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栽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用菌栽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食用菌栽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1.食用菌的菌丝体能、、和贮存养料,以满足菌丝的增殖和子实体发育的需要。

答:分解、吸收、转化。

2.食用菌的子实体具有和的功能。

答: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3.蘑菇属于科,香菇属于科。

答:伞菌科、侧耳科4.平菇属于科,草菇属于科。

答:侧耳科、光柄菇科5.金针菇属于科,牛肝菌属于科。

答:口蘑科、牛肝菌科6.猴菇属于科,灵芝属于科。

答:猴头菌科、灵芝菌科7. 滑菇属于科。

答:球盖菇科。

8.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有、、、、、等。

答:水分、湿度、温度、通气、酸碱度(PH值)、光照。

9.用来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的含水量一般为,酸碱度大都偏。

一般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

答:60—65%,酸,20--30℃。

10.食用菌属于氧性养生物。

答:好、异。

11.食用菌的生长不需要光,生长需要散射光。

答:菌丝、子实体。

12.菌种厂厂房规划最好选择:、、、的地方。

答:交通方便、有水电源、地势高燥、环境清洁。

13.菌种厂厂房布局的基本原则是:、。

答:操作方便,利于减少或避免污染。

14.无菌操作的设备主要有:、、、、。

答:接种箱、接种室、接种帐、超净工作台、自动接种机。

15.灭菌设备主要有:、、。

答:高压蒸气灭菌锅、常压灭菌灶、电子灭菌器。

16.培养设备主要有:、、。

答:培养箱、培养室、摇床。

17.培养基按营养物质来源的不同可分类为:、、。

答: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18.培养基按培养基的物质状态不同可分类为:、、。

答: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19.一般采用、、和等措施保藏菌种。

答:低温、干燥、冷冻和减少氧气供给。

20.在接种前通常打开紫外线灯分钟,然后黑暗分钟。

答:30,3021.在对无菌室进行消毒时,通常使用.. 和.. 混合后产生的..蒸汽进行杀菌。

答:高锰酸钾、甲醛(福尔马林)、甲醛22.香菇属腐菌类。

答:木23.香菇属温、温结实菌类。

答:低、变24.为了增加香菇菌袋的通气量,生产上常采用菌袋增氧法促进菌丝健状生长,其处理的部位是在菌丝生长前沿部位。

答:刺孔、稍后25.香菇的栽培袋约经天,菌丝可长满料袋,再经过20天(早熟品种)至天(晚熟品种)袋壁上出现波状,表明菌袋已发育成熟,可移入菇棚进行出菇。

答:40—50、40、突起、生理、转色。

26.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后要进行转色,首先要进行脱袋,为了保湿应采取措施以免失水。

经过3—5天,待菌棒表面白色绒毛长度接近2mm时,增加次数,降温降湿,促使绒毛状菌丝倒伏,形成。

答:边排菌棒边用塑料膜覆盖、掀膜、通风、菌膜。

27.黑木耳属腐菌类,对温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答:木、低温。

28.黑木耳属于胶质菌类,晴雨相间的天气,有利于菌丝,有利于耳片的。

答:向纵深蔓延、发育。

29.黑木耳栽培场地应空气,以保证菌丝对氧的需求,子实体形成阶段需要量的散射光。

答:流通、大量。

30.黑龙江省通常在季制作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栽培袋,其理由主要有、。

答:冬、冬季杂菌少、农闲。

31.当代料栽培黑木耳的菌丝长满栽培袋时,即可摆袋割孔,割孔的深度一般为cm,通常情况下,部位、部位和部位不能割孔。

答:0.5、杂菌污染、袋壁分离、无菌丝或菌丝弱。

32.金针菇属腐菌类,生产金针菇的木销越越好。

答:木、陈旧。

33.金针菇在CO2浓度达到0.114%--0.152%时,形成长而小的畸形菇,但这正是商品菇所要求的形态标准。

因此生产上在原基形成之后,常采用或并适当控制通风等措施,抑制伸展,促进伸长,培育符合商品要求的金针菇。

答:菌柄、菌盖、套纸袋、撑开塑料膜、菌盖、菌柄。

34.金针菇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光,其培养基的pH值通常取pH值。

答:弱、自然。

35.金针菇催蕾管理的方法是(1)(2)(3)。

答:搔菌、降温、增湿。

36.金针菇驯化培养的温度是。

答:3—5度。

37.猴头菌属腐菌,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是18℃--20℃,因此猴头属温结实菌类。

