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麻醉前不同用药方式的比较

小儿麻醉前不同用药方式的比较

麻醉前药物可降低儿童术后行为紊乱、睡眠障碍、夜梦以及大小便习惯改变的发生率[1],目前国内小儿麻醉前用药多为肌内注射给药,而肌内注射产生的疼痛刺激,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和对手术的恐惧均可导致患儿哭闹,带来麻醉诱导的不平稳,甚至手术后的行为改变,给患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现对3种不同麻醉前用药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手术患儿30例,男21例,女9例。

年龄1~3岁,体质量10~19kg。

排除心肝肾和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分为肌内注射、滴鼻和口服三组。

手术种类为鞘膜积液、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及四肢骨折等。

1.2方法肌内注射组肌内注射氯胺酮2mg/kg;滴鼻组术前30min芬太尼10μg/kg滴入两侧鼻腔;口服组术前30min咪达唑仑0.5mg/kg加50%葡萄糖液5~10mL由家长喂服。

三组患儿安静无抵抗后入室,常规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常规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L/min,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阿托品0.01mg/kg。

1.3观察指标观察患儿给药时的配合程度:容易,小儿无抵抗;中等,小儿稍有抵抗,在家长帮助下勉强接受;困难,小儿哭闹挣扎,家长强行按压;入室时的镇静情况(OAA/S评分:1分,清醒无镇静;2分,对呼名有应答;3分,对呼名应答迟钝;4分,对呼名无反应,对大声呼名有应答;5分,对拍头摇头有应答;6分,仅对针刺有反应)[2]。

记录用药后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苏醒期有无噩梦哭闹及躁动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三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肌内注射组对术前药不接受,肌内注射时哭闹挣扎要家长强行按压才能完成,组内患儿镇静评分都为6分;滴鼻组有4例哭闹拒绝有抵抗,在家长协助下勉强接受,镇静评分3分的3例,2分4例,1分3例;口服组大部分合作,入室安静,仅有1例比较困难,镇静评分3分的6例,2分的4例。

3讨论各个年龄段的小儿术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尤其是1~3岁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焦虑、不愿与父母分离、害怕疼痛等。

围术期患儿的心理维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选择安全有效,能抑制心理应激并使患儿乐于接受的术前用药方法成为当务之急。

良好的术前用药可产生较强的抗焦虑、催眠、抗惊厥、中枢性肌松和顺性遗忘作用。

并可促进大脑运动通路γ-氨基丁酸(GA BA)的功能,产生抗惊厥效应[3]。

传统的肌内注射术前用药给患儿带来精神恐惧,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使术前应激反应增强,不仅影响麻醉手术的进行,还影响到术后的恢复,严重的可导致术后长时间行为异常。

应用氯胺酮后口腔分泌物显著增多,偶尔会导致手术中躁动和苏醒时烦躁,还可使肌张力增加,因此限制了其使用的普及性[4-5]。

在本实验及以往的实验中发现滴鼻给药方法简便,但镇静效果较差,不舒适,患儿接受程度低[6]。

咪达唑仑是一种短效苯二氮类药物,其有良好的水溶性,起效快,有较好的镇静作用而少有呼吸抑制,是目前我国小儿术前用药的首选药物。

小儿口服剂量0.3~0.5mg/kg,起效时间需20min左右,有些患儿的起效时间难以测定,患儿虽然保持清醒,但是很安静,对离开家长和麻醉诱导无痛苦回忆,应在术前30~45min给药。

其口服味苦,令患儿难以下咽,需用糖浆混合后服用。

口服咪达唑仑除了可以提供抗焦虑和适度镇静,减少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之外,它的顺行性遗忘作用可减少小儿术后行为异常的发生率。

良好的术前用药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给药方法简单,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与其他给药方法相比,口服咪达唑仑给药后循环稳定,呼吸平稳,安全性高[6-8],是小儿术前用药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1]安刚.婴幼儿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06.[2]Chernik DA,Gillings D,Laine H,et al.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terness/Sedation Scale:study with intraven-ous midazolam[J].J Clin Psychopharmacol,1990,10(4):244-251. [3]陈伯銮,曾因明,应诗达,等.临床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27.[4]Hurford WE,Bailin MT,Davison JK,et al.美国麻省总医院临床麻醉手册[M].王俊科,万多友,王凤学,译.5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小儿麻醉前不同用药方式的比较华丽,董理,姜敏(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081)【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麻醉前不同用药方式的比较,选择小儿最佳的给药途径。

方法30例1~3岁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肌内注射组术前用药选择氯胺酮2mg/kg肌内注射,滴鼻组芬太尼10μg/kg滴鼻,口服组咪达唑仑0.5mg/kg加50%葡萄糖液口服,观察各组用药效果。

结果麻醉前用药途径以口服组最易被小儿接受。

结论术前采用口服给药具有无痛苦、作用快及安全可靠的优点,适用于小儿。

【关键词】术前用药法;儿童;给药系统;麻醉;给药途径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3-1992-02中图法分类号:R614.2文献标识码:B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7月15日第28卷第13期J Mod Med Health ,July 15,2012,Vol.28,No.13阿维菌素(abamectin )又称害极灭、齐螨素、爱福丁、除虫菌素等。

