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本教案】生成性主题教研活动策划

【园本教案】生成性主题教研活动策划

生成性主题教研活动策划一、策划缘起: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教师们已告别了传统的统一由教师预设的教学方式,开始考虑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尽力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

根据《纲要》新精神、新理念所倡导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针对这样的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就应根据孩子的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运用。

实实在在地从我们孩子的需要出发,从本地、本园的实际出发,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拓展、补充、增删,生成更为适合我们自己的课程。

生成课程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尊重幼儿”这一教育观、儿童观的基础上的,其课程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是由师幼一起在互动中共同生成,也只有在这样的互动中,我们的老师和孩子们才能共同“变”出一个个鲜活、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幼儿教育的创造性。

在生成课程中充分尊重孩子们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权利,尊重他们游戏和玩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然后有针对性的实施教育,在对预设课程的补充和完善中,最终实现促进幼儿全面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作为一线的教师,对于孩子应用的课程、实施的状况最有发言权。

依据我园本学期的教研计划,我们的教研活动更侧重于关注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事件开展以讨论交流为主题的互动式研讨活动。

从具体的教学实际和经验入手,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为教师提供展开教师间互动研讨与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总结。

本次研讨的目的是为了对于上届大班已经实施过的生成主题《丰收的秋天》进行研讨交流,把内容进行调整修改,把上一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得到的反思进行实际的操作。

创设成更适合课程,符合幼儿特点的生成主题,并把它做为我们的经典主题。

二、策划目标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认为已生成并且实施过的主题《丰收的秋天》在开展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

不过我们从中也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商榷的地方。

我们今天再次把这个主题拿出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1、俗话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丰收的秋天》这一主题幼儿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于好的东西,有利于幼儿学习及激发兴趣的,我们应该继续的传承下去,把它做的更加细致、完善。

2、通过研讨、修改,把《丰收的秋天》做成我们幼儿园的经典主题、经典课。

3、确定框架:以生成主题为蓝本,根据班级幼儿情况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新增、扩展、重组、不选,内容安排好以后,审视是否实现了领域的平衡,是否满足幼儿发展的各方面需求4、把这一主题做的更加细化。

并且丰富区域活动中各个区角、角色游戏、环境创设方面更多的围绕这一主题开展。

5、把主题做到家庭中去,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去,拉近家园间的距离,形成家园合力。

三、活动策略一、事先交代任务,组织教师关于《丰收的秋天》这一主题的资料收集、整理、调整及设想。

1、在开学初的教研组会议上讨论本学期大班教研组生成主题如何开展。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这次实施的生成主题就采用上届大班教研组开发的园本生成主题。

它符合幼儿园的实际,把我们农村的特有资源进行了罗列又符合季节特征。

秋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各种蔬菜、瓜果、粮食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非常之熟悉,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操作的很大空间,广阔的田野是幼儿活动的一方土地、一个世界,幼儿亲自采摘的瓜果、蔬菜等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当我们专注它上时,会发现它们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能将通过蔬菜、瓜果、粮食等教育资源渗透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中,贯穿整个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中它能让幼儿体验农民秋季收获的喜悦,感受农民伯伯种植、培育、采摘的辛苦。

本主题带着幼儿亲身实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想象、去操作、去表现,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所以在去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反响非常不错。

我觉得我们把他们的生成主题再次进行实施非常的好。

我们在原由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以突破,使之成为我们的园本经典课程。

2、讨论生成主题《丰收的秋天》实施的时间。

经过讨论,把他放在本学期的第十二周(11月20日-11月26日)。

刚好是水稻、番薯等农作物成熟的季节,符合季节性、可操作性。

3、对于生成主题《丰收的秋天》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

4、以书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对于《丰收的秋天》这一主题进行修改,调整,记录改进设想。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开展研讨。

(一)、第一次教研研讨(茶话会论坛交流式)创设宽松的氛围,教师们喝茶聊天中闲话家常,把对生成主题《丰收的秋天》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对《丰收的秋天》的价值加以肯定,并请教师交流自己对于主题的启发,感想。

2、请去年大班教研组成员(已实施这一主题)的朱老师为我们做经验介绍,并说说当事人在实施这个主题时的一些做法、感想,发现了什么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为我们打好预防针,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各位教师各抒己见,把自己做的资料收集相互交流探讨。

经过交流应注意的问题有:从朱老师的介绍及交流中在我们发现,每节主题活动串联起来实施的时候还比较散,不够系统、全面。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活动的安排上再紧凑一些会更好。

