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3-01]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但在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又有一定的配位数,即每个正负离子周围都有一定数目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这两种说法有无矛盾?答:没有矛盾。
从静电引力的角度看,一个离子可以在其周围吸引尽可能多的异号离子,所以离子键没有方向性。
但由于正负离子是有一定半径大小的,其周围排列和吸引的异号离子多少,由正负离子的半径比所决定。
当吸引过多的异号离子时,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之间会产生足够大的排斥作用。
离子半径比和正负电荷相互吸引、排斥的平衡结果导致正负离子周围异号离子的配位数是一定的。
这与静电引力无方向性是不矛盾的。
[3-02] 试用玻恩(M.Born)朗德(A. Lande)晶格能计算公式求氯化钾的晶格能。
(685 kJ·mol -1)答:对于KCl 晶体,其A = 1.748,Z 1=Z 2=1,K +为Ar 型结构,n =9,Cl -为Ar 型结构,n =9,其平均值为9。
查得K +半径=133 pm ,Cl -半径=181pm 。
代入公式得:138490 1.748116851331819U ⨯⎛⎫=-= ⎪+⎝⎭kJ·mol -1 [3-03] 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必须满足哪些原则?σ健和π键有何区别?答: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必须满足电子自旋相反、能量相近、对称性匹配和最大重叠三个原则。
σ健和π键的主要区别在于σ健成键原子轨道沿键轴(原子核间连线)方向重叠,其特点是可绕键轴旋转而不被破坏,且两个原子之间只形成一个σ健。
π键成键原子轨道沿与键轴垂直的方向相互重叠,其特点是当绕键轴旋转时,键可能被破坏。
所以,π键一般不如σ键稳定,且两个原子之间可形成多个π键。
[3-04] COCl 2分子中,中心原子C 采用的是 sp 2 杂化方式,分子的空间构型为 平面三角形 。
该分子中有 3 个σ键, 1 个π键。
[3-05] 在BCl 3和NCl 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配体数相同,但为什么二者的中心原子采取的杂化类型和分子的构型却不同?答:BCl 3中B 的3个价电子分别与Cl 形成3个σ键,采用sp2杂化形式,为平面三角型;NCl 3中N 除了形成3个σ键外还有一对孤对电子,采用sp 3杂化形式,为三角锥型。
[3-06] NCl 3分子中,N 原子与三个Cl 原子之间成键所采用的轨道是( B )。
A 二个sp 杂化轨道,一个p 轨道成键B 三个sp 3杂化轨道成键C p x 、p y 、p z 轨道成键D 三个sp 2杂化轨道成键[3-07]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BrF 3分子的几何构型为( D )。
A 平面三角形B 三角锥形C 三角双锥D T 形[3-08] ClO 3F 分子的几何构型属于( C )。
A 线性B 平面正方形C 四面体D 平面三角形[3-09] 试写出下列各化合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成键时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以及分子的电偶极矩(是否为零)。
A SiH 4B H 2SC BCl 3D BeCl 2E PH 3答:SiH 4为正四面体结构,中心原子Si 的轨道类型为sp 3杂化,分子的电偶极矩为零。
H 2S 为V 结构,中心原子S 的轨道类型为sp 3杂化,分子的电偶极矩不为零。
BCl 3为平面三角形结构,中心原子B 的轨道类型为sp 2杂化,分子的电偶极矩为零。
BeCl 2为直线结构,中心原子Be 的轨道类型为sp 杂化,分子的电偶极矩为零。
PH 3为三角锥形结构,中心原子P 的轨道类型为sp 3杂化,分子的电偶极矩不为零。
[3-10]AsO 43- 4 0 正四面体[3-11] 用VSEPR 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构型:A PCl 6-B XeF 2C SO 2D SCl 2答:PCl 6-为正八面体结构;XeF 2为直线结构;SO 2为V 形结构;SCl 2为V 形结构.[3-12] 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IF 5分子中,I 原子的价电子总数是 12 ,价层电子对产生的空间构型是 正八面体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四方锥形 。
[3-13] (1) 略,参考P45图及上课所讲两种分子的分子轨道式。
(2)O 2键级: 2226=- ,两个P 2π轨道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显顺磁性; N 2键级:3206=-,分子中电子均已成对,显反磁性。
(3)N 2+与O 2+ 的键级均为2.5,与N 2相比,N 2+稳定性降低;与O 2相比,O 2+稳定性提高。
[3-14] 由分子轨道理论,B 2与H 2的键级均为1, H 2具有化学稳定性, 而B 2只具有光谱稳定性。
试解释其原因。
答:由分子轨道理论可知,H 2分子的键级是由σ1s 成键电子对决定的,其σ*1s 能量较高,不易再接受电子发生反应,所以比较稳定。
而B 2分子的键级是由π2p 成键轨道上的两个单电子决定的,其π2p 与σ2p 能量较低,很容易接受电子发生反应,所以很难稳定存在。
[3-15] 画出NO 的分子轨道能级图,写出NO 的分子轨道表示式,计算其键级,说明其稳定性和磁性高低(NO 的分子轨道能级与N 2分子相似,O 原子的2s 、2p 轨道能量略低于N 原子的2s 、2p 轨道的能量)。
答:NO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12222222py **2py 1s 1s 2s 2s 2pz 2*22px 2px()()()(){ππσσσσσππ NO 分子的键级为1.5。