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光,空气湿度相对较,培养基的pH值为偏。

答:木、恒、弱、较高、酸。

38.猴头菌的栽培袋一般需要天即可长满。

答:30--3539.滑菇属腐菌类,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温,湿。

答:木、低、高。

40.灵芝属腐菌类,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为。

答:木、22—28度。

41.当菌盖的白色边缘逐步消失并有释放时,表明子实体发育成熟,再经7—10天,菌盖进一步,并呈现光泽时,即可采收。

答:孢子、基本、长厚、漆样。

42.白灵菇主要营生生活,如果用木屑栽培,最好是的阔叶木屑。

培养基的pH值通常取pH值。

答:腐、腐熟、自然。

43.白灵菇菌丝长满料袋后不能立即出菇,因此时菌袋,菌丝,必须在温度20--25℃,相对湿度70%--75%的环境下再培养天,促使菌丝,菌袋,达到成熟,这个过程为菌丝后熟。

答:松软、稀疏、30—40、浓白、坚实、生理。

二、解释名词1.食用菌:答:食用菌是指人类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

2.碳源:答:指提供食用菌生长发育碳素的主要营养来源。

3.氮源:答:指能够被菌丝利用的含氮化合物。

4.碳氮比(C答:N):答:在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浓度要有适当的比值,称为碳氮比(C答:N)。

5.低温型:答: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24℃以下,最适温度为20℃以下。

6.高温型:答:子实体分化最高温度在30℃以上,最适温度为24℃以上。

7.变温型:答:变温处理对子实体分化有促进作用。

8.恒温型:答:变温处理对子实体分化无促进作用。

9.一级种:答:指最初分离选育出的菌种或经过转管培养的菌种。

10.二级种:答:指将一级种扩接到谷粒、木屑、棉籽皮等固体基质上或液体培养基上的菌种。

11.三级种(栽培种):答:是直接用于生产栽培的菌种,也叫栽培种。

12.组织分离法:答:指利用食用菌子实体、菌索等部分组织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13.转管(继代培养):答:将试管菌种接到新的试管斜面上扩大繁殖,称为继代培养。

14.液体菌种:答:是指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法获得的菌种。

15.良种选育:答:是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原理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取得变异体,并从中筛选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菌种。

16.菌种退化:答:在菌种繁殖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原来优良的性状渐渐消失或变劣,出现长势弱,生长漫,出菇迟,产量低,质量差等变化。

称之为“退化”。

17.菌种复壮:答:是指恢复食用菌原有生活力,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使其优良性状进一步发挥。

18.质量鉴定的直观法:答:用感官直接检验菌种的形态、色泽、味道、生活力等质量性状称为直观法。

19.熟料栽培:答:是指将培养料经过彻底灭菌处理后,在无菌环境中接种发菌的栽培方法。

20.生料栽培:答:是指培养料不经蒸汽灭菌处理,而是直接用清水拌料或消毒剂拌料的栽培方法。

21.发酵料栽培:答:是指在接种前对培养料进行堆积发酵处理的栽培方法。

22.侵染性病害:答: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具有相互传染特性的病害。

23.非侵染性病害:答:由不良环境条件或不恰当的栽培措施所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的病害。

24.竟争性杂菌:答:是指生长在段木或代料等培养基质中的杂菌。

25.致病性病原物:答:是指寄生于食用菌菌体并从中吸取营养,分泌有害物质的病原物。

26.搔菌:答:就是打开袋口,将培养料表面的一层厚菌膜和残存的老菌种块去掉,并松动培养料表面已老化的菌丝。

三、简答题1.简述液体菌种的特点。

答:答:液体菌种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便于规模化生产,菌龄整齐、出菇齐、便于管理,成本低,纯度高和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

