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


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
医》
现代运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型毛细支气管炎、
癫痫、糖尿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 神经官能症等属于湿痰所致者。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解: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枳实,大枣 半夏6g 竹茹6g 枳实6g 陈皮9g 君 臣 佐 佐 燥湿化痰 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理气和胃 健脾利湿 调药和中
茯苓4.5g 佐 炙甘草3g 使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
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苔腻微黄、脉弦滑等证。第一节ຫໍສະໝຸດ 燥湿化痰剂适用病证
适用于湿痰证。 症见:痰多易咳,胸院痞闷,呕吐 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滑(白腻), 脉缓滑或弦滑。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半夏15g 君 橘红15g 臣 白茯苓9g 佐 炙甘草4.5g 使 生姜7片 佐 燥湿化痰 理气燥湿 健脾利湿化痰 调药,和中,润肺 助半夏燥湿化痰,解半夏毒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祛痰剂是以祛痰药为主,具有消除痰涎的 作用,主治各种痰证的方剂。
适用病证
寒痰、热痰、湿痰、 燥痰、风痰
·祛 痰剂·
痰证: 有形之痰:即咳吐之痰,如寒痰、热痰、湿痰、 风痰、燥痰 无形之痰:流注于脏腑、经络之痰证,如中风、 癫痫、痰核、瘰疬、肿瘤、眩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 — 用于湿痰证;(二陈汤、温胆汤) 2.清热化痰 — 用于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 — 用于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 — 用于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5.治风化痰 — 用于风痰证: * 外风挟痰证(风痰咳嗽)— 止嗽散; * 内风挟痰证(风痰上扰)— 半夏白术天麻汤。
燥湿化痰剂 清热化痰剂
分类
润燥化痰剂 温化寒痰剂
治风化痰剂
使用注意事项
1.辨别痰证性质。 2.分清标本缓急。 3.咳血者,慎用燥烈之品。 4.表邪未解者,慎用滋腻之剂。
乌梅1个 佐 收敛肺气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病 机】脾失健运,湿聚成痰,阻滞气机,胃失和降。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 —健脾去湿,体现“治痰必先健脾” 。 *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