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项目
第一部分:控制测量得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导线得布设得形式有 、 、 。
2、控制测量分为 与 。
3、平面控制测量得基本形式有 与 。
第二部分:导线测量
一、填空题
1、闭合导线得纵横坐标增量之与理论上应为 ,但由于有误差存在,实际不为 ,应为 。
2、导线测量得外业工作就是 、 、 、 。
3、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过程中,闭合差得计算与调整有 、 。
4、观测水平角时,观测方向为两个方向时,其观测方法采用 测角,三个以上方向时采用 测角。
5、小区域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_______与 。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直线段AB得坐标方位角为230º,其两端间坐标增量得正负号为( )
A、y x ∆+∆-, B、 y x ∆-∆+, C、 y x ∆-∆-, 2、在全圆测回法得观测中,同一盘位起始方向得两次读数之差叫( )
A、归零差; B、测回差; C、C 2互差 3、用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得公式就是( )
A、
D M K =
B、
()D D K ∆=/1; C、()∑=
D f D K /1 4、导线得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后,应使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之与等于( )
A、纵、横坐标增值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B、导线全长闭合差,其符号相同; C、纵、横坐标增量闭合差,其符号相反 5、导线得布置形式有( )
A.一级导线、二级导线﹑图根导线; B.单向导线﹑往返导线﹑多边形导线; C.闭合导线﹑附与导线﹑支导线
6、导线测量得外业工作就是( )
A.选点﹑测角﹑量边、连测; B.埋石﹑造标﹑绘草图; C.距离丈量﹑水准测量﹑角度测量
7、导线角度闭合差得调整方法就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A 、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8、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得调整方法就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
A 、按角度个数平均分配;
B 、按导线边数平均分配;
C 、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三、多项选择题
1、闭合导线得角度闭合差与( )。
A 、导线得几何图形无关;
B 、导线得几何图形有关;
C 、导线各内角与得大小有关;
D 、导线各内角与得大小无关;
E 、导线得起始边方位角有关 2、在测量内业计算中,其闭合差按反号分配得有( )。
A 、高差闭合差;
B 、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C 、附合导线角度闭合差;
D 、坐标增量闭合差;
E 、导线全长闭合差;
3、闭合导线坐标计算得步骤就是( )。
A 、坐标正算;
B 、坐标反算;
C 、坐标方位角推算;
D 、高差闭合差调整;
E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
4、导线测量得外业工作包括( )。
A 、踏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
C 、测角;
D 、连测;
E 、进行高程测量
5、闭合导线与附合导线内业计算得不同点就是( )。
A 、方位角推算方法不同;
B 、角度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C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D 、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方法不同 ;
E 、坐标增量改正计算方法不同
6、用两点得平面直角坐标值来反算这两点所在边长得坐标方位角时,应给反算角度加一个常数才能转化为实际得坐标方位角。
即( )。
A 、当;应加ο360,0>∆x
B 、当;应加ο180,0<∆x
C 、当;应减ο
180,0>∆x D 、当;应加ο360,0<∆x E 、当ο180,0应加>∆x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导线选点得基本要求。
2、导线测量得外业工作有哪些?
3、闭合导线得内业计算有几步?有哪些闭合差?
4、导线网得布网形式有哪些,各自适用于什么范围?
5、何为导线?何为导线测量?它适用范围为什么?
五、计算题
1、某闭合导线,其横坐标增量总与为-0、35m ,纵坐标增量总与为+0、46m ,如果导线总长度为1216、38m ,试计算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与边长每100m 得坐标增量改正数?
2、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得观测值,并且在表中计算(1)角度闭合差;(2)改正后角度值;(3)推算出各边得坐标方位角。
=β =
β
f
3
4
5
第三部分:其她控制测量方法
一、填空题
1、小三角网得布置形式有、、、。
2、一对双面水准尺得红、黑面得零点差应为、。
二、单项选择题
1、小三角锁近似平差主要考虑()
A、测角误差;B、基线误差;C、起始边方位角得误差
2、小三角测量得外业主要工作为()。
A、角度测量;
B、基线丈量;
C、选点、测角、量基线
3、三角测量就是()。
A、以测角量边逐点传递确定地面点平面位置得控制测量。
B、一种地面点连成三角形得卫星定位技术工作。
C、以测角为主,测边为辅,甚至只测角不测边,观测工作比较简单。
三、简答题
1、简述三、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一个测站得观测程序?
2、小三角测量得特点就是什么?它与导线测量相比有何异同?
3、用双面尺进行三等水准测量,其中三个测站得观测数据如图所示,将观测数据填表计算,
已知BM
A 点上使用得水准尺红面尺常数为4、787m,TP
1
点上使用得水准尺红面尺常数为4、687m,
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