按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大鼠急性经口半数致死量(LD50)为10mg/kg ,属高毒农药[1]。

现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8例急性阿维菌素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均有明确服毒史,剂量40~100mL 不等,其中女22例,男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2岁,平均就诊时间0.5~3h 。

38例患者中24例为其他医院就诊后经洗胃等初步处置转送入院,5例患者于院外使用阿托品0.5~3.0mg 静脉注射治疗。

主要症状: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不适等。

其中6例重症患者出现呼吸抑制,见表1。

1.2入院时实验室指标检查情况见表2。

1.3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补液、抗炎、利尿、护胃、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血压下降、酸中毒者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多巴胺等升压药及纳洛酮等中枢神经兴奋药物。

6例重症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模式为同步间歇性强迫换气(SIMV )、压力支持通气(PSV )或辅助/控制通气(A/C ),机械通气时间1~4d 。

2结果3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4~13d ,平均(7.5±3.0)d 。

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1~4d 均顺利脱机。

24例随访半年(重症者5例),无明确后遗症。

3讨论阿维菌素(商品名阿维虫清)是一种农用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属昆虫神经毒剂。

多因误服、自杀口服导致中毒。

阿维菌素是一种神经毒剂,干扰昆虫体内神经末梢的信息传递,从而阻断神经毒末梢与肌肉的联系,使昆虫麻痹、拒食死亡[2]。

人进食阿维菌素急性中毒时,一般在服用2h 后出现中毒表现,在24h 内达高峰。

早期出现瞳孔散大、共济失调、肌肉震颤、恶心、呕吐、头晕、嗜睡、流涎、胸闷、气促、四肢乏力、步态不稳等症状。

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

本组重症患者中有5例服用剂量较大(>80mL ),0.5~2h 即出现症状,3~5h 后出现昏迷、呼吸衰竭。

临床上出现焦虑、烦躁、嗜睡、精神抑郁、惊厥、共济失调,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

周围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反射减弱、消失,肌肉震颤无力,肌力差等)可能与阿维菌素引起的Cl -通道开放有关。

Cl -通道开放,通透性增加,可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的超极化,使正常电位不能释放,神经传导受阻。

阿维菌素中毒慎用苯二氮类及巴比妥类药物,因这些药物也可与γ-氨基丁酸(GABA )受体结合,引起GABA 相同的神经系统抑制症状[3]。

阿维菌素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主要治疗措施有:(1)减少毒物继续吸收,口服中毒者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即使中毒6h 后仍有必要洗胃。

(2)清除已吸收的毒物,包括补液、利尿、适当碱化血液加速药物排泄。

(3)维持血压、纠正酸中毒,本组有6例危重患者均出现酸中毒(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其中4例发生低血压,经积极补液、纠正酸中毒及使用多巴胺升压等治疗后症状均获改善。

危重症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及机制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4)呼吸维持,维持正常呼吸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大量阿维菌素被吸收入血后,透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

本组6例先后出现呼吸衰竭,经机械通气后均顺利脱机。

(5)血液净化,阿维菌素相对分子质量为872,结构中具有亲脂性基团,理论上血液灌流可以去除,曾有报道证实[4]。

阿维菌素中毒者在临床治疗上应避免使用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药物,以免诱发或加重呼吸麻痹的发生;发生呼吸麻痹相关表现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

因苯二氮类及巴比妥类药物也可与重症阿维菌素中毒38例临床分析陈斌,金桂华,乐明虎,陶云坤,吴昊(玉溪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云南玉溪653100)【摘要】目的探讨阿维菌素中毒患者抢救方法及效果。

方法38例患者均采用洗胃、导泻、补液、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纠正酸中毒、升压等综合治疗。

结果38例患者住院4~13d ,平均(7.5±3.0)d ,均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积极畅通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是防止患者死亡的关键。

【关键词】抗寄生虫药/中毒;伊维菌素/中毒;急救;危重病;阿维菌素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3-1993-02中图法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B社,1999:132-133.[5]Funk W ,Jakob W ,Riedl T ,et al.Oral preanaesthetic medication for chi -ldren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study of a combination of midazolam and ketamine vs midazolam or ketamine alone[J].Br J Anaesth ,2000,84(3):335-340.[6]郑晓敏,杜国良,王宏.咪唑安定用于小儿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91.[7]Kain ZN ,Hofstadter MB ,Mayes LC ,et al.Midazolam :effects on amnesia and anxiety in children[J].Anesthesiology ,2000,93(3):676-684.[8]陈欣,万文华,王云华.小儿术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对比观察[J].临床医学,2004,24(8):48-49.(收稿日期:2012-03-08)表1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消化系统症状意识障碍抽搐、血压下降n 比例(%)100.013.210.53854表2实验室指标检测情况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代谢性酸中毒比例(%)25877665.821.118.418.415.8n ·19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