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项》微课设计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
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
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
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
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会识别同类项。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认识同类项,了解数学分类的思想;并且能在多项式中准确判断出同类项。
3.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讨论,在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本人设计了一个学生早上买四份早餐的例子,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可以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
由事物的分类很自然的引入到对单项式的分类。
2、探索新知
由一组代数式按照我给的要求进行分类,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再由学生概括出同类项的定义。
由教师补充:几
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这样,学生直接参与到同类项概念产生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而且能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四道题。
都是平时我们爱出错的几种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数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