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音乐课爱我中华教案

小学音乐课爱我中华教案

哈尔滨市中山路小学教案
课题爱我中华授课日期4月1日课型学唱课时第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培养他们民族团结的思想
能力目标:通过音高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音阶的音高,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情感目标: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团结是国家昌盛的前提,激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基本音阶音高的把握
教学方法欣赏法、学唱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琴
教学过程调整与完善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一)音高教学
音的高低基本音、唱名
简语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来标记的:1234587它代表了七个不同的音高,这七个音叫作基本音,它们分别被唱成: do re mi fa soi la s,我们称之为唱名。

范唱一通,电子伴唱练习若干。

低音中音高音
写法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do re mi fa sol a si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re ml fa sol la si
0为体止符,表示停顿
(二)高音,低音,中音
为了表示比基本音更高或更低的音,则采用在基本音上面或下面加点的记法。

在基本音上面加点的叫高音,在基本音下面加点的叫低音,基本音叫中音。

(三)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生:五十六个民族。

师:分别有哪些呢?范唱一通,电子伴唱练习若干。

苗族、回族、藏族、土家族、布依族、白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壮族、满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朝鲜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幹尔族、羌族、布朗族、撤拉族、维吾尔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
教学过程调整与完善
师:这五十六个民族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等的不同,因此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信仰也不同,所产生的歌舞音乐肯定也不相
同。

那么,什么是歌舞音乐呢?(课件)
2、你们能举出所熟悉的其他歌颂祖国的歌曲吗?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一首新歌《爱我中华》。

三、《爱我中华》1省景分析
《爱我中华》是一首集中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拍,B调式。

曲式结构为三段体,即A +B+A+C。

其中,A段(领唱部分)是全曲的主题段,B段和C 段(齐唱部分)是与A段构成对比的段落・整段音乐既跳荡又平稳,表现出一种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B段是一个带有插句性质的对比性段落,这个只有三个音(sol、red、dao)构成的乐段基本上里复的是一个音型,这种带有集体舞风格特点的节奏型,第一次轻松地将歌曲送上高潮,C段是一个具有较强对比性质的音乐段落,此段音乐的节卖型既表现出“呼口号”的气势,又表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

整首作品有张有,一气呵成。

四、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一首歌曲《爱我中华》,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
2、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体止符b、装饰音。

3、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
4、教唱《爱我中华》一歌
(1)完整视唱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 段村词的演唱。

(音准)
(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
六、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全体学生进一步熟练此歌。

七、教师总结:
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

我们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我们更应该团结起来。

大到我们的国家,小到我们的班级体,我们都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我的中国心、中国人等
注意:1、装饰音、体止符的运用。

2、控制整体音量。

3、高音时不要喊叫,注意声音强弱对比。

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

5、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
板书设计爱我中华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