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水工程及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方案

防水工程及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方案

第十一节防水工程及施工缝沉降缝处理方案1.防水工程施工总体概述本项目防水工程施工主要分布在屋面、外墙、地下室、种植土。

其中: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8级,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及外壁防水;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屋面采用2道防水设防;外墙防水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膜。

外门窗洞与铝合金窗框之间的四周空隙采用聚合物砂浆进行封堵;本工程地下室外墙、底板、顶板和地下室后浇带防水、屋面防水等是防水工程施工的重点。

其部位及做法详见下表:部位构造做法地下室底板(二级防水)地下室侧壁(与土壤接触的墙)部位构造做法地下室顶板防水(填土种植绿化)有保温层上人屋面(2级防水)2.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2.1找平层施工方法找平层与垂直面碰接交接处做成45°水泥砂浆三角形。

按图示形成有泛水坡度的明沟与排水口连接,并形成平整顺滑表面,抹平,才可铺防水材料。

其平整度用2m 长尺检查。

施工工艺如下:2.2.防水卷材施工2.2.1.防水卷材施工工艺流程2.2.2.防水卷材施工方法 2.2.2.1.基层处理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起砂等缺陷;表面应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必须将突出基层表面的异物铲除,并将尘土杂物清除干净,最后高压空气进行清理;基层应干燥、含水率小于9%(测定方法是将1 ㎡卷材覆盖在基层表面上,静置4小时,若覆盖处的基层表面无水印,且靠基层一侧卷材表面也无凝结水痕)、无明水;基层若高低不平或凹坑较大时,用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抹平;裂缝需用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涂刷一遍。

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是由胶粉、水泥、水调制而成。

起砂处理卷材测水处理前处理后2.2.2.2.聚合物水泥粘结剂配制配制聚合物水泥粘结剂时,先将水和胶粉加入容器内搅拌溶解,再加入水泥搅拌至无凝块、无沉淀方可使用。

制成的聚合物水泥粘结剂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并根据挥发情况随时补水调和。

2.2.2.3.细部节点处理将调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粘结剂用毛刷或刮子对基层节点周边、转角处进行涂刷,待干燥后,再用调制好的聚合物水泥粘结剂用涂刷或刮子将基层全部涂刷一遍,干燥后应保持表面清洁,如有污染,应重新涂刷处理,干燥后及时铺贴卷材。

阴阳角增设附加层。

2.2.2.4.铺贴防水卷材采用满粘铺贴防水卷材,先在基层上弹出一条基准线,然后由低向高铺贴,卷材搭接宽度要求为:长边搭接100mm ,短边搭接120mm 。

相邻短边接缝应错开1m 以上,水平转角处(墙面与墙面或地面的夹角)接缝距转角大于0.3m ,附加层接缝必须与防水层接缝错开0.3m 以上。

地下防水中接缝应置于距转角0.6m 以上,铺贴后及时用橡胶压辊压实卷材,卷材的铺贴和搭接如下图:卷材铺贴2.2.2.5.收口处理收口位置要用自粘聚合物密封。

2.2.2.6.保护层施工验收合格后,卷材铺贴完成后24小时内施工保护层并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

2.2.3卷材防水细部节点处理方法1—防水层 2—附加防水层 3—金属箍(PVC 管)、4—塑料排气道 5—密封材料6—找平层排气出口构造B —搭接长度阴阳角卷材铺贴方法1—防水层2—附加防水层3—石子4—找平层5—保温层分隔缝位置处理2.3.防水涂料施工2.3.1.防水涂料施工工艺流程2.3.2.防水涂料施工方法 2.3.2.1.基层清理基层表面必须平整、牢固、干净、无明水、无渗漏。

低凹破损处及裂缝处的混凝土用砂浆进行修补,保证基层面平整,并达到一定的强度。

铲除基层表面浮浆清扫基层表面灰尘2.3.2.2.涂料拌合配料时,应先在液料中加水,用搅拌器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粉料,然后充分搅拌均匀直至料中不含粉团(搅拌时间约5min ,用带钻叶的钻机低速开始搅拌,粉剂全部加入后,增加钻速,直至形成均匀浆料)。

在规定的加水范围内,斜面、顶面或立面施工应不加或少加水,平面施工应多加些水。

2.3.2.3.涂覆用涂覆工具滚子(用于涂覆较稀的料和大面积平面施工)或刮板、刷子(用于涂覆较稠的料及小面积局部施工),按顺序逐层完成。

各层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前一层涂膜手触而不留痕迹的时间为准。

刮板、刷子涂覆滚子涂覆2.4.主要细部节点防水措施细部防水节点是施工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当极易出现渗漏。

因此,对变形大或容易破坏、老化的部位,如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穿墙管道、转角等部位增铺附加层作加强处理,对于外墙防水则应加强对对拉螺杆洞封堵的处理,屋面防水则应加强对穿板管道位置的处理,施工中严格按规范操作,确保防水施工质量。

2.4.1.地下室底板后浇带及其他部位防水施工后浇带采用早强、补偿收缩防水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应高于两侧的混凝土一级。

高层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后浇带,则应待高层主楼施工完毕,并且沉降趋向平稳后一个月开始施工。

后浇带处的梁及地下室底板纵筋可以连通。

后浇带需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应局部加厚。

迎水面后浇带防水构造一般后浇带防水构造地下室顶板收头处理桩头处处理桩头处处理2.4.2.地下室顶板与地下室外墙交接地下室顶板防水在与地下室外墙交接处需沿地下室外墙下返,并低于地下室顶板结构完成面不少于1.5m,如遇到基坑冠梁则需沿冠梁顶面折返不少于600mm。

