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小传三则》课件
• 点击思维 • 1.注意“怙”不要拼写成“gǔ”;“券”不要拼成 “juàn”。 • 2.注意“赞誉”不要误写为“赞语”,“出版” 不要写成了“出板”。 •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揣摩,不 能只看字面意思,如“抛砖引玉” 这里是比喻用 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 意见。 • 4. 1928年开始,邹韬奋正式用“韬奋”这个笔名 发表文章。他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 斗的奋。一方面要韬光养晦,一方面要奋斗。 • 5.初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所写的主要 内容。
• 3.把握重点: • ⑴自传: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心在于“自述”, 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 的生活道路。为达此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 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 • ⑵小传:小传即人物小传,就是人物的传略,它是再现人 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的一种简短的传记。它既可以写自己, 也可以传他人。 • ⑶《韬奋自述》中作者其人 • 文中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自嘲, 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经理,也是出乎 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己性 急,牛性发作时容易得罪人,体现他不屈的气节。
• 5.质询疑点: • ⑴《韬奋自述》《著者略历》这两篇文化名人的 自传有何异同点? • ⑵《韬奋自述》《著者略历》这两篇文化名人的 自传,有共同的特点,即以非常俭省的文字,概 括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著述情况。两文也各有自己 的风格,前者写得严肃,后者写得幽默;前者注 重把个人的经历放在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 在冷静的叙述中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后 者不仅写自己40年的人生经验,还写到自己的生 活态度、思想抱负和性格爱好。
• 2.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写一篇小 传。(训练学生学习写小传) • 完成此题时要注意小传的一般格式,特点 及有关事项。 • 请同学们先看下面一篇小传,看看它有什 么优点。
• • • • • • • • • • • • • • •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生活经历 忠厚 善良 幽默 不功利 写作成果 介绍了自己的名字 介绍了家庭境况 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 介绍了经历和著作情况
• 4.攻克难点: • 老舍的《著者略历》讲到自己的读书生平:“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 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 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书无所不读,全 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 这段文字,形象地概括了老舍的读书经历。他七岁读塾,十岁入市立 小学。旧式的教学使他厌恶,敬而远之。后来。他进中学念书,只读 了半年,因为付不起学费,转考免费的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上了 教书先生。如果按常规走下去,他终究只是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罢了。 但老舍不!他从传统的文化模式中跳了出来,用他那支生花之笔刻划 出多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多么斑斓纷纭的社会风情。这依赖于他独特 的读书方式。首先,广读,泛读。凡是他觉得有用的知识,都尽量广 泛地涉猎。正象他说的,“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 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 叫书管着我。”其次,快读,跳读。老舍读书常“读得很快,而不记 住。”这实际是一种适应短期吞吐大量信息的快速读书法。对此,他 曾幽默地说:“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 就练习跳远。……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再次,广读,泛读,快读,跳读,并不意味着不细读,精读。他曾把 但丁《神曲》的几种英译本,无论是韵文还是散文,都仔仔细细地读 过一遍。不光读原著,还读评论,并且搜集了许多关于但丁的论著。 他顺藤摸瓜,读过名家的一本名著,便又找来他的另一部,一直追寻 下去。除读书外,老舍还十分注重向社会学习,“熟读社会人生”, 从社会中获得各种直接的经验与知识。他的名著《骆驼祥子》,就是 他深入人力车夫中体验生活,直接从小茶馆与大杂院,以及车厂汲取
• • • • • • • • •
五、课文分析 (一)《韬奋自述》: 1.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的情况? 第一段:开篇直述写这篇小传的原因。 第二段:表明自己写传的态度。 第三段:介绍自己工作生活的简要经历。 第四段:介绍家庭情况和自己的性格特点。 2.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说自己还是个孩子,能感觉到作者的一种 自嘲,一种看待自己的机智。“目前被推任本店 经理,也是出乎意料”,袒露不慕功名的平常心 态。最后一段写到自在第五课页下已经有注释, 所以这里就省去了,而老舍在以前和本课 都没有做注释,十分不妥。 • ⑷课后题三给词语注音、释义应明确重点 字音及解词。 • ⑸三则小传都是作者的自传,容易误解小 传只能写自己,实际写自己写他人都可以。
• 六、教学过程与步骤: • (一)导语 • 我们已经学过《名家小传三则》,这些文章的共 同特点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事迹。人物传记,也称 “传”,它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章。人 物传记的写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的 史学著作中,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往往写到人物 的思想与言行,可以说是传记写作的萌芽。随着 历史的发展,传记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小传的写法,为自己写自传, 可以使他人了解自己。
• 2.语言特色: • 《著者略历》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 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 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贾平凹小传》语言特点: 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谷都长而不丰, 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无衣锦还乡之欲, 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这三篇文的共同特点都 是言志,表现作者的“潇洒机智幽默”,区别在于《韬奋 自述》带有隐讳,如“性急,牛性发时容易得罪人”隐 1936年曾因进行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著者 略历》中“不求甚解”“往往吃亏,亦不后悔”“甘于寒 贱”等表现作者温厚幽默;《贾平凹小传》中“祖孙三代 平民百姓,我辈哪能显贵发达?”等体现醇厚的风俗气息。
《名家小传三则》课件
• • • • • • • • • •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小传写作知识及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小传。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作者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 2.了解小传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掌握小传的基本模式及写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
• (2)研读《贾平凹小传》 • 小传是传记的一种,可以写自己,也可写别人。 特点是:记叙较简略或只是有选择地写出有代表 性的事情来写,篇幅较小,文字上要求简洁,突 出典型事实。 • (3)通过课文实例总结小传的写作要点及表现手 法: • a、主要经历(详略) • b、兴趣爱好 • c、为人之道 • d、事迹或业绩等。 • 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
• (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同教学目的) • (三)作文指导: • 1.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这次作文训练的重 点是:小传。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 导学生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来加深理解。 • (1)研读《韬奋自述》 • 什么样的文章叫自传?自传中应写入哪些内容? • 学生讨论并归纳:自述生平的文章叫自传。其核 心在于“自述”,而不是别人写的。自传的作用 在于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为达此 目的,作者就要把自己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 介绍出来。
• • • • • • • • •
(二)《著者略历》 1.这则小传介绍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作成果。 2.可以看出老舍是一个忠厚善良,幽默不功利的人。 3.语言特点:朴实而且富有幽默感。“志学之年,帝王 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 仁未能一扫空也。” (三)《贾平凹小传》 1.这篇小传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第二段介绍了家庭境况;第三 段介绍家乡的情况和自己的志趣;最后一段介绍了经历和 著作情况。 2.体现出作者坦率、谦逊的思想品格。 3.语言特点:朴实、深沉,具有醇厚的风俗气息。“五 谷都长而不丰,山高水长却清秀,离家十年季季归里;因 无衣锦还乡之欲,便没‘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