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句读.(dòu)读.书(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B.经传.(zhuàn)传.道(chuán)从.师(cóng)从.兄(zóng)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D.苌弘.(cháng)长者.(zhǎng)近谀.(yù)须臾.(yú)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道:道德学问。
3下列各句中“师”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或师焉,或不焉⑤不耻相师⑥孔子师郯子A.①⑥/②⑤/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②⑥/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⑥4.“道”字的意义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5.下列加点的“其”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余嘉其.能行古道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D.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圣.益圣.(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吾师.道也(从师、学习)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C.惑之不解.(解决)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教育)D.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于此乎出其皆人也远矣出其古之圣人,B.⎪⎩⎪⎨⎧••矣惑则耻师焉于其身也惑孰能无人非生而知之者,,,C.⎪⎩⎪⎨⎧••之习六艺经传皆通其句读者习授之书而彼童子之师,D.⎪⎩⎪⎨⎧••之不复可知矣道师也固先乎吾道其闻生乎吾前,8.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D.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读:句子的朗读。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百工:各种工匠。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传:经书和传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贤不及孔子徒之郯子则群聚而笑之曰师曰弟子云者族之士大夫,,,B.⎪⎩⎪⎨⎧••贤不及孔子其郯子之徒下圣人也亦远矣其今之众人,,C.⎪⎩⎪⎨⎧••余于学时于不拘D .⎪⎩⎪⎨⎧•有我师必则三人行古之学者必有师,11.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非生而知之.者(称代“知识和道理”)B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称代前文的“其子”。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称代前文的“童子”。
)D .则群聚而笑之.(称代前文所有的“士大夫”。
)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组是(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 .①③ B .⑤⑥ C .②③ D .②④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第一段正面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
B .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把“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其子”习句读从师与“其身”惑而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分别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 .最后一段说明写作本文的缘起,这本属于附记性质,但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又一次强调了他的观点。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4.下面加点的字与“挈挈而东”中“东”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卒廷.见相如 C.左右..欲刃相如 D.南.望王师又一年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乃幸见取. 被选取B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忧患 C .因抗颜..而为师 板起面孔,指态度严正不屈 D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对对方的敬称16.对“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仅我会受到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
B .不仅我会病的,你也会病的。
C .不仅见到他会生病,也会见到你病的。
D .不仅仅(他)会遭到(世俗)责怪,你也会遭到责怪。
1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浅陋,因而不敢担当老师的名誉。
B .从孟子生活的时代起,世风就非常不好,人们耻于从师学习。
C .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学生,世俗之人都诋毁他。
D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韩愈的做法和主张持不赞成态度,自己也不愿像他那样做。
1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姓名——--------选 择 题 答 案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A(B项“从兄”的“从”读cóng ,C项“吐蕃”的“蕃”读bō,D项“近谀”的“谀”读yú。
)2.D(D项“道”应为儒家的思想学说或道理。
)3.【解析】①⑥以……为师;②⑤学习;③④从师。
【答案】 A4.A (从师学习的风尚。
)5.C(C项“其”都是作定语,“他们的”。
A项第一句中“其”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他”;第二句中“其”作主语,“那些”。
B项第一句中“其”复指,作主语,“他们”;第二句中“其”作兼语,“他”。
D项第一句中“其”表猜测,“大概”;第二句中“其”表感叹,“多么”。
)6、提示:B项,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答案:B7、提示:C项“习”均为“学习”之意。
A项前一个“出”为“超出”之意,后一个“出”与“出自”的“出”意思相同;B项前一个“惑”是“疑难问题”之意,后一个“惑”是“糊涂”之意;D项前一个“道”是“道理”之意,后一个“道”是“风尚”之意。
答案:C8、提示:D项中的“所以”和例句中的“所以”都表手段或凭借;A、B、C三项中的“所以”表原因。
答案:D9 提示:A项,“师道”,从师的风尚;B项,“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D 项,“经传”,经文和解释经书的著作。
答案:C10、提示:C项,于:被/向。
答案:C11、提示:D项,称代“曰师曰弟子”的士大夫。
答案:D12提示:此题问的是“择师原则”,②句说的是老师的职责,④句说的是不从师的害处,⑤句说的是古人从师的风尚,⑥句说的是士大夫不从师的理由。
只有①③两句是论述择师原则的。
答案:A13、提示:C项,引用孔子的范例,阐明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
答案:C14.C解析:C 项中“刃”,翻译为“杀”,名词作动词。
原句中的“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到东边去。
A项中的“上”“下”为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B项中“廷”译为“在朝廷上”,在这里名词作状语。
D项“南”翻译为“向南”,名词作状语。
15.B解析:患:毛病,弊病。
16.A解析:结合上下文理解。
“病”在这里意为指责、辱骂。
17C解析:“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为书信开篇的自谦之语,故A项错。
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说明人不能自高自大,当老师的也必须不断学习,且文中有“由魏、晋氏以下”的信息,所以B 项错。
文中作者对韩愈敢冒犯流俗,招收后辈学生的精神明显是肯定的,故D项错。
18见参考译文【参考译文】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
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敢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