还有他们在实施中还犯了一个小失误,就是在把附近的农作物田作为幼儿实验对象时,一定要做好衔接工作。

像去挖番薯时,许多幼儿园周围的农作物田已经把番薯收起来了,差一点让孩子失去了去户外亲自体验操作的机会,了解番薯的生长。

4、对于主题活动中目标的调整及各领域的调整。

从主题活动的目标中,发现现有主题活动重语言、美术、艺术、科学、社会,而数学、音乐的结合有一定难度。

特别是数学,如何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观念,没有一个系统,有层次的内容安排,涉及的很少。

(二)、第二次研讨1、共同改进生成主题的主题目标:(1)、知道秋季是蔬菜、瓜果和农作物丰收、成熟的季节。

(2)、认识秋季常见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知道粮食的来源,种植粮食的过程,以及粮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借助蔬菜、瓜果、稻穗开展一些设计制作表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把《丰收的秋天》这一生成主题中“主题说明”“环境创设”“家园共育”“活动区域提示”“教学活动计划表”分成一个个的版块,教师选择认领其中的一个版块,把她做细、做专,更加符合本年龄段幼儿。

3、重点对一主题活动进行交流,对于存在的疑问、有何改进设想进行交流,并由教研组长记录。

根据教师反馈的情况再做补充、修改、充实网络图。

经过研讨调整后,对于主题活动内容目标调整为:调整前:调整后:(三)、第三次研讨:组织反思、整理、总结,为主题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请各教研组成员把自己认领的版块进行介绍,说说自己增设、删减、修改的部分。

2、其他成员帮助讨论,有何异议,是否有更好的建议提供,帮助补充,做到更加完善。

3、对于幼儿参与程度的思考:(1)从幼儿层面分析:从课程的安排上、活动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考虑,以幼儿为中心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户外活动、晨间锻炼等,并与主题相融合。

留有空白:在主题开展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听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为孩子留出空间,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主动地去玩游戏,设计游戏,使主题开展的日渐深入而不断完善。

(2)、从教师层面分析:各领域的平衡、渗透:教师根据主题开展的需要,由教师引导,选择可从做性强,有社会实践性的活动。

带孩子走出园门,探索大自然中最最原生态的知识。

让幼儿积极参其中,教师在旁引导,使之体现幼儿的意愿、兴趣、体现幼儿主体意识。

丰富内涵:除了展示与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照片、卡片、实物外,更多的是展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有幼儿对主题活动做的调查表、有关主题活动的趣闻、有关主题活动的绘画手工等作品。

4、如何进行实施后的反思调整:活动过后,撰写活动后记,对该主题总体感受、每个具体活动实施的效果、调整策略进行反思,为今后课程的实施提供调整改进的依据。

四、改进设想: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秋天农村丰收的东西非常的多,通过一个星期主题活动的学习,只是蜻蜓点水,幼儿学到的东西很浅、很杂,没有深入、系统的学习。

可否把这个主题再系统化,多增加一个星期的学习,让主题活动的内容更丰富。

1、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把一些主题活动实施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如:棉壳印花、番薯造型等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延续。

还有教师开设的各个区域全都可以围绕《丰收的秋天》这一主题来实施。

如:美工区《豆子贴画》、数学区《给蔬菜分类、排队、比高低》、语言区《你说我猜水果名》……2、在活动中发现设计各领域目标还不够到位,在下一次实施时应该考虑到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在目标的定位上及活动的流程中进行及时的调整。

3、开辟种植园地,做好主题活动实施的预设,在春夏季节就和幼儿一起种各种瓜果蔬菜与农作物,通过一起的观察、种植、浇水、记录、交流、收获等一系列自身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对于各种植物在秋天的收获埋下伏笔。

五、活动反思:《丰收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是我园的园本生成主题,由上届大班教研组创设的,我们这里是在这次的基础上进行实施与调整。

主题的开发结合我园的实际,从我们农村本土的瓜果蔬菜、农作物入手,设计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对于幼儿来说,活动中的接触物都是自家拥有,常常看见的,非常的熟悉。

实施时,材料的收集非常的容易,而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预设、材料的收集,对各种秋天丰收的瓜果蔬菜、农作物进行了先前的了解,兴趣更加浓厚了。

通过幼儿园系统的,各种有趣的游戏、操作活动,通过别样的方式认识了秋天丰收的各种东西,幼儿非常兴奋,参与积极性高。

主题的社会时间性强,突显农村特色及本土资源。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活动的地方都是家长们的农作物田地、种植菜园。

家长们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很了解,对于幼儿平时生活的教育可以时时渗透,对于幼儿获取知识的帮助非常大,条件非常的有利。

针对主题活动开展的现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反思,我园将对“如何提高集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何实现主题活动与某一领域园本课程的融合?”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使主题活动呈现更多的精彩!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

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实施中,我园将不断寻找现行教材与现实生活中的契合点、连接点、联系点,使主题课程变得更好、更实、更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