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兽医寄生虫学

(整理)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原虫第一部分原虫概论原虫(原生动物,protozoa):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腔道、体液、组织和细胞内。

研究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的原生动物及其引起疾病的科学,称为原生动物学(Protozoology)。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原虫>50,000 种。

1880年,Laveran发现疟疾的病因;1888年和1893年,Babes/Smith先后发现牛双芽巴贝斯虫和其传播媒介;1897年,Ross/Grassi揭示了鸟疟原虫生活史和人疟原虫生活史;此后,锥虫、利士曼原虫等相继得到研究,逐步形成原虫学及原虫病学的体系。

我国熊大仕教授,20年代研究马和反刍动物纤毛虫,记录25属、50种纤毛虫……形态与结构大小:一般为1~30μm,形态多样。

基本结构:表膜(pillicle),细胞质(cytoplasma),细胞核(nucleus)。

表膜:摄食、排泄、感觉和运动功能;强抗原性。

细胞器:线粒体、微管、动基体、鞭毛、伪足、顶复合器等。

核:生存和繁殖功能。

基本生物学特征营养方式植物式营养(holophytin nutrition):自养型营养。

动物式营养(holozoic nutrition):主要方式是胞饮和吞噬。

食腐性营养(saprozoic nutrition):靠通过细胞膜渗透吸收或胞饮。

摄食方式吞噬(phagocytosis):细胞内形成食物泡,肉足类摄食方式。

胞饮(pinocytosis):通过微管摄食食物。

渗透(permeation):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直接通过主动运输或被动扩散进入细胞膜。

运动方式鞭毛运动:长有鞭毛的原虫运动方式。

纤毛运动:纤毛虫的运动方式。

伪足运动:能够形成伪足的原虫运动方式。

其它:扭转、滑行、蠕行等多种方式。

排泄:大多数原虫可以排氮,以氨形式直接通过细胞膜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细胞内寄生虫所产生的废物蓄积在宿主细胞内,对宿主有毒性。

无性生殖:1)二分裂(binary fission):鞭毛虫为纵二分裂;纤毛虫为横二分裂。

2)裂殖生殖(schizogony,复分裂)细胞核和其基本细胞器先分裂数次,而后细胞质分裂,同时产生大量子代细胞。

3)出芽生殖(budding)先从母细胞边缘分裂出一个小的子个体,逐渐变大。

梨形虫常以这种方法生殖。

4)内出芽生殖(internal budding)先在母细胞内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成熟后,母细胞被破坏。

有性生殖:1)接合生殖(conjugation)多见于纤毛虫。

两个虫体并排结合,进行核质的交换,核重建后分离,成为两个含有新核的虫体。

2)配子生殖(Syngamy)虫体在裂殖生殖过程中,出现性的分化,一部分裂殖体形成大配子体(雌性),一部分形成小配子体(雄性)。

小配子进入大配子内,结合形成合子(zygote)。

包囊:多种原虫可以分泌一种保护性外膜,并进入静止阶段,称作包囊。

囊壁由虫体分泌形成,虫体还蓄积贮备一些食物,如淀粉和糖原等。

孢子虫的包囊阶段是卵囊(oocyst)。

不利环境条件的消失可以刺激虫体脱囊。

分类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 Honigberg & Balamuth鞭毛亚门 Mastigophora Diesing, 1866动鞭毛纲 Zoomastigophorea Calkins, 1909动基体目 Kinetoplastida Honigberg, 1963,锥虫亚目Trypanosomatina Kent, 1880锥虫科Trypanosomatidae利什曼属Leishmania Ross, 1903锥虫属Trypanosoma Gruby, 1843毛滴虫目Trichomonadida Kirby 1947单毛滴虫科Monocercomonadidae组织滴虫属Histomonas顶复器门Apicomplexa Levine孢子纲Sporozoea Leuckart, 1879球虫亚纲Coccidia Leukart, 1879真球虫目Eucoccidiida Leger & Duboscq, 1910艾美耳亚目Eimeriina Leger, 1911艾美耳科Eimeriidae艾美耳属 Eimeria Schneider, 1875肉孢子虫科Sarcocystidae弓形虫属Toxoplasma Nicolle and Manceaux, 1909血孢子虫亚目Haemosporina,Danilewsky, 1885住白细胞虫科Leucocytozoidae住白细胞虫属Leucocytozoom梨形虫亚纲Piroplasmia Levine, 1961梨形虫目Piroplasmida Wenyon, 1926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 Starcovici, 1893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属Theileria纤毛门 Ciliphora Doflein, 1901动基裂纲 Kinetofragminophorea前庭亚纲 Vestibuliferia, ed Puytorac et al., 1974 毛口目Trichostomatida, Butschli, 1889毛口亚目Trichostomatina Butschli, 1889小袋科Balantidiidae小袋虫属Balantidum第二部分球虫病多种动物都有球虫寄生;以鸡球虫病危害最为严重;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生活史经历三个阶段;不同虫种各阶段时间和裂殖生殖代次不同;不同虫种潜隐期不同。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 盲肠(++++)鸡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rtrix 小肠(+++)鸡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 十二指肠和空肠(++)鸡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 小肠中段(++)鸡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 小肠后部、盲肠近端鸡早熟艾美耳球虫E.praecox 小肠前1/3鸡和缓艾美耳球虫E.mitis 小肠前半段子孢子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大配子体及大配子小配子体及小配子合子未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卵囊球虫的生活史生物学特性与症状1、特异性强: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特异性;2、生活史短,无中间宿主;3、繁殖力强,混合感染;4、温暖潮湿,一般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5、卵囊对恶劣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摄入活孢子化卵囊受感染;6、饲养管理条件不良和营养缺乏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7、病初食欲不振,随着盲肠损伤的加重,出现下痢,血便,甚至排出鲜血,严重感染时,死亡率高达80%。

