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练习题附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终鲜.
(没有)兄弟 形影相吊.
(安慰) B .躬.(亲自)亲抚养 外无期.
(期望)功强近之亲 供养无主.
(主持,做) C .寻.(不久)蒙国恩 则刘病日笃.
(病重) 晚有儿息.
(子) D .具以表闻.(使……闻) 夙婴.
(缠绕)疾病 拜.
(授官)臣郎中 解析 B .期,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
也指穿丧服服丧。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
日短也 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
陛下之日长 C.⎩⎪⎨⎪⎧
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
微贱,当侍东宫
解析 C .都表转折;A.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
B.介词,比/介词,向;D.因为/凭借。
答案 C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岁不行..
(不会走路) B .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申诉〈苦衷〉) D .臣欲奉诏奔驰..
(奔跑) 解析 D .“奔驰”文中指“赴京就职”。
答案 D
4.找出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C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解析 A .“闵”通“悯”,忧伤;B.“有”通“又”;C.“厌”通“餍”,满足。
答案 D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实所共鉴.据旧以鉴.
新 B.⎩⎪⎨⎪⎧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愍愚诚 D.⎩⎪⎨⎪⎧
臣具.以表闻四美具.,二难并 解析 A .鉴:都是“明察”之意;B.不行:不能走路/不去做;
C.矜:顾惜/怜悯;
D.具:全部/齐备。
答案 A
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
7.(2012·天津)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
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妈妈们用青春和无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
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
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注意审清题意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
内容上,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
形式上,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等。
答案妈妈,是你的关心给了孩子无限的支持,相信这无私的爱,最终会汇成绵延的爱的海洋,流进孩子们的心田。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0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看见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谦词,“鄙”
D.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逋:逃避
解析A.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以译为“我”。
答案 A
9.李密写《陈情表》的目的是恳请晋武帝允许他不去赴任,以供养祖母。
但文章的第一段却从自己的艰难身世说起,这是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