2.简述栽培种接种的方法步骤。

答:答:(1)穿工作服,酒精棉球消毒;(2)固定原种瓶(或母种),拔去棉塞,用酒精灯火焰封锁瓶口;(3)用右手持接种锄灭菌冷却后,切取2cm2大小斜面菌种一块,送入菌种瓶内,固定在接种孔;(4)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扎;(5)贴标签,标明菌种名称、接种日期、接种人等。

3.简述原种接种的方法步骤。

答:答:(1)穿工作服,酒精棉球消毒;(2)固定原种瓶(或母种),拔去棉塞,用酒精灯火焰封锁瓶口;(3)用右手持接种锄灭菌冷却后,切取2cm2大小斜面菌种一块,送入菌种瓶内,固定在接种孔;(4)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扎;(5)贴标签,标明菌种名称、接种日期、接种人等。

4.简述母种接种的方法步骤。

答:答:(1)穿工作服,酒精棉球消毒;(2)点燃酒精灯,右手持接种钩,竖着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3)左手持菌种试管和待接试管,使斜面朝上,在火焰旁用右手拔出菌种棉塞夹在指缝,将管口保持在灯焰附近的无菌区内(1~1.5cm);(4)将接种耙伸入管口,稍待冷却后,将表面多余的气生菌丝及端部弱菌丝刮去,切成小块菌种;(5)拔出待接试管棉塞夹在右手指缝,用灭菌冷却后的接种铲再将菌种迅速准确地移放到待接斜面的中部.菌丝面向上。

(6)抽出接种工具,将棉塞塞进管口内。

(7)接种完后,贴标签,标明菌种名称、接种日期、接种人等。

5.简述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答:答:培养基配制的原则:按菌类和培养目的选择培养基,营养成分浓度适宜、配比恰当,酸碱度调节适宜,操作规范、步骤合理,经济选料、注重效益。

6.简述培养基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答:答:一是含有该菌株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二是所含养分浓度和状态要有利于食用菌的吸收和利用;三是要有适宜的酸碱度(PH值);四是须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7.简述食用菌能利用的碳源化合物和生产中被用作碳源的原料。

答:答:食用菌能利用的碳源是指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碳化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果胶酸、双糖、单糖、有机酸、醇等。

生产中被用作碳源的原料有木材、木屑、禾谷类作物秸杆、棉籽壳、玉米芯、花生皮、豆杆、蔗渣及酿造工业下脚料等。

8.简述食用菌能利用的氮源化合物和生产中被用作氮源的原料。

答:答:食用菌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有机氮,如蛋白质、蛋白胨、氨基酸、多肽、尿素等;生产中被用作氮源的原料有尿素、麸皮、米糠、豆饼、蚕粪、家畜粪肥等。

9.简述PDA培养基制作的方法步骤。

答:答:(1)按PDA培养基称取各种营养物质。

(2)马铃薯洗净,去皮、芽眼,称重后,切块加水,用火煮沸30分钟,然后用四层纱布过滤。

(3)用滤液融化琼脂,要不断搅拌以防溢出和焦底。

(4)按顺序加入其它物质,并用热水补足1000毫升。

(5)调节酸碱度。

用10%的盐酸或5%的氢氧化钠。

(6)分装试管,要趁热,装入量为试管的1答:5~1答:4。

(7)塞好棉塞。

(8)试管每10支一捆,将棉塞一端用牛皮纸包扎。

(9)高压蒸气灭菌。

(10)摆斜面,斜面长度为试管总长度的1答:2~2答:3。

10.简述麦粒培养基制作的方法步骤。

答:答:(1)准确称重。

小麦98%,碳酸钙0.5%,石膏1.5%。

(2)原料预处理。

选择无破损的麦粒,用水冲洗2~3次,浸泡水中6~24小时,要求无白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