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战略管理》第三版课程知识点

《企业战略管理》第三版课程知识点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知识点分为九个篇章:一、战略管理导论二、外部环境分析三、内部环境分析四、企业战略承诺与战略目标五、业务层战略六、公司层战略:行业多元化发展七、国际化战略八、企业战略的推进方式九、战略实施知识点如下:一战略管理导论(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三大驱动因素,即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

1、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对中国企业经营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长期的和根本性的影响。

(1)交通与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2)基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使创新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增长的新动力。

2、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货物、服务、人员、技术和观念逐步超越地理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全球价值创造活动网络,无论是西方跨国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保持和提升自身在这个网络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点。

3、中国经济转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改革措施逐步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仍然具有转型经济、新兴市场和多重制度三个方面的情景特征。

4、经营环境动态化受到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三大驱动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表现出高度动态化的特点,即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比其他国家,尤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变化更快、更复杂,因此也更加难以预测。

经营环境动态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下降。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互动和企业竞争力的转换发生作用。

(二)企业战略的内涵与定义1、企业战略的内涵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明茨伯格提出了战略的整合概念,采用5个在英文中以P开头的词语来综合界定战略,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愿景/期望(perspective)、计谋(ploy),使用这一归纳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战略的内涵。

(1)战略是一种计划。

(2)战略是一种模式。

(3)战略是一种定位。

(4)战略是一种愿景/期望。

(5)战略是一种计谋。

2、企业战略的定义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在动态适应和利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为建立、保持和发挥竞争优势而采取的一系列长期、整体和重大的决策或者行动,这些决策或者行动之间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3、企业战略的性质(1)企业战略决策既包括事前的主动性决策,也包括事中的反应性决策。

(2)企业战略决策主要是理性决策,但是不应排除或者忽视非理性因素对战略决策的影响。

(3)企业战略决策不仅包括企业长期、整体和重大的决策,也包括那些基于对抗和博弈的决策。

4、企业战略的类型从实施战略主体的角度,包括三个层次:(1)公司层战略,是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母公司战略。

(2)经营层战略,是单一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或者集团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所采用的战略。

(3)职能层战略,主要是企业内部各个非实体组织,包括职能部门或者生产单位的战略。

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类型:(1)短期战略,一般是指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

(2)中期战略,指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

(3)长期战略,指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十年之内的战略。

从企业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1)增长型战略,包括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强化战略。

(2)稳定型战略,包括无变化战略、利润维持战略、暂停战略、谨慎实施战略。

(3)收缩型战略,包括转型或重组战略、剥离战略、清算战略(4)组合型战略,即在集团内部的各个子公司综合使用上述各种战略。

(三)企业战略决策的思维模式1、产业组织模式受波特研究发现和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领域出现了企业战略决策的产业组织模式。

按照产业组织模式的逻辑,战略管理制定的基本步骤如下:(1)外部环境分析。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3)企业战略制定。

(4)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5)企业战略实施。

2、资源基础模式根据资源基础模式,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优势的大小,但只有当这种资源和能力是有价值、稀缺、难以模仿的并无法替代时,这种资源和能力才能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按照资源基础模式的逻辑,战略管理制定的基本步骤如下:(1)资源分析。

(2)能力分析。

(3)核心专长分析。

(4)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5)企业战略制定。

(6)企业战略实施。

(7)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收益。

(四)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作用与过程1、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对企业的一系列重大、长期和根本性决策的制定、实施和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

2、企业战略管理层次企业战略可分为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职能层战略。

(1)公司层战略。

公司层战略是行业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企业的总部所制定的战略,其主要目的是投资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最大化。

(2)业务层战略。

业务层战略(通常也称为竞争战略)是单一行业或单一市场经营单位的战略,其主要目的是市场占有率和利润的最大化。

(3)职能层战略。

职能层战略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其目的是提高职能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五)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即通过全过程的管理来提高企业战略制定、实施、评价与控制等各项活动的有效性和效率。

1、战略制定。

2、战略实施。

3、战略评价和控制。

(六)企业的战略管理者企业战略管理者是由企业内部和外部能够对企业战略制定、实施、评价和控制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和个人所构成。

