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化学月考测试卷附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C a;40友情提醒:不按要求不给分;所有答案一列做在答题纸上!预祝同学们考出特别理想的成绩.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填入表中!)继《忐忑》之后,又一神曲风行,这就是北京大学校长、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周其凤写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
化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回答1—3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塑料的利用,造成“白色污染”。
都是化学惹的祸! B.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C.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保障了人体健康D.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缓解了人类粮食危机2.下列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通电发光B.西瓜榨成汁C.高粱酿成酒D.铁丝弯曲3.下列对日常生活中某些做法的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A.通常情况下,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衣服效果好B.进入地窖、溶洞等一些地方时,应先做灯火试验,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C.电器设备失火,应先切断电源,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灭火D.火场逃生,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化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化学研究。
诺贝尔从小和父亲一起实验。
诺贝尔奖是科学家最高的荣誉。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希望就在你们身上,让我们一起努力!回答4—6题4.一位同学要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称量4.5g药品,在称量中他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移,这时,他应该A.添加砝码B.移动游码 C.添加药品 D.减少药品5.如图为课本上“烧不坏的手绢”实验中,当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手绢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假的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酒精着火点高于棉布的着火点D.水气化吸热,使手绢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6.实验室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镊子夹取锌粒,放入直立的试管 B.量液时,视线与量筒的液面最低处平齐 C.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口 D.加热物质时,试管口须略向上倾斜7.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你认为下列事实和相应的解释不事实解释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B 蜡烛燃烧质量变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D 汽车表面喷漆隔绝氧气和水以防锈8A.2Fe+6HCl====2FeCl3+3H2↑ B .Mg+O2点燃MgOC.CO2↑+H2O====H2CO3D.2Al+6HCl====2AlCl3+3H2↑9.煅烧石灰石,在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剩余固体总质量的是10.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B.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D.生成的物质可能属于氧化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l -2个选项符合题意,按题意选对得2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少选且选对得1分。
小心啦!)11.化学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 B.锌粒投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C.铜绿受热分解产生氧化铜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12.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残留的是A.黄铜(铜锌合金)B.纯铁C.碳酸钙D.钢13.从下列图片中获取的信息不.可能的...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14.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M,其燃烧的方程式为M+3O2点燃2CO2+3H2O,则MA.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B.由碳、氢两个元素组成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 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3:8 15.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三.(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9分小心啦!)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①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②碳酸;③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_____________;④生石灰作干燥剂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17.2011.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请你参与下列问题:⑴内蒙古大草原,过去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现在则是“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跑过露脊梁”,其原因可能是A.温室效应引起长期干旱 B.过度放牧、盲目开垦 C.酸雨的影响⑵如右图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的示意图。
这种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⑶11月17日,神舟八号返回。
专家揭密发射“神舟”的燃料有毒,但燃烧后的主要产物无毒,因此造成环境污染。
发射完15min后,环境监A Fe2O3B C澄清石灰水---CO测组进行监测,下列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A.可吸入颗粒物B.CO的含量C.SO2的含量D.CO2的含量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本题,每空1分,共7分加油!)18.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⑴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⑵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E或_______ 。
⑶利用B装置能进行的实验是。
(填下列序号)①锌跟稀硫酸制氢气②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③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⑷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意外情况,例如:①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发生爆炸。
可能原因是。
②检验碳酸盐时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
五.(每空1分,共8分多动脑筋!)19.如图,A处的现象:化学方程式:B处化学方程式:C处目的是:20.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K2SO4 + 2MnSO4 + 2H2SO4”。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CaSO3和水)。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⑴甲同学:“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A、B两步实验:“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⑵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⑶丙同学:“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探究与结论】证明含硫的现象是装置B 中证明含碳的现象是装置D 中 C 装置的作用是 。
六.(每空1分,共11分 多动脑筋!)21.⑴在实验室里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有一层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用稀盐酸洗涤可以除去这种固体,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⑵观察盛水的铁锅,可以发现铁锅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容易生锈,其原因是22.某大型化工厂处理回收铜废料的生产流程如下:已知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请写出上述生产流程中与铜直接有关的方程式。
⑴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 ⑶_____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 __23.某钢铁厂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过程如下:焦炭(1)请在方框内填入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3)从高炉上排出的废气叫高炉废气,请推测高炉废气的主要成份为 。
七.(本题⑴1分⑵3分+1分共5分 继续努力!)24.计算。
⑴某氮的氧化物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7:16,则该氧化物是 (化学式)⑵某补钙剂标签上对所含的成分有如下说明:每片含主要成分碳酸钙1.5g 。
某同学要探究该钙片的主要成分含量是否准确,他取出10片钙片,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收集到6.6g 二氧化碳(假定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试计算:①每片含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克?②通过计算,该补钙剂的说明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1—10 A C A C D B B D C B .11-15 AB A B CD A16.①+4; ②H 2 CO 3 ; ③CH 4+2O 2 点燃CO 2+2H 2O ;④CaO +CO 2===Ca(OH)2;17.⑴ ABC ⑵吸附 ⑶D ⑷ 2NO+2CO ===== 2CO 2 +N 218. ⑴ 。
⑵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⑶ ① ② ③ (填下列序号) ⑷①合理即可 ②合理即可 19.红变黑 3 CO+ Fe 2O 3=====2 Fe +3CO 2Ca(OH)2+CO 2===CaCO 3↓+H 2O防止污染(合理即可)20.⑵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⑶褪色。
变浑浊C 装置的作用是除尽二氧化硫(合理即可)过量空气、高温 ① 焦炭、高温 ② 赤铁矿、高温 ③ 生铁 催化剂 高温21.⑴CaCO3;CaCO3+2HCl==CaCl2+H20+CO2↑⑵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22.⑴Fe+H2SO4==FeSO4+H2↑⑵CuO+H2SO4====CuSO4+H2O⑶Fe+CuSO4==FeSO4+Cu 置换高温23.CO2 CO CO2+C===2CO 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无氮气不给分)24.计算。
NO2(化学式)1分化学方程式1分 1 g 2分不准确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