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试卷题型:单项选择题(25×1分)、多项选择题(5×1分)、填空题(5×1分)、名词解释(5×3分)、简答题(5×6分)、论述题(2×10分)单选:1.潜在的人力资源例如正在读大学的学生群体。
3. 人口是人力资源的载体。
(1)4. 素质一词本是生理概念,指人的先天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指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1)5. 辞海对素质的定义有三种;一是人的生理上原来的特点;二是事物原来的性质;三是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2)6. 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倾向。
(2)7. 人员素质的核心思想是“人—岗匹配”或‘人-组织匹配“,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能级对应和职业发展三大基本理论(2)8.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论人力资本投资》中,把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认为,认定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要重要的多。
(3)9. 能级指的是一个人能力大小。
能级对应就是按照人的能力层次,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或组织。
能级原理首先承认人的能力有差别。
能级对应是一种动态对应。
(3)10. 职业发展理论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金兹伯格和萨帕等人于 20 世纪 40 年代提出来的。
(3)11. 西方对人员素质测评的研究,源于 19 世纪对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人的治疗需要512.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513. 美国心理学家雷德蒙卡特尔首先提出了心理测评一词,并开发了著名的人格测评方法,卡特尔 16 种人格因素测验。
514. 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阿弗莱比比奈和医生西奥多西蒙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评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515. 比奈和西蒙提出了比率智商的概念。
《比奈—西蒙》量表起初共有 30 道题目,采用的是行为表现的方法。
516. 一位 75 个月的儿童,他在量表上所测定得心理年龄为 90 个月,那么,其智商为 120(IQ=90/75*100=120)17. 比奈量表的使用范围为 18 岁以下的儿童。
618. 美国心理测量学家戴维威克斯勒发明了离差智商测定方法。
其原理为用各个年龄阶段内人的智商的平均数作为参考,以被测评者在同龄组中的标准分数为基础,看其分数与平均分数的距离有多少标准差从而确定其智商的高低。
619. 心理测验源于智力测验,并迅速扩展到诸多领域。
720. 1927 年,美国学者斯特朗编制出版了至今还受到重视的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兴趣测评—斯特朗男性职业兴趣量表。
721. 29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大五”人格理论逐步形成。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雷和科斯塔等人提出的“大五”人格模型。
822.在美国,每年仅人员素质测评服务的直接收入就达到 100 多亿美元。
根据美国人力资源协会有关资料报道,发达国家 50%的企业通过人员素质测评选拔员工。
823.美国社会每年接受各种人员素质测评的人员多达数百万人次。
824.美国管理学会在 1997 年 1998 年以邮寄问卷的方式对其会员单位的 1000 多名人力资源主管就人员素质测评在美国企业组织中应用情况作了调查,展示了人员素质测评在美国个类企业组织中应用的现状。
调查显示有33%—35%的企业运用了文字表达能力测验。
35%—38%的企业运用数字计算能力测验。
62%的企业运用职业技能评价来选拔员工,41%的企业运用职业技能评价来考核评价在职员工。
825.建国初期,干部选拔标准科归纳为任人唯贤和德才兼备。
926.基本正常运行时期的人员素质测评思想核心之一为“又红又专”927.文革时期没有客观的人员素质测评。
1028.德才兼备,“四有新人”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员素质测评的主流标准。
1029.1989年1月,新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客观化考试,用科学的测评方法加以选拔。
1030. 1994 年 6 月,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成立。
31.晋升测评一般属于常模参照性测评。
1332. 企业诊断与人员培训过程中的测评一般需要单项测评。
1333. 人岗匹配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教授提出。
3034. 施奈德在 1987 年提出了吸引-选择-磨合模型 3035. 信度就是指测评所得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3036. 再测信度就是指采用重复测量估计信度。
3137. 测验所含题目的数量称作测验长度。
3738. 效度是指测评工具所测到的是否反映了测量目标的程度,简而言之就是测评有效性程度。
39. 表面效度,即从表面上看,测量是否合乎情理,这样往往通过常识就能判断。
40. 内容效度是指测量是否包含了所要测量概念的全部内容。
3941. 结构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者说用某种心理结构或者特质来说明测验分数的恰当程度。
4042. 预测效度是指测评分数与测评外的作为判断测评的有效性标准之间的一致性或相关程度。
43. 方差通常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也是项目分析常用的方法。
方差越大,表明被测评者得分越分散,就意味着不同的被测评者在该项目上产生的差异性越大,该项目就越适合用于测评。
4644. 一个测评项目,如果大多数人都答对,说明该项目的难度偏低,如果大多数人都答错的话,则难度偏高。