一般来说包括:1、企业董事会。

2、高层管理者。

3、中层管理者。

4、专业人士或团队。

二外部环境分析(一)外部环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1、外部环境的构成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在特定时期中所有处于企业之外而又将对企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1)宏观环境分析(PEST),主要包括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人口、自然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2)市场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市场结构、顾客需求、消费方式、商业模式等因素。

(3)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五力模型),包括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权力、顾客讨价还价的权力、行业内部的竞争强度。

(4)竞争与合作环境分析,主要内容是战略生态网络分析(战略群、战略网络)、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分析(战略、行为、实力)。

2、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企业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对企业战略行为产生影响,且存在明确的递进关系。

如图1所示,外部环境通过两种方式影响企业战略行为:一是直接方式,宏观环境、市场与行业环境、竞争与合作环境分别会在不同层次和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二是间接方式,宏观环境的变化最先会引导和影响市场和行业环境的变化,并且与市场和行业环境的变化一起导致和决定竞争环境的变化,最终通过竞争环境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行为。

代表外部环境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决定作用代表企业战略行为对外部环境的反作用图1 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战略行为的关系(二)宏观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的主要内容(1)政治与法律环境企业宏观环境中的政治与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影响企业战略行为的政治制度、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因素。

(2)经济环境企业宏观环境中的经济因素包括以下与经济体制、结构、计划、政策和趋势有关的因素:①基本经济结构和特点,包括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和对外开放的程度等。

②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民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增长、资本市场和通货膨胀的状况等。

③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金融和货币政策、贸易政策、政府预算。

④国际经济形势、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面临的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等状况。

(3)社会文化环境企业宏观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一般状况,包括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等。

(4)技术环境技术环境是指所有参与创造新知识以及将新知识转化为新的产出、产品、流程和材料的组织机构及行为。

(5)人口环境人口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社会学特点,包括居民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区域分布、民族构成、收入状况,以及居民在工作、消费、闲暇方式上的选择。

(6)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企业战略行为的各种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宏观环境分析的步骤(1)确认影响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

(2)确定宏观环境中的关键因素。

(3)预测关键因素的变化趋势。

(4)判断关键因素变化趋势对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

(三)市场与行业环境分析1、市场环境分析(1)市场结构。

值得特别关注的市场结构性因素有:市场供需关系、行业集中度、市场分割性、区域和行业市场化程度。

(2)顾客需求。

顾客需求是指顾客的目标、需要、愿望及期望。

(3)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4)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价值,构建竞争优势的核心逻辑,表现为层层递进的三个方面:价值发现、价值匹配和价值获取。

2、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迈克尔·波特图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五力分析模型)(四)竞争与合作环境分析1、战略生态网络分析(1)战略群分析。

一个战略群是由一个行业内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相似的竞争者所组成的群体。

(2)战略网络分析。

战略网络就是由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组织或个人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2、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分析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分析应该从收集、分析和预测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战略行为开始。

分析的内容,简述如下:(1)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战略分析。

(2)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竞争行为的分析。

(3)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实力。

三内部环境分析(一)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与过程1、内部环境分析的目的从资源基础的战略思维出发,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企业战略管理者有效和有效率地回答以下四个关键问题:(1)客户价值。

企业应该选择何种战略才能更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现有有限资源与能力,从而为顾客创造最大的价值感受?(2)优势弱化。

作为企业战略选择的依据,企业在资源、能力上的优势和核心专长是否会因为竞争对手的模仿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被弱化或者侵蚀?(3)优势变劣势。

在什么情况下,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可能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劣势,企业的核心专长有可能转变为企业的核心障碍?(4)持续投入。

为了有效地趋利避害,企业应该将有限的资金、精力持续投入在什么地方才能够建立、保持和强化现有或者应有的资源优势、能力优势和核心专长?2、内部环境分析的过程整合以产业组织为基础的战略思维模式和以资源基础的战略思维模式的关键在于动态和有机地整合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因此,有效和有效率地进行企业内部环境分析的基本步骤如图3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