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怎么找投资人与合伙人今天分享的这个“人”的策略适合什么样的公司?第一适合你在做一个全新的Solution 或产品,在国内没有或从没人做过;第二,你所在行业是一个在快速变化行业。
基本上我对人的认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所以如果你是在一个传统行业或不太变化的行业,可能今天我所讲的所有跟“人”有关的东西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你所需要的经验或者对人的看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个会遇到的人:投资人可能你要做一个东西时,第一反应是融钱。
我对投资人的看法是这样,包括我们以前吃过的亏或者经验教训:首先你要找投资人时,投资者角色应该是一个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就是它跟银行本质上没什么区别,你找银行去借钱和找投资人借钱时没差,这是投资人最重要的角色;然后第二个我们看到的东西或者说我的经验是,很多时候投资人会试图和你讲我有很多资源,然后有时候也会有很多同学跟我讲说,哎你看,我找投资人最重要的是他有多少资源,但其实我觉得这个按照我的经验是错的。
首先投资人他必须是一个好的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然后第二重要的是,他是不是个好的Partner,这两点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我们拿第一笔钱时我特别感谢我们投资人,因为他和我们说了一句特别实在的话。
他说:“你们想好了没有拿我们的钱?”我说:“我觉得想好了。
”然后他说:“我告诉你你在干什么。
你现在在做的这个决定是在Hire 一个Employee,但是这个Employee 你永远不能Fire,而且他还可能Fire 你,所以你想好了没有你要Hire这么一个Employee?”我觉得这是找投资人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原则,所以你要找钱时,要想一想你愿不愿意跟这个人聊,愿不愿跟他沟通,然后沟通时是不是很顺畅,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很多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我真的很烦他,我也不喜欢他,然后他有很多资源,然后为了我的创业公司能成功,为我的公司能顺利发展,所以他的钱我就拿了。
反正我见过的很多朋友拿这种钱的基本没什么好结果。
那为什么呢?有两种事。
第一个他可能有很多资源,但是你们俩合不来,然后你说往A 方向走,他就说B 方向好,那这种时候是特别恶心的。
然后他又是董事会成员,他又可以Fire 你,这时候你们两个如果打起来就很讨厌,比如我给你插个人进来,这种竞争是导致中国很多创业公司死掉的原因,在美国我觉得其实也一样。
然后第二点是说,我有资源,但给不给你用是两回事,那可能在融钱时你看重的是他的资源,但合同全部签完后,他是不是给你用是另一回事。
比如你看国内很多投资人可以一下子投出去100 个项目,如果把他的时间每天除以100,你算一下能够出多少时间给你?也就是说,他的资源对你不见得有效。
所以我的经验就是说,你就老老实实地想清楚你要找的是一家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
第一你去弄清楚这个人的钱是不是很充足,会不会说投完后过两天突然就没了,然后讲哎,咱们你这个钱回来点行不?然后第二点,这个人你去跟他投过的公司聊一聊,他是什么风格,特喜欢插手的还是说投完后从来不管的,然后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就是你要去衡量他是否是和你很合得来的合作伙伴。
这两点如果都满足,那基本就差不多了,如果他还有资源,那自然最好,但如果没有,也不错。
但现实中经常你的现实是:一个人是特别职业的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 但没资源,另一个有资源但有点恶心。
那按照我的经验,我会选第一个而不会选第二个,所以这是我对投资者的一个看法。
你是创始人你控股,他能怎么影响你?(下面提问) 但如果他一定要董事会席位呢?虽然我不能控制你,但是我可以捣乱嘛,就是每次你投票我就投反对票,你恶心吧?一个创业公司恶心就已经是快死了对吧,我就恶心你好了。
然后你可以在下一轮融资时把我股份全部买回去,你可以把我踢出去嘛,没问题的。
就是这种问题,就是说不帮忙就已经很好了,总归是:这种情况下他什么都不做都比恶心你好。
第二个人:Co-Founder其实我的经历是这样,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不是有必要找Co-founder?有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在聊,他说我要找个Co-founder,然后我就问你要做个什么Business?他说我要做个在线教育,那个东西是什么什么样的,然后听完我就说:你这个平台一点基础难度都没有啊,你干嘛要找个Tech Co-founder?你找个技术的Manager,甚至找个好的开发者让他弄个平台都弄得出来,你干嘛找个Co -founder ?为什么说这个话呢?因为一家公司死你去看所有原因里面,我相信30% 以上是Founder 打架。
真的是这样,所以如果你不确认这哥们是个很好的叫Co-founder 的人,其实你不要去找Co-founder,你去找个很好的工程师或者很好的团队经理,你给他百分之几的股份就够了,已经足够足够。
那什么样的人是比较好的Co-founder 呢?第一Trust。
就是你们之间一定要互相非常非常信任,我可以把身子转过去这边是你的,那边是我的,然后我们一块儿打,比如说被人围起来的时候,你不用担心说这个时候这哥们后面靠不住了他散了你知道吗?后面来人给你弄一下。