45. 1883 年高尔顿在《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测评”这个术语。
1884年他创设了“人类学测量实验室”5146. 1864-1904 这是心理测评的萌芽时期。
1905-1915 这是心理测评的成熟时期。
1916-1940 这是心理测评的昌盛时期。
1941年至今,可以看做心理测评的发展完善时期5247. 心理学对能力的界定包括两个层次,实际的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称为成就,将来有可能达到的水平称为倾向。
因此能力测评可以分为成就测评和能力倾向测评。
5648. 能力又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如个体的思维记忆推理口头表达和数学能力。
特殊能力,如机械能力测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文书能力测评,计算机相关测评,艺术能力测评和音乐能力测评。
5649. 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和特质形式,时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比较重要的和相对持久的心理特征总和。
5650. 罗夏墨迹测验是著名的投射测验,由瑞士精神病医生赫尔曼罗夏与 1921 年正式提出.5751. 评价中心作为一种人员素质测评的方法近些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1929 年德国心理学家用圆桌来讨论有领导和指挥潜能的军官。
5952. 真正促使评价中心成熟应用的是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 1956 年启动的管理进步研究计划。
5955. 文件筐测评,要求被测评者在 2-3 小时以内完成。
6057. 1973 年,哈弗大学的戴维麦克利兰教授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
6258.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论认为人类拥有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等七种智力形式。
7259. 阜南在总结几十年致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智力结构模型。
这个三层次模型认为,智力结构最上层是一般的 G 因素,中间层时语言能力和操作能力。
7760.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特殊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如工程设计人员所需要的空间知觉能力。
8261.一般能力测试最初是美国劳工不对从1934年开始利用10多年时间研究制定的。
8362. MMPI 适用于 16 岁以上的成人。
9663.卡特尔 16 中人格因素测验,这个测验能以 45 分钟的时间测量出 16 中主要人格特征。
9764. 汉代杨雄首先提出了,书,心画也,其意是说,字迹即是心灵的痕迹。
12565. 文件筐实验宣读指导语,整个过程一般持续 10 分钟左右。
15666 角色扮演实施一般整个过程为 15-30 分钟。
16968. 胜任力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
18669. 单一工作胜任力模型是最常见的胜任力模型,常用于关键工作的模型构建。
18870. 层级式胜任力模型,收集数据,找出某个职位的关键胜任力特征,然后对每一胜任力特征用一个行为来描述,根据每一胜任力特征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确定每一个胜任力特征的精通水平。
19171. 簇型胜任力模型:在确定了某职位的胜任力特征维度后,对每一个大的胜任力特征维度用几个方面的行为来描述。
19272. 盒型胜任力模型:针对每一个胜任力特征,左边注明特征的定义,右边则是相应的出色绩效行为。
19273.锚性胜任力模型:分别对每个胜任力特征维度给出一个基本定义,同时对每个胜任力的不同水平层次给出相应的行为描述。
19274.迄今为止,行为事件访谈法被认为是最好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方法。
20075. 面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招聘方式。
21076.面试时间 30-60 分钟比较合适,所提问题在 15-20 个之间 21277. 初试一般由招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持,以众多应聘者淘汰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者;初试合格者进入复试,由用人部门主管主持。
21778. 根据人的生理期。
商务 11 点和下午 5 点左右是反应最为迅速的时候,而下午三点式反应速度的低谷。
79. 首因效应,测评者根据在测评开始对被测评者形成的第一印象进行轻易判断,甚至进行定性地下结论,并在后来的测评过程中不自觉的寻找信息支持自己。
232二、多选:1. 人员素质测评通常也被称为人员测评,人事测评,人才测评等(2)2. 金兹伯格根据实验研究,概括了影响个人职业选择的四个因素:现实因素,教育因素,情感和个性因素,价值因素。
33.MMPI 主要运用于人格鉴定,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学和医学领域。
74.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大五“人格理论逐步形成,外向型,健谈,果断,有活力,热情,活跃等;宜人型,友好,合作,真诚,愉快,利他,有感染力等;责任感,有责任心,有条理,坚忍不拔,公正拘谨,克制等;情绪稳定型,冷静,忧郁,镇定,神经质,情绪消极,神经过敏等;开放性,富有想象力,有洞察力,聪明又修养,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 85. 据统计,1933 年-2001 年,全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人数超过 2 万人,测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测评方法包括资格审查,笔试,策论考试,小组面试,资历评价,查阅档案,个别访谈,现场调查,民意测评等。
126. 人力资源测评类型,按测评目的与用途分可分为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评与开发性测评。
按测评标准分可分为无目标测评,常模参照性测评与效标参照性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