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
1、现代人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指出,人的健康不仅指 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 身体方面,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要获得身心的和谐发 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展,必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 心理素质是人的其他各种素质的载体和整体素质提高的 基础, 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然要求加强心理健康 教育, 教育,而中小学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无疑是素质教育的 奠基工程。 奠基工程。 3、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借鉴 发达国家和地区日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发达国家和地区日趋完善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制度化 的辅导计划,有序而有力的组织保证, 的辅导计划,有序而有力的组织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的巨 大作用,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大作用,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现 代学校的标志。 代学校的标志。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
1、健康的定义 2、心理健康的定义 3、心理健康的标准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6、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1、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 乃是一种在身体上、 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 良好的适应力, 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 的状态。 的状态。”
3.心理健康的标准 3.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 情绪稳定乐观 意志品质健全 行为协调适度 人际关系和谐 人格完整独立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2年 教育部下发了《 2002 年 , 教育部下发了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 理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 理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 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 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 是实施《 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部分 , 是实施 《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 , 落实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 “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 环节。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 环节。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核心与基础,学生的一 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 切发展都是在此基础上来展开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既是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归宿”。
学习动力不是靠说教, 学习动力不是靠说教,也不是靠目 的教育来满足的,教师的工作就是要瞄 的教育来满足的, 准中间三个层次的需要。 准中间三个层次的需要。
七、抓好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要点一览表
期别/ 心理危机/ 期别/年龄 / 心理危机/ 发展顺利 /发展障碍 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 1/0-1岁 /信任-不信任/有安全感/交往焦虑 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 2/1-3岁/自主-不自主/自控自信/胆小多疑 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 3/3-6岁/自信-不自信/勇于表现/畏惧退缩 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 4/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有能力/失败无能 青年期/统合5/青年期/统合-不统合 /方向明确 /角色混乱 ……7、……8、 6、……7、……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的 教师, 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只有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只有真正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你才能 从根本上理解在你眼中的种种所谓“ 从根本上理解在你眼中的种种所谓“不 可饶恕”的事。 可饶恕”的事。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 而人格无差别! 别,而人格无差别!我们要无条件的接纳 和尊重每个学生。 和尊重每个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学生的内心世界时, 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 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人的自尊心 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不要把语言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而是要 不要把语言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 把它当作一种可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信 任的有效方式。 任的有效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 的地位和作用
德 智 美 心 体 劳
5、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确了解自己,对待自我; 1)正确了解自己,对待自我; 正确了解自己 (2)有求知欲和广泛正当的兴趣 有求知欲和广泛正当的兴趣; (2)有求知欲和广泛正当的兴趣; (3)心情开朗 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 心情开朗, (3)心情开朗,乐观向上,情绪基本稳定; (4)学习上不屈不挠 不畏困难, 学习上不屈不挠, (4)学习上不屈不挠,不畏困难,对其它方面的挫折 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也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5)人格和谐完整 人格和谐完整, (5)人格和谐完整,行为与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特征 相符合,与学生这一角色相一致; 相符合,与学生这一角色相一致; (6)与同学 教师、家长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与同学、 (6)与同学、教师、家长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并 能进行良好的交往; 能进行良好的交往; (7)适应性良好,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班集体生活。 (7)适应性良好,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班集体生活。 适应性良好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 社会的协同,步调一致, 社会的协同,步调一致,需要从幼教 到大学一以贯之的教育。 到大学一以贯之的教育。中央教育科 学研究所的俞国良博士打比方说“ 学研究所的俞国良博士打比方说“心 理问题就像煮饺子, 理问题就像煮饺子,可能在幼儿园就 下锅了,但到高中大学才浮上来。 下锅了,但到高中大学才浮上来。
21世纪健康新概念 21世纪健康新概念
心理 生理ຫໍສະໝຸດ 完 美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 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理谐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这一定 义表明, 义表明,心理健康既表现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 应行为上, 应行为上,也蕴含在相对稳定并处于动态发展和完 善中的心理特质上。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 善中的心理特质上。这两者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 在个体与环境互动时的适应行为正是其内在的良好 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 心理特质使然,而个体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中,又 发展并完善了自己的心理特质。 发展并完善了自己的心理特质。
6、当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据一项对22个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据一项对22个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22 的调查结果显示, 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 10.18—15.16﹪ 且逐年上升。 为10.18—15.16﹪,且逐年上升。大量资料 表明, 表明,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受到心理 问题的困扰,并呈增多的趋势。 问题的困扰,并呈增多的趋势。最新的资料 统计: 统计:我国目前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有三千 万人。 万人。
三、正确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 误区一: 误区一: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误区二: 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 误区三: 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为了治病, 展。 3、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发展中的孩子, 、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每一个发展中的孩子, 不是我们脑子中想象的几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不是我们脑子中想象的几个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教师的角色就是推动学生的成长, 教师的角色就是推动学生的成长,学校心理健 康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发展模式。 康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发展模式。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的宗旨是要促进人的 、 正常发展。 正常发展。它不是游离于学校各项教育之外的 一项单独的具体工作, 一项单独的具体工作,是有机融合在教师日常 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阶段
70年代末 80年代中期的 自发探索” 年代末— 年代中期的“ 1、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的“自发探索”阶段 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积累成果” 年代中后期开始的“ 2、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积累成果”阶段 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师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实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 际,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适应、挫折、人际 交往、 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辅导 。 90年代以来的 推广普及” 年代以来的“ 3、90年代以来的“推广普及”阶段 许多省、 许多省、市相继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 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咨询) 织,学校设有心理辅导(咨询)室,开展地区 和校际交流,一些地区(如上海) 和校际交流,一些地区(如上海)还出台了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陆续出版了一 系列有影响的读物。 系列有影响的读物。
老教育家于北辰说: “天下之主任多矣!”而班 主任则是“极重要、极普遍、 极伟大的主任”。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 辅导,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注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给班主任增添额外 负担,而是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把握学生成长发展的 规律,帮助班主任更准确地了解学生问题行为的基 本成因,更好更顺利地开展班级工作,提高学生学 习成绩。因此,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每一位班主任 都应该努力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