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陆机诗文系年解读二题

陆机诗文系年解读二题


月之后至此年年底。戴渊,字若思,《晋书》有传,因犯唐高祖李渊之 冬取急归,而羌虏作乱,王师外征,职典中兵,与闻军政。惧兵革未
讳,唐修《晋书》时以字行。关于戴渊的生平除了《晋书》本传之外,尚 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10]145 知陆机打算元康六年冬请
有陆机《与赵王伦笺荐戴渊》、《世说新语》、《建康实录》等书涉及,这 假回乡,然时值国家有难,机任尚书中兵郎之职,担忧回乡之愿落
在立法上,管仲主张并公布法律,改变过去“刑不知、威不测”的
管仲的礼法并重的思想对齐国法治的建立及实施有着重要的推动
行为方式及准则并不是静态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最重要 传统,实施了以赏罚为重要内容的法治思想。为了更好地管理百姓,
的是要根据实际来建立新的法律,使其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 管仲的法学思想有着复杂及守旧的一面,他主张修旧法,并反
对刑罚的严厉性,主张对罪犯进行道德上的教化。但是他主张革新 并通过制定大量新的法律来推动改革。在国家的行政管理上,管仲 重视“赏”与“罚”的结合,劝之多以赏赐,纠之多以惩罚。在管仲看 来,要以立法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最终要使各种事物 都有法可依,这样才能真正地管理好国家。在他看来,法与人们的道
月乙丑,赵王伦篡帝位。”[5]97 据此知该荐书作于 300 年四月至 301 诗也。”[12]274 据此知陆机元康四年秋由太子洗马迁吴王郎中令,随吴
年正月之间。又《晋书·元帝纪》云“:(永昌元年(322))四月,丙子,骠 王前往淮南,元康五年已经回到洛阳,其后陆机一直在洛阳[13]107-109。
些都是推断陆文写作时间的重要资料。
空。然考陆机的诗文,此次回乡之愿应是实现了的。另外,此处仍然
陆机文云“: 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清冲履道,德量允塞; 存在陆机从何处返乡的问题。
……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3]1250 知此时赵王伦
刘先生认为,陆机是在回乡途中受诏返,返乡之愿落空[11]145。然
骑将军、秣陵侯戴若思,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武城侯周凯为敦所

另外还牵涉到对“取急”的理解问题。笔者详察史书“,取急”,犹
害。”[6]156 知戴在 322 年四月遇害。《建康实录》云“: 既而石头不守,遇 今之“请假”。《古今图书集成·铨衡典》(雍正四年铜活字本)卷一〇
害,时年五十二。”[7]141 据此知戴五十二岁卒。综上,戴渊当生于西晋 九载:“按《唐类函》,晋令急假者,一月五急,一年之中以六十日为
陆机诗文系年解读二题
LISHIKAOZHENG 历 史 考 证
□ 郑州大学文学院 陈淑娅
摘 要 陆机诗歌《赠弟士龙》、文《与赵王伦笺荐戴渊》系年学术界多有争议,经考证,将《与赵王伦笺荐戴渊》作年定于永康元 年(300)四月之后至此年年底;将《赠弟士龙》作年定于元康七年(297),为陆机请假回乡再次返洛,与士龙别时之作。
赦,自为相国。永康元年四月被诛,可知此笺当作于永康元年(300) 焉。”[9]740 二者不同在于本传云“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世说新语》
初。”[1]1250 顾农先生将此文系于永康元年政变之后、称帝之前[2]。按: 言“赴假还洛,辎重甚重”。《世说新语》提供了重要信息,详检陆机诗
此两种说法不确,笔者以为《与赵王伦笺荐戴渊》当作于永康元年四 文,涉及其赴假回乡的只有《思归赋》“序”。其“序”云“:以元康六年
管仲对齐国的行政组织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四民”理论,并进行分 业居住的管理,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机制,强化了国家对农 民的直接管理。同时,管仲还进行了一系列军政改革,将军事及行政 组织结合起来,实现了“寓民于兵、兵民联合”的军事理念,这就进一 步增强了齐国的军事实力,为齐桓公的称霸诸侯打下了重要基础。 管仲重视立法,并将发展生产作为立法的重要基础。在经济立法上, 管仲实施了相地而征的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陆机 《与赵王伦笺荐戴渊》 《赠弟士龙》 系年
刘运好先生在《陆士衡文集校注》中将此文系于永康元年初,他 说新语》云“: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
认为“:据《晋书·惠帝纪》伦于永康元年三月,废贾后,诛贾谧,矫诏大 赴假还洛,辎重甚重。渊使少年掠劫,……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
执掌政事,机称其为“明公”,可证其尚未篡位。《晋书·惠帝纪》“:(永 详考陆机诗文,笔者以为陆机此次应是由洛阳请假回乡。陆机《皇
康元年)夏四月辛卯,日有蚀之。癸巳,梁王、赵王伦矫诏废贾后为庶 太子赐诗》“序”云“:元康四年秋,余以太子洗马出补吴王郎中。以
人,甲午,伦矫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4]“96 永宁元年春正 前事仓卒,未得宴。三月十六,有命清宴。感圣恩之罔极,退而赋此
德是一样的,并与物质生产相联系,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作支撑。人 们物质生活程度的高与低则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并对法治 理念有着重要的冲击与影响。管仲认为,法治思想的动力及产生的 源流,就在于能否合理地解决好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土地问题。因为 土地是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条件,只有使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才 有充足的粮食,人们才能够进一步地接受法治思想及教育。
泰始七年(271)。机文又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陆机向 限。千里内,疾病申延二十日,即道路解放四十五日,此其事也。书记
赵王伦推荐戴渊时,戴渊三十岁,知此荐表必作于永康元年(300)。 所称曰归休,亦曰休急、休澣、取急、请急,又有长假、并假。”据此可
陆机遇戴若思之事,《晋书》和《世说新语》都有记载,《晋书·戴 知,陆机此次回乡,来回大约四个月,陆机孟冬回乡,由乡返洛时间
若思传》云“: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遇陆机赴洛,船 当在元康七年春夏之间。其遇戴渊亦当在此时。时年,戴渊二十七
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订交焉。”[8]184《6 世 岁。由此亦可证陆机元康六年回乡之愿是实现了的。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