由于其π*2py 反键轨道上的有一个单电子,造成NO 分子中有能量较高的电子,很容易与其他原子共用电子而发生反应,所以稳定性较差,易于被氧化。
其磁矩为:1(12) 1.73μ≈+≈[3-16]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说明CO 分子的成键情况,并说明为什么C 和O 的电负性差较大,而CO 分子的极性却较弱。
答:由下面的CO 分子轨道能级图可知,CO 分子形成了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键级为3。
虽然O 的电负性比C 要大的多,吸引成键电子对的能力较强,本应O 原子带负电,C 原子带正电而形成极性分子。
但由于O 原子向C 原子的空轨道提供电子对形成配位π键而使电子云向C 原子方向转移。
两者平衡的结果是C 原子略带负电,O 原子却略带正电,导致分子虽有极性,但偶极带电量近乎为零,所以极性很弱。
[3-17] 在下列各组分子中,哪一种化合物的键角更大?说明其原因。
A CH 4和NH 3B OF 2和Cl 2OC NH 3和NF 3D PH 3和NH 3答:影响分子键角的主要因素有:分子的空间结构;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数;成键电子对离中心原子的远近,即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别。
CH 4与NH 3相比,空间结构为决定因素。
虽然中心原子均采用sp 3杂化,但CH 4为正四体结构,而NH 3为在三角锥形结构,N 上的孤对电子对成键电子对产生较大的排斥,造成其键角减小。
所以,CH 4的键角(109°28′)比NH 3(107°18′)要大。
OF 2与Cl 2O 相比,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为决定因素。
虽然中心原子均采用sp 3杂化,分子空间结构相同,均为V 形结构,且均带有较多的孤对电子。
但相比之下,F 原子的电负性大于O 原子,O —F 成键电子对向F 原子偏移,成键电子对间排斥作用减小,而O 原子的电负性比Cl 原子大,O —Cl 成键电子对向O 原子偏移,成键电子对间排斥作用变大,所以,Cl 2O 的键角(111°)比OF 2(103°12′)要大。
NH 3与NF 3相比,配位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为决定因素。
虽然中心原子均采用sp 3杂化,分子空间结构相同,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但相比之下,NH 3中N —H 的键长要比N —F 短,且N 的电负性大于H ,成键电子对向N 原子方向偏移,成键电子对间排斥作用变大,与H 原子相比,F 原子电负性大于N ,成键电子对向F 原子偏移,N--F 的成键电子对排斥作用比N —H 要小,所以,NH 3的键角(107°18′)比NF 3(102°12′)要大。
PH 3与NH 3相比,中心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为决定因素。
虽然中心原子均采用sp 3杂化,分子空间结构相同,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但相比之下,NH 3中N —H 的键长要比P —H短,且N的电负性大于P,成键电子对向N原子方向偏移的程度大于P,与P—H较长的键长相比,N—H成键电子对间的相互排斥要比P—H大,所以,NH3的键角(107°18′)比PH3(93°18′)要大。
[3-18] 已知N与H的电负性差(0.8)小于N与F的电负性差(0.9),为什么NH3分子的偶极矩却比NF3大?已知:NH3分子的偶极矩为1.5D,NF3分子的偶极矩为0.2D。
答:NF3与NH3相比,虽然N与F的电负性差别比N与H的大一点,电子云向F原子偏移,但N原子上所带的孤对电子会中和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偶极电荷,造成其偶极矩减小。
而由于H原子的特殊性,其电子去向N原子偏移后,几乎为裸露的原子核,偶极电荷较大,所以其偶极矩较NF3要大一些。
[3-19] 为什么由不同种元素形成的PCl5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而由同种元素形成的O3分子却是极性分子?答:由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PCl5分子空间结构为三角双锥形,虽其键为极性键,但因键的正负极重心是重合的,所以其偶极矩为零,是非极性分子。
对于O3分子,虽然O—O键为非极性键,但由于中心O原子与端基O原子所带孤对电子数不同,前者有一对孤对电子,后者有两对孤对电子,且分子中含有的大 键使中心O原子上的电子云向端基O原子分散,造成中心O原子与端基O原子的电子云产生差别而减少,使中心O原子略带正电,端基O原子略带负电,导致O3分子产生极性。
[3-20] 下列各种含氢的化合物中含有氢键的是___B_____。
A HIB NaHCO3C CH4D SiH4[3-21] 下列化合物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B )。
A HNO3B H2SC H3BO3D H3PO3[3-22] 具有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是( C ) 。
A H2OB NH3C HNO3D C6H6[3-23] HNO3的分子量比H2O大的多,但其沸点只有76℃。
试解释其原因何在?答:虽然。
HNO3的分子量比H2O大的多,其分子间作用力要大于H2O。
但是HNO3分子中只有分子内氢键,不对分子间产生额外作用力。
而H2O分子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氢键,大大增强了分子间作用力,导致其沸点远远高于HNO3。
[3-24] 氢键一般具有方向性性和饱和性性,分子间存在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而具有内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往往是降低。
[3-25] HF的分子间氢键比H2O的强,为什么HF的沸点及气化热均比H2O的低?答: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