小肠小点出血直肠干酪样内容物肠道病变与排泄物急性球虫病慢性球虫病诊断与治疗诊断:病理剖检及肠道涂片检查;病变记分;粪便记分;卵囊记数;虫种综合鉴定:卵囊形态、肠道病变、雏鸡传代、测定潜隐期、分子生物学鉴定。

治疗:磺胺类,如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喹恶啉(SQ);氨丙啉;百球清(Baycox)。

药物预防问题--化学合成、离子载体类药物各种抗球虫药连续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导致用药无效,药物残留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合理使用抗球虫药原则:穿梭用药:即在开始时使用一种药物,至生长期时使用另一种药物。

常常是将化药和离子载体类药物穿梭应用。

轮换用药:合理地变换使用抗球虫药,在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抗球虫药,或不同批次的鸡应用不同的抗球虫药。

鸡球虫病疫苗活苗:应用田间分离的对抗球虫药敏感的活卵囊按需要的虫种和比例组成活虫苗,人工接种以抵抗同种球虫的再感染。

临床应用。

早熟苗:应用早熟选育法获得的早熟弱毒株球虫,具有和活毒卵囊相当的免疫原性,但致病性较低,使用更加安全。

临床应用。

重组疫苗:在体外克隆具有免疫原性的功能蛋白基因,并在体外表达,应用这种表达的蛋白给鸡免疫。

研究阶段。

DNA疫苗:在体外克隆具有免疫原性的功能蛋白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连接后,将这种质粒给鸡接种,使其在体内表达,达到免疫的目的。

研究阶段。

国际上著名的4种球虫苗:活毒苗:Coccivac(美国),Immucox(加拿大);早熟弱毒苗:Paracox(英国),Livacox(捷克)。

第三部分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多种有核细胞中引起的寄生虫病。

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病原分类孢子虫纲Sporozoa真球虫目Eucoccida弓形虫科Toxoplasmatidae弓形虫属Toxoplasma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猫是其终末宿主,其它多种动物和人均是中间宿主。

孢子化卵囊、滋养体、包囊多种阶段均可传播该病。

虫体形态卵囊速殖子(滋养体)有时形成“假囊”包囊内虫体称慢殖子是机体免疫力作用于虫体的结果。

生活史分为肠内阶段(猫肠道)和肠外阶段(中间宿主),可在猫体内同时进行,中间宿主种类多。

肠内阶段只出现于猫体内,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球虫型发育。

中间宿主吞吃了孢子化卵囊、孢子囊、速殖子、慢殖子或经胎盘感染进入循环系统,侵入有核细胞,分裂繁殖。

裂殖体和有性生殖阶段虫体在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速殖子在中间宿主的多种细胞流行特点1)世界性分布。

2)虫体的不同阶段均可引起感染;临床期患畜的唾液等分泌物、内脏及急性病例的血液中都可能含有速殖子。

3)感染源:主要病人、畜和带虫动物体内的各期虫体。

4)易感动物:200多种哺乳动物,70多种鸟类,5种变温动物,某些节肢动物。

家畜中对猪和羊的危害最大。

5)感染途径:病原体也可通过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

症状及病变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状。

怀孕动物还可发生流产或死胎。

耐过急性期后,生长缓慢,成为僵(猪),长期带虫。

人:先天性(母婴传播):流产、早产死胎;脑发育受阻、视力障碍;全身症状。

获得性:多见淋巴结肿大、脑炎型。

诊断病原学检查:1)直接镜检:取患畜的体液、组织器官作涂片染色检查。

2)动物接种:作组织切片检查。

3)鸡胚或细胞接种。

4)卵囊检查:检查猫粪。

血清学诊断:IHA法、ELISA法PCR 法。

治疗与预防急性病例使用磺胺类药物有一定的疗效,如磺胺嘧啶、磺胺六甲氧嘧啶(SMM)、磺胺氯吡嗪等;磺胺药与乙胺嘧啶合用;试用氯林可霉素。

防止饮水、饲料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控制或消灭鼠类;不用生肉喂猫,注意猫粪的消毒处理等;危险人群检测,儿童、孕妇不与猫接触。

第四部分梨形虫病由硬蜱传播巴贝斯科和泰勒科原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

形态特点不同种虫体形态不同:圆形、梨形、杆形、阿米巴等;寄生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内;泰勒虫还寄生于白细胞和组织细胞内;石榴体:多核虫体,是在组织细胞或白细胞内裂殖生殖形成的裂殖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