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送给亲爱的高三(6)!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

”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自古以来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何谓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通俗地讲,静气就是“能沉得住气”。

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要抵御前秦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

但是,主帅谢安此时却在后方指挥所里不慌不忙下着围棋。

等到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然后又继续下棋。

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

此时,谢安才轻描淡写地说道:“小儿辈已破敌。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万千敌军的围追堵截,泰然处之,用“静气”一次次带领红军化解危机,创造出夺占娄山关、四渡赤水等一系列辉煌战例,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于既倒,在“谈笑间”让蒋家王朝“樯橹灰飞烟灭”。

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航天飞行的整个过程心率始终在70次左右,绝对称得上心如止水。

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用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尤其是在万众瞩目、全球媒体关注的情况下,要保证200多次各种各样的操作实现零失误,对于常人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杨利伟做到了,并且完成得如平时练习一样镇定从容。

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他吐露真情:经过十几年如一日不厌其烦的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普通人也能完成这样的操作。

的确,培养静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个过程就如“铁杵磨针”一样充满了艰辛和耐心的历练。

然而,当前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在遇到和处理大事时缺少的恰恰是这种“静气”。

比如遇大事不能“制怒”,迁怒于人。

这种表现不但暴露出领导者头脑的不冷静,还将这种情绪传递给部属,造成恶性循环;比如遇大事不能“稳住架儿,慌了神儿”。

这样就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正确……
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本领恐慌。

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冷静。

还要善养正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气要靠正气来支撑。

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

等死模式与穿越模式
我在飞机上遇到一位女士。

她去年本想考自己喜欢的研究生,结果失败,却出乎意料地遇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今年是考还是不考?她害怕考了又考不上,浪费时间;但是不考又不安心,已经纠结半年了。

我问她,去年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学习?她说我去年每天大概4个小时,学了3个月,考前一周突击了一下,就差3分。

我又问她,现在你每天烦这件事情大概花你多少时间?她说从过年到现在(6个月)每天都在想,上班下班都想,烦死了。

花时间来郁闷,是等待成本。

花时间来尝试,是穿越成本。

这位女生花来郁闷的时间,如果是每天5小时(上班下班都在想),一共6个月,那就是9000
小时。

而去年她差3分就过的考研,每天用4小时,3个月,考前突击一周(算每天20小时),成本计算如下:
穿越成本:(4h × 3 × 30)+(20h× 7)= 500 h
等待成本:5h× 6 × 30 = 900 h
等待成本几乎是穿越成本的1.8倍!
在这个故事里面,这个人陷入一个这样的心智模式:越等待,越没有时间和信心;越没有时间和信心,就越不敢考研。

这个人会在今年考研前最终放弃,在新的一年,等待的焦虑会继续消磨这个人的信心和能力,一直到她终有一天完全放弃为止。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

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我在一个聚会中间谈到了等死模式。

听完我这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走出去,十分钟后满脸喜色地回来告诉我们,YEAH!成了!
什么成了?原来这几天,她一直在纠结自己是不是该给一个大客户打电话。

这个客户是她的一个重要资源:如果打了,她担心人家觉得自己公司刚创业,对自己印象减分;如果不打,这个单子肯定就没有下文了。

比这个更加纠结的是,她已经为这个事情头痛了一星期,开始失眠,和家人发脾气,面对客户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她听完故事,迅速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等待成本和穿越成本:
等待成本穿越成本
身心俱疲身心愉快,早死早超生
拿不到单还有成功的可能
影响自己其他业务实在不成功,集中精力应付新的单子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她走到洗手间,心跳加速,打通电话,惊喜地听到对面的客户爽快地答应自己,对方还开玩笑责怪她说:为什么现在才说,还以为你找别人了呢。

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进入穿越模式!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

《战胜拖拉》的作者尼尔·菲奥里在书中写道:“我们真正的痛苦,来自于因耽误而产生的持续的焦虑,来自于因最后时刻所完成项目质量之低劣而产生的负罪感,还来自于因为失去人生中许多机会而产生的深深的悔恨。


做一只耳聋的小青蛙
从前,有一群青蛙组织了一场攀爬比赛,比赛的终点是:一个非常高的铁塔的塔顶。

一群青蛙围着铁塔看比赛,给它们加油。

比赛开始了。

老实说:群蛙中没有谁相信这些小小的青蛙会到达塔顶,他们都在议论:“这太难了!它们肯定到不了塔顶!”“他们绝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听到这些,一只接一只的青蛙开始泄气了,除了那些情绪高涨的几只还在往上爬。

群蛙继续喊着:“这太难了!没有谁能爬上塔顶的!”越来越多的青蛙累坏了,退出了比赛。

但有一只还在越爬越高,一点没有放弃的意思。

最后,其它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赛,除了一只,它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成为唯一一只到达塔顶的胜利者。

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么成功的,有一只青蛙跑上前去问那只胜利者,它哪来那么大的力气爬完全程?它发现这只青蛙是个聋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