也就是说,如果你发现一个人你们没法背靠背地信任,对不起,这个人没法做你的Co-founder,他可能是个Employee,可能是个什么东西,但肯定不是Co-founder。
然后第二点,对这个Business 对你在做的这个事,一定要和你有一样高的信仰和信心,他坚定认为这个东西可以成功是有前景的。
这件事特别重要,之前我们遇到的事情是说,很多Co-founder 之间是特别好的哥们,然后呢我创业我去找你,但是这哥们做来做去就变成这样:咱们哥们真的挺好也有信任,但是这个Business 我真的不是那么看好它。
我想说的是:在你创业的时候如果你不是真的从心往外有这个信心,是很难做下去的,因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然后他唯一不走的原因是说:我们是很好的哥们。
那这个时候我觉得其实又是有点问题的,因为他要带Team 嘛,你想一下如果你这个Team 的Leader 不是那么坚信地相信这个Business,但同时他对Team 又有潜移默化的效应。
第三从能力来说,要有互相钦佩的感觉。
就比如你找个Tech co-founder,你要有这种感觉,我一想到他就说,啊这个人真牛逼他太牛逼了,然后他一想到你就是:啊这个人做产品和Market 做得特别棒。
就是你们要有这种感觉,这是对劲的Co-Founder 的感觉。
提到这个东西,你就想啊我的合伙人太棒了是整个行业里最棒的,我觉得互相这样一种感觉是很长期的一个基础,它也是一种证明说:你们之间的Skill 是偏互补,而且各自一定是很强的。
最后一点是:Skill 互补,千万不要找个Co-founder 和你是彻底Overlap 的,那你们知识结构不互补完全重叠,你找他干嘛呢?第二,你们知识结构和Skill 互补,但要有一点Overlap,这一点我觉得也挺重要的。
这个其实是百姓网经历,我们三个人特别互补,可以说在过去那么多年,有段时间我们几乎是谁也不问谁,就是这块是你的,你全拿走干掉,那块是你的,你全拿走干掉,但就是说:过了五六年后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当遇到一些事时,我们彼此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举个例子,曾经有一次我们发生分歧,就是我们负责融资的Co-founder 跑过来说我们一定要融资。
我说,你看我们团队Work 得很高效,然后银行里还有500 万现金,干嘛要融资?然后他说一定要融资,你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要融资。
然后就为这个事我们吵了差不多将近半年。
但后来证明他是对的:因为那个时候是金融危机,就是我们其实应该拼命拿钱然后砸死所有竞争对手。
但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我只看公司内部运营,然后他看着外面所有东西,就是说他看到的东西是我从来没看到过的,所以Co-founder 间,你要知道说他看到的东西是是什么,不然就会产生我们这个问题,就是没法沟通,因为大家看到的东西根本不一样,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怎么分股份?关于怎么分股份,我相信大家最头痛的问题也是这个。
我们的经验是这样:第一不管你有几个Co- founder,五个也好三个也好,但一般超过三个就很少看到有成功的。
先假设你有三个:第一条一定要有一个人控股。
平分股份是最傻最傻的一个做法,这种做法一定不要有。
或者你们两个人51%、49% 也可以,但你绝对不要50%、50%,因为不管你现在关系有多好,没准哪天你们就会争起来。
然后最痛苦的是这种争有时候是说,大家都是对公司好,但是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那在这种时候谁对都行,但你必须要有个结论,你不能两边没法有结论,因为你不能来回晃,一晃这个公司就死定了。
第二点是一定要签四年的协议,就是即便你是创始人,所有人的承诺都是四年,必须有四年投资,就是说我可以答应给你这个股份,但你要用这四年时间去赚走。
这是很重要的保证,因为创业时经常是这样,一开始时大家觉得一辈子都会在一块,就是那种感觉你知道吗?但还是那个问题:人是会变的,然后可能你遇到的困难,或者这个公司走的方向,过了六个月以后你不喜欢,那怎么办?如果你没有这些签署,我占了你49% 的股份,然后我拍拍屁股走了。
最经典的例子在美国,两个女人创立一个公司,然后说我俩特别要好,各自50% 和50% 股份。
好,然后所有合同Sign 完第二天,那个姐们说拜拜。
从拿A 轮开始,她就拿50% 的股份,然后一直到这个公司卖掉。
这个是最经典案例在美国,所以对创始人来说,一定要有这些东西,我答应给你这个股份,但你要用这四年时间去赚走。
然后第二个问题可能是,很多时候大家不好意思去Argue,你给他30%,是不是太少了?他会不会不高兴?然后我不好意思和他去争这个东西。
但这时其实是个很好的经验,你必须和你的Co-foounder 坐在一块,把这种撕破脸皮的问题摊清楚,那怎么摊呢?我的建议是摊贡献。
就是你认为你对这家公司的贡献会是什么?你把这个东西一个个列出来,比如融资、业务、政府关系、PR、市场等等。
然后很多时候你发现说这个东西很难讲,因为一切还没开始做呢,我不认为你有那么多怎么办?那我们就先做两个月试试看,看看这两个月进展,然后根据进展我们再来做一遍,看看你是不是值这么多。
那做一遍后,大家自己会心理有数,你们再重新算一遍说各自百分之几会比较好。
还有一个问题是Co-founder 走时你是给还是不给股份,给多少或者怎么样。
这个其实是很随意的,就看你怎么定。
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你所有股份都没有;另一种是你保留,保留到公司并购或者IPO。
那多数公司走的是第二种,但也有走第一种的比如奇虎,因为周鸿祎很Aggresive,只要你走,你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