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

我国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分布格局已形成我国炼油工业经过60年发展,炼油能力突飞猛进,炼油规模早早跃居世界第二。

2002年到2013年11年时间我国成为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

但是同时,我国炼油行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除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企业外,目前我国还存在较多的地方小炼油企业,规模偏小,布局不合理,部分企业装置十分落后,油品质量、能耗、环保等达不到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效果不佳等问题。

为此,我国将以建设大型炼油生产基地为依托,实现炼油行业的结构调整。

建设若干个大型化、集约化的炼化基地,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炼油产业集群,炼油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1 我国炼油能力不断提高1.1 我国炼油能力位居世界前列2012年石油储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伊朗和委内瑞拉。

2012年全球总炼油能力为44.48亿吨/年,比2011年略有增加,增幅为4550万吨/年。

全球炼厂总数仍为655座。

全球新建炼油厂绝大部分位于亚洲和中东,欧美炼厂关闭和出售的事件频现。

炼油能力的回升主要是由于亚洲炼油能力的增长,亚洲地区的炼油能力2012年增长了3600万吨,达到12.82亿吨/年,约占全球总能力的28.8%;北美和东欧地区炼油能力也有小幅增加,分别达到10.8亿吨/年和5.3亿吨/年。

中东、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炼油能力与2011年基本持平;西欧地区受炼厂关停等因素影响,炼油能力下降2000万吨/年,为7.02亿吨/年。

图表1 2012年世界各国炼油能力情况(亿吨/年)数据来源:美国《油气杂志》由此可以看出,2012年亚洲炼油能力高于北美,稳居世界第一。

2012年我国炼油能力为5.75亿吨/年,占亚洲全年炼油能力的44.9%,可见中国成为亚洲炼油行业的领跑者。

1.2 我国炼油企业在世界炼油业排名呈上升趋势中国两大炼油公司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2002年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炼油能力在世界多家石油公司中排名第4位,2006年中石化首次超越BP成为全球第三,2012年中国石化以炼油能力2.78亿吨/年位居第2位;200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炼油能力位列第11位,2012年中石油炼油能力为1.80亿吨/年上升到第3位。

图表2 2012年世界前14家炼油公司的排名情况(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全球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达到22座。

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araguana炼油中心以47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炼厂。

其中有8个炼厂位于亚洲和中东,我国的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和中国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的炼油能力均已超过2000万吨/年。

预计未来几年,世界新建炼油项目仍主要集中在亚洲和中东地区,欧美地区的炼油业务调整和重组还将继续,这促使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场潜在优势的亚洲和中东地区转移。

2013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营业收入分别位列在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1.3 我国炼油能力逐年提高我国炼油工业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炼油大国,炼油能力持续增长。

截至2012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7亿吨/年(同比增长2980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将新增3950万吨/年左右超过6亿吨/年,比2012年增加6.9%,其中包括2个新建项目(四川石化和泉州石化)和5个以上的改扩建项目。

2013年底,中国石油国内炼油能力达到1.87亿吨/年,占全国炼油能力的30%。

随着锦州一郑州成品油长输管线的建成,中国石油的成品油长途运输将得到很大的改善。

2013年底,中国石化国内炼油能力达到2.75亿吨/年,占比达到45%。

图表3 2006-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情况(万吨/年)信息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同时,2013年,我国原油加工量有较大的增长。

2013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4.89亿吨,较2012年增长2460万吨,同比增长5.4%;成品油产量为2.99亿吨,同比增长6.2%。

其中,汽油产量为9540万吨,同比增长6.5%;柴油产量为1.80亿吨,同比增长5.5%;煤油产量为2375万吨,同比增长11%,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1.4我国炼油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我国炼油布局继续遵循靠近资源地、靠近市场、靠近沿海沿江建设的原则,形成以东部为主、中西部为辅的梯次分布。

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现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华南地区,2012年这三大地区分别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8%、21%和18%,合计占67%。

山东是全国炼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其次为辽宁和广东。

我国成品油流向总体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及东油向西南推进”的格局。

图表4 国内炼油能力分布图数据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从国内已建和新建炼油项目来看,我国炼油工业布局正逐渐走向完善。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外,西北、西南地区近年来也新建和改扩建了大批炼油项目,增加了相当数量的炼油产能。

这些炼油项目投运后,国内炼油产能不平衡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2 我国主要炼油基地2.1 我国炼油基地分布格局炼油行业产业集中度和炼化一体化继续提升,截止2013年底,我国已建成22座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其中14个为炼化一体化基地。

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两洲一湾”为主的三大炼化集群,及靠近东北炼化产业带、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合并形成了“三圈两带”的格局。

