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数学成绩】孩子数学不开窍怎么办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在考试成绩中占有很大比重,为了让学生们数学学得更好,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如何提高孩子数学成绩,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篇一:一、提高数学解题速度和质量▊1、提高数字的书写速度和质量有的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不错,上数学课回答问题说得头头是道,分析问题层次清楚。
但是数学考试成绩总是不高,主要就是书写太差。
一是速度慢;二是数字写不清楚,比如经常把0写成6,把5写成3,把4写成9。
这种类型的孩子可以通过认真训练得以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
训练方法每天用五分钟时间,写数字和数学符号+-×÷1234567890=(算一组)。
训练要求记时5分钟,能工整地写出多少组,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2、加强口算练习在小学一年级主要练习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看式子写答案。
规定时间(如五分钟)记下孩子能完成多少个题目。
在小学二、三年级主要练习乘法和除法。
方法同上。
在小学三、四年级练习一数乘两数的口算。
每天写20个小题,如12×5= 18×6= 17×9=这是十几乘以几。
以后依次增加到二十几乘以几记下完成的时间和正确率。
此外,记熟一些常用数的互化关系。
如常见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如圆周率1π到9π,16π,25π,36π等。
这主要在五六年级进行练习。
以上口算练习,是根据孩子数学学习的进度,逐步进行练习。
▊3、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要扎实。
如三角形的知识,孩子必须能熟练的掌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会画三角形的高,熟练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已知底和高求面积,或者已知面积和高求底等)。
只有牢固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
二、提高读题速度和分析能力▊1、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观察数学有的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差,发散思维差。
学习数学不会转弯,比如做一年级的题目,树上有5只鸟,飞来了3只,一共几只,孩子列式8-3=5,孩子不懂题目叫他做什么,做题像猜数一样,不知道推理。
主要问题是孩子不理解题目的意思、像没开窍一样,又像不爱动脑筋的感觉(也许是他不知从哪里动脑)。
产生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孩子还没有弄清楚数学怎样学,也就是说学数学还处在记忆和模仿阶段。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孩子对问题的思考兴趣,家长在生活中抓住机会给孩子设计这样的问题。
比如,当孩子要买东西时,让他自己买,并要他实地考察价格,回来估算需要多少钱,再给予奖励等方法。
又比如在停车场,设计关于汽车数量的问题,如停车场原来停了25辆汽车,开走了7辆汽车,又开来12辆汽车,现在共有多少辆汽车?这样的机会很多,关键是我们做家长的要有这样的意识。
▊2、学会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有些孩子有这样的习惯,遇到稍有点绕弯子的题目就喊妈,这道题怎么做?家长说你认真思考过了吗?他说想过了,就是想不出来。
家长过去给他一小点提示,他一下子又明白了。
这种提示只是那么一点点,按理他应该能想到,但孩子不愿意深入的动脑。
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在解题时,对题目的条件之间的关联挖掘不足,给予提示不是最好的办法,比较有效的办法是指导孩子深入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
在指导孩子解题时,首先请孩子分析这道题的条件有几个?其次要求孩子说说由这个题的条件能联想到什么?最后,再要求孩子说出: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什么?如何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篇二:一、实际分析好多学生在一年级报名的时候家长就自豪的说,我们的孩子能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老师呢也觉得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很好提高,可一旦进入了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直线下降。
有些学生从此开始对数学充满了畏惧,有些学生经过调整逐步的适应了数学的节奏,到了五六年级,数学成绩又有所恢复。
大体上一二年的数学均分都在95分以上,三四年级数学均分回降低到87分,或更低,到了五年级回有所回升,到了六年级基本稳定在90分左右。
那么三年级为什么一下就成绩不好了呢,一是一二年级学生过于相信自己的数学计算而忽略了数学算理的同步提升,二是知识通过一二年的学习万以内的数已经认识完毕,学生整整开始的是对数的应用,及关于数在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的具体使用。
这是算理的延伸,是算法的提炼。
而这恰恰是学生和老师们在一二年级没有忽视的。
也就是说三年级是为一二年级的忽视而买账单。
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们经过三四两个年级的对于数学的摸爬滚打。
有些东西逐渐熟悉,有了相应的对策,成绩自然有回升。
而五六年级的知识是三四年级的难度加强,而不是知识跨越,所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认识能力也渐渐的有所提高,五六年级成绩回升是正常现象。
二、打破怪圈的办法首先是从学生角度,作业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
教师再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不能随便一划拉,丛谋提到某提全做。
这样是不行的。
要对作业提前有一个审核,哪些有代表性,会做的学生估计有多少,做着作业的时间大约多长做出一个预测。
