中,我局针对一些企业地址未变更、资金数额较大、年报数额明显不实的企业均开展了实地核查工作。

(四)立足服务职能,全力推进区内经济发展1、积极服务重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指导。

2013年来,我局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快捷、便民、沟通、跟踪上下功夫,全力为信州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对重大投资项目的设立实行提前介入、跟踪服务,提供事前引导、事中支持、事后服务的全程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