2.4.3.底板裂缝处理进行防水施工前,首先对防水基层严格检查,若查找出宽度大于0.4mm裂缝,应作出明显标志。

将裂缝凿成“V”型槽,孔距300mm~500mm埋设注浆咀进行压力注浆注入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液,再用聚合物砂浆进行抹平“V”型槽,见下图。

GTJ-FKY裂缝测宽仪(测量范围:0.01~2mm)裂缝补强图2.4.4.穿墙管道套管穿墙处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改至混凝土墙壁位置,其浇筑范围应比翼环直径大200,而且必须将套管一次浇固于墙内。

套管内的填料应紧密捣实,翼环及钢套管加工完成后外壁均刷红丹一遍,套管中心所增设之档圈为钢制焊于穿墙套管上。

穿管处的混凝土墙厚应不小于200,否则应使墙的一边或两边加厚。

穿墙套管节点如下表所示:穿墙套管大样图钢制套筒2.4.5.管道穿楼板、屋面管道穿屋面时,根据管径大小,采用不同的防水做法。

管道穿出楼面时,主要采用二次补漏法。

做法如下:a应在穿过楼板的管道安装牢固后,方可进行预留洞的封堵。

b、在支设底模前,先清除洞口的垃圾及松散的混凝土,并用清水湿润洞壁及管壁。

底模应紧贴楼板底。

c、灌注混凝土前先在洞壁及管壁铺抹一层15mm厚的水泥砂浆,然后用掺入膨胀剂的C20细石混凝土分两次灌注。

第一次灌注至1/2板厚处,待混凝土初凝后进行第二次灌注。

d、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应用钢筋棍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以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的现象,形成渗漏通道。

e、灌注完的混凝土表面应凹进楼板10mm,两次用防水砂浆抹平,管根、阴角应抹成小圆角或八字坡,剔凿洞口处,圆角应做至洞口边以外30-50mm。

f、最后将圆角压光、当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方可拆除底模。

管道穿楼板二次补漏图管道穿屋面图穿墙群管防水节点12345661—浇注孔2—柔性材料或细石混凝土3—穿墙管4—封口钢板5—固定角钢6—遇水膨胀止水条2.4.6.外墙螺杆洞封堵外墙的螺杆洞的封堵是外墙防水的重点部位,外墙螺杆洞封堵涉及到外墙的渗漏风险,故我局本着预防为主,加强事前控制和事后检查,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无渗漏工程。

从施工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来针对性的措施。

螺杆洞封堵分为普通外墙和地下室外墙两个类型。

我局采用新型橡胶堵头进行封堵,已在多个项目成功运用这项新技术。

外墙螺杆洞节点封堵如下图所示:新型橡胶堵头外墙螺杆洞封堵效果图2.4.7.卫生间、厨房处的砌体墙脚卫生间、厨房处、轻质隔墙、水泵房隔墙的根部做C30素混凝土导墙高1000mm,与墙同宽,其他部位墙体根部做200mm高素混凝土导墙。

厨房、卫生间经常下部集水,容易形成渗水,故在底板下部增加一个地漏排水,控制渗水现象的产生。

防水措施主要依靠砼结构自身防水,在浇捣以上部位砼时,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砼的振捣情况,保证砼的密实度,同时要求防水反边必须随同楼面砼一同浇捣,严禁在楼面浇捣完毕后再进行泛水边施工。

厨房、卫生间的楼地面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两道,逢隔墙与管道处,防水涂料应上翻500,卫生间及厨房水池、洗浴部位隔墙应涂刷至1800高,楼地面沟槽、管道穿楼板及楼板接墙面处应严密防水、防渗漏。

卫生间等有水房间内外墙体临楼面处除门洞均浇筑细石混凝土翻梁,高200,宽同墙体,与楼板一同浇筑。

卫生间、厨房等房间防水要求1卫生间、厨房等房间地面防水层泛水沿墙面高出地面完成面不低于300mm。

淋浴间背后墙面做防水涂层高度大于2000mm。

刚性防水层应在地面和墙面交接处预留10mmx10mm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2卫生间、厨房等房间墙面防水层由地面做至墙顶,地面柔性防水层应搭接墙面防水层不小于300mm,且地面柔性防水层压过墙面防水层。

3卫生间、厨房等房间门口地面标高均比楼层标高低20mm。

门框与地面、墙面连结部位应进行防水密封处理。

地面找坡坡向地漏,坡度0.5%~1%(图纸未标注部分按此执行,地漏口标高低于相邻地面标高10mm。

4凡管道穿过卫生间、厨房等房间地面时,须预埋套管,高出地面30mm。

地漏周围,穿地面或墙面防水层管道及预埋件周围与找平层之间预留宽10mm,深7mm的凹槽,并嵌填密封材料。

2.4.8.地漏构造图地漏构造图地漏构造图2.4.9.施工缝、变形缝防水处理2.4.9.1施工缝留设方法: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 1) 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 2) 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 3) 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斜槎。

( 4)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 的范围内。

( 5) 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 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 6) 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 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 7)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2.4.9.2施工缝常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 混凝土酥松, 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 沿缝隙处渗漏水具体处理措施:(1)、立缝表面凿毛法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