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
期初,当老师说要我们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我很是不能理解,想的单纯,搞不懂大学语文课同博物馆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迷迷糊糊的,我也是到了天津博物馆,说来惭愧,我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天津孩子,却是鲜少到博物馆去,美术馆倒是时不时逛一逛。

我幼稚的认为,博物馆里面,透明玻璃展柜里陈设的一件件旧物,与我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我能触及到的只是指尖冰凉。

他们尘封已久,他们的故事很多,我却觉得古板又无趣。

再加上曾经的老博物馆,连外观,都是肃穆的,似一个不苟言笑的老者。

此次到博物馆来,正好是春天,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正好,蓝天,绿树,湖水,微风吹得人在花香里肆意绽放。

让我觉得凉凉的博物馆,似乎也通了些人情味。

说来也巧,这次来参观,可谓有意外收获。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作品正在展出,我是环境专业的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

所以,这次的观后感,我决定好好写一写我对这个临时展览的体会,可能涉及到专业知识过甚,又与大学语文课偏离了,但也请当做是一个设计痴儿的有感而发。

展厅在4楼一个小过道的尽头,不是很好找,却将展厅同外面有些嘈杂的人群隔离开来。

此次展览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实验班”三年来同学们的作品汇总展示。

想必也是些非常优秀的同学们。

展厅不大,光线却很好,墙上有学生们做的设计图样和设计思路说明。

陈设的是学生们制作的效果模型。

我从序言开始阅读,逐一阅览着设计
作品。

比起我们现在水平和知识,这些学生的作品显得成熟完整了许多。

他们设计的主题是“真实与想象之间”,大多是利用现有的环境,再创作。

每一个作品都能体现出作者的个性和用心。

其中有一个作品我印象很深。

他做的是一个莫奈画作的博物馆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光,建筑整体几何形鲜明简洁,错落有致,相互层叠的同时又能让光线充满室内。

但是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和别人做的不一样,而是他理解了莫奈,他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博物馆的设计,让参观的人也能感受到和莫奈的画作一般,柔和、自然又多变的,让人感动的光线。

这是一个真心热爱艺术的人的热忱,他在向人们诉说美。

虽然这个作品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模型,在实际操作上还难以实现,但是,我认为他就像一个美丽的梦,会在这个设计师的心里发芽,让他能一直有一颗赤子之心,去爱艺术。

也许我也是一个发烧友,所以才有此共鸣。

但是整个展厅参观过后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博物馆,似乎离我也很近。

和我同龄的人,他们的作品就可以走进博物馆,这个曾经在我心里冰凉又疏远的地方。

我在参观完天大展览之后,又去了别的展厅,玉器、字画、传统民俗,那些玻璃后面的物件,那些物件里面的故事,还是以前那样,但又好像不太一样,他们像是从古书里跑到了说书人的嘴里,变得可亲又和蔼了。

离开博物馆的时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很多外国游客都拿着票,等着进馆参观。

我似乎逐渐理解了那些到了陌生地方就会先去博物馆的人。

博物馆里面是一个城市精魂。

你触摸冰凉的玻璃面的同时,
触摸的是温热的,跳动的历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