一般来说作业量不能超过半小时。
因为不论是六年级,还是一年级,半小时的正常数学作业量应该在10道应用题,20道计算题,30道判断题,这个量每日天能坚持绝对已经达到了数学的要求。
作业尽量要当天判阅,当天改正,让学生自己做好错题收集和三道以上错题同类解答。
其次,除了作业每天上课了要保证主要内容结束了有5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这个一般老师都能达到,关键是如何使用这5分钟,我建议做5道题,做三道100分,四道150分,五道200分,同桌互判,当堂订正。
内容上练习要精练,比如关于相差问题的练习设计第一层:选择正确算式的编号(用手势表示)。
1.同一种自行车,第一天卖出8辆,第二天卖出的比第一天多2辆,第二天收款1500元。
每辆自行车多少元?(1)1500÷2 (2)1500÷(8+2)(3)1500÷(8+2+8)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分析,进行选择。
在作出正确选择后,教师继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①若选算式(1),应怎样改变条件?②若选算式(3),应怎样改变条件?从中突出关键是要找相对应的量。
2.水果店运来若干箱苹果,每箱苹果一样重。
一共运来250千克。
已经卖出4箱苹果,卖出100千克。
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1)10o÷4 (2)(250-100)÷4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作出选择,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提问:若要选择算式(2),条件该怎么改?从中强调根据所求问题选择有关信息,关键是找出对应量。
评析:这两题都采用选择算式的形式,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算式改变应用题的条件,使算式与题目的要求相符合。
这种练习方式,既有利于辨析应用题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强化解题思路,防止思维负定势,又渗透了事物之间的千变万化,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这确是一种较好的练习形式。
第二层:发展题。
学校新买来10盒羽毛球。
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只,剩下的羽毛球正好等于原来的8盒。
买来的10盒羽毛球共有多少只?这道题的重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再指名展示思维过程,师生一起作评价,突出解题关键在于取出的羽毛球相当于原来的2盒这个对应量。
百分数的认识可以这样设计练习1.在10秒内读出这些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 18% 50% 101%89% 100% 125%7.5% 0.05% 300%(1)10秒内读了几个百分数,有10个百分数,你读出的百分数占整个百分数的百分之几,还有百分之几没有读。
(2)师: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05%)这组百分数中最大的呢?(300%)300%呢是什么意思?生: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00%,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
(3)师:100%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生:比如,我们全班的36位同学都戴上了红领巾,我们班戴红领巾的学生人数就占全班人数的100%。
(4)师:(50%)可以用哪些数或那些意思来表达(一半)(二分之一)小结:在这组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05份、1份、7.5份、125份、300份等)还有五分钟是要留在课前,每周一三五做口算训练,买同意的口算练习册,口算错一道,但是补答三道,一周错两次,惩罚一次擦黑板,或者打扫卫生。
周二四做错题拓展,错题拓展的形式可以是错题学生说,其他学生达。
参与面就会比较广了。
教师角度对于成绩最重要。
学生之所以三四年级成绩差,主要原因在老师。
从数的角度来说,一年级上册是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策是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策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然后是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
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分阶段认识数,而不是集中一起把数学习完,主要是因为简单数游离于对算理的渗透,有利于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的结合。
其实小学的应用很简单,就是几个数量关系。
一,甲是多少,乙是多少,两者合起来一共是几,二,用了多少,剩下多少。
原来一共多少。
三是原来多少,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现在是多少。
四、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比这个数多了或者少了多少,另一个数是多少。
五,甲数是多少,乙数是他的几倍,乙数是多少,六甲数是多少,几个甲数是多少。
六种数量关系在逆推12种,总共18种表述方式。
18种表苏方式用六年来学习,难度是很小的。
比方说,一二年级苹果3斤,鸭梨4斤,一共几斤?三四年级呢是苹果3.3斤,鸭梨4.5斤,一共几斤,五六年级呢,是苹果三有三分之三斤,鸭梨四又四分之四斤,一共几斤,就这么简单。
那么这么简单为什么学生学不会呢,这是因为有一个经验的过渡,比方说,一斤糖果5元钱,3斤糖果多少钱,这个学生没问题,但是到了一斤糖果5.5元,5.55斤多少钱,这就不会了。
因为学生的经验里就没有这个小数的概念,这就是经验数学向抽象数学的过渡,这个过渡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这是教师从知识的角度要进行归纳和提炼。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生能复述能力,为什么复述?因为复述的过程是理解思考的过程,比方说有一块45公顷的地,一个15马力的拖拉机,用3小时耕完,一小时耕多少,学生会用45除以3再除以15,因为他认为15也是一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