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真伪鉴别
11
来源鉴别举例:
川贝母
正品有松贝、青贝、炉贝。常见伪品有2种: 一是百合科轮贝母的鳞茎.呈圆锥形,一侧有一条浅纵 沟(正品无浅沟);断面角质样,味谈(正品断面富粉性,味微 苦)。 二是百合科东贝母的鳞茎,取其小粒,本品由一枚大鳞 叶和小鳞叶抱合而成(正品两枚鳞片大小悬殊,称“怀中抱 月”);鳞茎盘外凸.顶端钝圆,微裂或不裂(正品底圆平、 顶尖闭口),且味苦(正品味微苦)。
16
冬虫夏草
(一)虫体横切面 简图(×17) (二)子座顶端横 切面简图(×17) (三)子座头部横 切面简图(×17
17
人参
左边为人参茎中部 横切图
右为皮层结构图
18
19
4 中药真伪鉴别的意义
中药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药 材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千百万人民身 体健康和生命的安危,也是能否保证 中医疗效的重要标志,中药材质量的 最根本问题,是药材品质的真伪优劣。
5
4 中药材的常用鉴别方法
来源(原植物、原动物和矿物)鉴别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6
性状鉴别
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14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法是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中药饮片 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鉴别的方法。
主要分为两类:
1 物理实验 2 化学实验
15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是通过显微技术对中药饮片的基本 结构单位——细胞的形态特征、内部组成进行微观 鉴别的一种先进方法。 常用的显微技术: 1 电子显微 2 光学显微
2、西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的干燥柱头): 浸泡于水中后,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水被染成黄 色,不显红色,无沉淀,短时间内用棒搅动,不易 碎断,否则是伪品。
8
石膏:取粉末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 放置5分钟,呈粘稠固体。因石膏加热失去一部分结晶 水而成熟石膏,与水相遇,复变为生石膏而具有粘性。 别的矿石则无此特性。
正品甘肃贝母(属川贝母)
伪品川贝母之一(东北出产的平贝母)
12
黄芪的真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 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 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面少裂隙, 不显纤维性。
13
来源鉴别
来源鉴别法又称基原鉴别法,是应用植(动、矿) 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别,确定 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其步骤如下:
9
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 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入口则芳香 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人工牛黄亦能“挂甲”,但入口后无清凉感,气微 清香而种是将玉米面及细沙拌入,鉴别 时用手握之松开后,可见手上有黏附细粉状物, 捻之有顶手感;若取少许用水浸泡,水液混浊 且有沉淀物,加稀碘液显蓝色反应。 另一种掺杂品是将红糖或食盐水拌入金银 花中以增加重量,鉴别时用手握之较湿润粘手, 口试有甜味或咸味。
2
2 中药临床应用途径
植物 动物 矿物
采集 加工
原药材
炮制
药房 调剂 药店 饮片
汤剂 疗效 患者 康复
药厂 制剂 成药 制剂室
3 中药材品种存在的问题及 真伪鉴别的重要性
据初步统计,常用的商品中药达7000余种,其中药材 1200种左右、中成药6000种左右。商品中药材有复杂品 种问题的约占50%。中药材品种存在的问题颇多: 一、一药多种来源,本末难分(同名异物); 二、形态相似,造成误采、误收、误种、误用; 三、以假充真,冒名顶替; 四、地方用药习惯; 五、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药材的仿制品等等。 中药的真伪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中药产品的质量 4
常用中药材真伪鉴别
Ident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1
1 中药的概念
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是指 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 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复方及其制剂(中成 药)。中药材( Chinese crude drugs)是取自天然的未 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迄今为止,中 药材的总数量已近13 000种。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 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 (decoction pieces)。
中药性状鉴别是指通过感官对中药饮片的外形、色泽、 质地、气味等方面进行的直接甄别。 常用方法如下: 1、眼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软硬、轻重,疏松、致密,光滑、粘腻, 细致、粗糙。 3、口尝、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7
性状鉴别方法举例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