建成若干个20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

图表5 目前我国炼油基地格局情况数据来源:信息来源: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珠江三角洲一带,2008年,海南炼化8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成投产,对中国石化调整炼油能力布局、满足西南地区及沿海市场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广州石化炼油改扩建工程于2006年完成后,加工能力达到千万吨级,优化了广东地区成品油市场的资源配置;2012年,茂名石化炼油能力由1350万吨/年扩大至2550万吨/年,可大批量生产目前市场急需的清洁油品,对缓解广东和西南地区油品供应紧张局面,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长三角地区,镇海炼化新建的15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建成并顺利交付生产,使镇海炼化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增至2000万吨/年,在国内同行中稳居第一位;金陵石化、扬子石化、高桥石化、上海石化四个千万吨炼油基地各放异彩,辉映长三角。

环渤海湾地区,青岛千万吨大炼油项目2008年正式投产,原油加工能力可达1000万吨/年;天津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蓄势待发,项目建成后,炼油综合加工能力将达到1250万吨/年,每年可生产高质量、高规格、宽覆盖面的石油石化产品1200万吨;齐鲁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能力助推环渤海湾发展。

对于东北老工业区的炼厂,由于当地消费能力有限,不能消化如此大量的成品油,只能将炼成的油品通过成品油管线或者公路交通设施将油品运往山东、安徽等相对南方的地区。

但是,由于近几年山东、安微等地也陆续建立起自己的炼厂,中石油东北的几个炼厂将面临油品消化的压力,结构转型成为他们必走之路。

2.2 我国主要千万吨炼油基地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成22个千万吨的炼油基地将是:规模超过年3000万吨的大型炼油基地:宁波、上海、南京、大连;超过20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基地:茂名、广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超过1000万吨炼油基地:独山子,兰州,抚顺,独山子,青岛,钦州,昆明,连云港,重庆,彭州,威海,揭阳。

中国石化已初步形成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炼厂集群11个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国石油已形成九大千万吨级炼油生产基地,中国海油的炼油能力接近3000万吨/年。

图表6 我国千万吨炼油基地数据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我国已经形成了几大主要炼油工业基地,包括以中石油大连、抚顺石化为中心的东北炼化基地;以中石化天津、燕山石化为中心的环渤海炼化基地;以中石化上海、南京、宁波炼油厂为中心的长三角炼化基地;以中海油惠州,中石化广州、茂名、湛江,中石油揭阳等炼油项目为中心的珠三角炼化基地;以中石油克拉玛依、兰州、宁夏为中心的西北炼化基地。

此外还有中石油在西南地区的广西钦州、云南安宁的炼油项目,中石化在洛阳、武汉的改扩建炼化项目。

从以上炼化工业布局来看,除了中部和西南地区炼油能力稍弱外,其他地区炼油产能都得到了大大增强。

图表7 我国千万吨炼油厂名录(单位:万吨/年)数据来源:《天然气与石油》我国千万吨级炼油企业主要隶属于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其中中国石化11家,中国石油9家,此外,仅中国海油惠州炼油厂为1200万吨/年、山东东明石化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200万吨/年。

2.3我国炼油行业拟在建项目随着我国炼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炼油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达到千万吨级的炼油企业22家,约占全国产能的一半;500-1000万吨级炼油企业26家,占全国产能28%;200-500万吨级炼油企业29家,占全国产能14.2%。

目前我国不断采用新技术,扩大产能是生产规模化,所以“十二五”期间规划了很多千万吨级的炼油项目。

图表8 从2011年到目前我国重大炼油拟在建项目数据来源:中国拟在建项目网目前在建、拟建和规划中的炼油项目如全部建成,2015年底我国炼油能力达到7亿吨。

3 我国炼油行业未来发展根据2013年以后新增炼油产能项目情况,预计到2015年,我国炼油总能力将达到7亿吨/年左右。

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布局重点将进一步转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地区,并适当向主要资源地区转移。

3.1未来我国炼油行业发展重点(1)结构调整加快大型化、发展炼油、乙烯、芳烃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炼化一体化是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重油加工路线的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选用轻油收率更高的加氢路线,大力发展蜡、渣油加氢处理或加氢裂化工艺,提高轻油收率。

(2)技术创新“十二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炼油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建设清洁燃料型千万吨级炼厂和化工型大型炼厂的成套技术。

(3)优化布局我国炼油工业应适应资源供应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大型炼油基地建设,大力优化炼油产业布局。

“十二五”期间,炼油工业重点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的地区转移,进一步提高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炼油产业集中度,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完善沿边地区布局,尽量少布新点。

建成三四个2000万t/a炼油、200万t/a乙烯大型炼化生产基地,全国总共形成20多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建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北等四个主要炼化工业区,形成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配套的基本格局。

3.2 未来我国炼油能力布局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布局重点将进一步转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地区,并适当向主要资源地区转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