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服装史课件——第一讲 先秦服装
中国服装史课件——第一讲 先秦服装
4、中外服饰起源说
(1)保护说 (2)美化装饰说 (3)象征说 (4)纽衣说 劳动拉重物方便,在身上系
结纽带引起的 (5)遮羞说
第二节 中国服饰制度的形成与完备时期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中国奴隶社会时期服饰的发展和特点、
形成与完备,掌握奴隶社会服饰文化的背景,奴隶社会的 章服制度。 【教学内容】 1、奴隶社会服饰文化的背景 2、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
(三)西周——服饰制度的完备时期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 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 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周 朝设有官工作坊,从事服饰资料的生产并设有专门管理王室服饰生 活资料的官吏。凡是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的分配都受奴隶主 控制。
这是商周时代的典型服装,腹 围前加了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形的 装饰物,就是「韍」
深衣: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
胡服: 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当然,一说为原内
地劳动人民所服之式,也是可信的。所谓胡人之服的主要特征是短衣、 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便于活动。赵国第六个国君赵武灵王是 一个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他看到赵国军队的武器虽然比 胡人优良,但大多数是步兵与兵车混合编制的队伍,加以官兵都是身穿 长袍,甲靠笨重,结扎繁琐,动辄即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而灵 活迅速的骑兵却很少,于是想用胡服,学骑射。《史记·赵世家》记,赵 武灵王与臣商议:“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 肥义曰:“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于是下令:“世 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后仍有反对者,王斥之:“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 之循?”于是坚持“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果然使 赵国很快强大起来,随之,胡服的款式及穿着方式对汉族兵服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成都出土的采桑宴乐水陆攻战纹壶上,即以简约的形式,勾 画出中原武士短衣紧裤披挂利落的具体形象。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 「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 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四)春秋战国的深衣和胡服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一带较发达地区涌现出一大批有才之士, 在思想、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学上造诣极深。各学派坚持 自家理论,竞相争鸣,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 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及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 纵横家、兵家、杂家等诸学派,其论著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服装美 学思想。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 道家提出“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墨家提倡 “节用”、“尚用”,不必过分豪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属于儒家学派, 但已兼受道家、法家影响的苟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 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鬼神的同时,提 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淮南子·览冥训》载“晚世 之时,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 时论争纷纭,各国自治的特殊时期的真实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服装史第一章 先 秦 服 装
本章要点
1、中华服饰的起源说 2、中国服饰制度的形成与完备时期 3、奴隶社会的章服制度“十二章” 纹样 4、冕服和深衣
第一节 中华服饰的起源
1、服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4-5百万年前,猿人→智人(河套人、欧洲的尼安德塔人),智人
阶段人开始用兽皮裹身御寒,这是人类向创造衣服迈出的第一步。 2、中华原始服饰的发祥期
旧石器晚期(5-6万年)智人演化到现代人阶段,石器工具大发展, 距今25000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是中国服装史的发祥期。此时 已用骨针缝制衣服并用兽牙、骨管、石珠作成串饰进行装扮。 3、中华原始服饰艺术初度辉映-新石器时代 (1)纺织衣料的发明创造
麻布 葛布 毛织品 (2)独具特色的服装配套
原始社会的服装大体在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形成配套:冠帽、衣裳、 套裤、护腿、鞋靴、发式、首饰、纹彩等。
王权的标志——“十二章”服饰纹样 3、形成与完备时期
(一)夏朝——服饰制度的形成时期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使国家进入奴隶社会,夏朝从夏禹
算起,到夏桀灭亡,共传了14代,17王,有四百多年历史。成汤灭 夏之后,建立奴隶制更加完备的商朝,共传17代,31王,约有六百 年历史,直至公元前1027年,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周朝初建时, 周都设在丰镐(今陕西),公元前770年,平王继位,将国都迁到 洛邑(今河南),史书上将东迁前称西周,东迁后称东周。西周王朝 从武王伐纣至平王之父幽王被杀,共延续11代,12王,约二百五十 七年。东周王朝无力维持,只得任凭诸侯势力逐渐强大,结果形成 大国争霸的动荡局面,前后经历三百年,因为鲁国史书《春秋》记 载了从公元前8世纪到5世纪的历史,后人习惯称此段为“春秋时 期”。长期兼并的历史,使我国具备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条件,再经 过瓜分,取代等残酷的斗争形式,约从公元前475年形成了秦、齐、 楚、燕、韩、赵、魏七国称雄的形势,史称“战国”,直至公元前 221年才由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 服饰资料之阶级垄断 夏朝起,王宫就有从事蚕事劳动的女奴。奴隶主把服饰作为“礼” 的内容,“分贵贱,别等威”。
(二)商朝——奠定服装发展的基础
商朝设有典管蚕事的女官— 女蚕。 ☆并设有专门的官员 玉府:管理王室燕居之服(常服)和玉器 司裘:管理国王的各种祭礼、射礼所穿的皮裘服装 掌皮:管理裘皮、毛毡的加工 典丝:管理丝绸的生产 内司服:管理王后的六种礼服 追师:管理王后的首饰等 掌葛:管理征收麻布、葛布等 典瑞:管理王宫服饰 、玉器 司常:管理国王、诸侯、公卿的旗帜 司服:管理国王各种吉、凶礼服 弁师:管理国王不同场合戴的冕冠、弁帽 大行人:管理公、侯、伯、子、在各种场合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