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4.27)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真题
(各州市联考卷-参考答案见尾页)
一、判断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V”,错误的选“X”;全部选“V”或全部选“X”,均记为0分)
1.课程标准是国家对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教学、评估、和命题的依据。
2.凯洛夫认为教导过程的第一步是理解教材。
3.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
4.自然后果法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不干预,不强迫,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后果进行惩戒。
5.要素主义强调学校要开设名著过程,因为名著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6.显性和隐性课程互相推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学生通过亲自探究、体验等方式获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所以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发展应该以直接经验为主。
8.单元设计是对教育内容碎片化一课时主义为主:超越,主张教师上某一节课时必须“瞻前顾后”。
9.与低等动物相比,高等动物出生时本能反应较小,行为后天成分在生活中起作用更大。
10.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小动作到大动作的发展规律。
11.“认生”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要尽量避免幼儿出现“认生”现象。
12.小班的幼儿能分清白天、黑夜,到了大班他们才学会看整点、半点,日历,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3.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改变人的态度的先决条件。
14.对一盘真实的棋局,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率或复盘超过六成,而业余棋手不到两成,这充分说明加工深度对记忆容量有着很大影响。
15.小轲看到童童通过努力语文成绩提升了8名,为此大受鼓舞,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努力,语文成绩也能有大的进步。
这一案列中,小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受到了间接经验的影响。
16.心理健康活动的成效取决于实施者的努力程度和教育水平。
17.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的教育是指义务教育,不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
18.某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XX省实施<中华人民教师法>办法》属于地方性教育法规。
19.某高三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批评教育,在网上公开辱骂老师,造成恶劣影响,被该老师起诉至法院,这一法律关系中,学生是客体,老师是主体。
20.在我国教育立法程序中,最后一个步骤是通过法律。
21.过错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22.小瑞经常因为没有按时完成学校的作业被父亲暴打,班主任在与其父亲多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小瑞向法院申请撤销其父亲的监护人资格。
23.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师职业劳动产生之后逐渐形成的。
24.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说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言教胜于身教。
二、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
25.“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服从社会需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主张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A.马斯洛、夸美纽斯
B.涂尔干、福禄培尔
C.柏拉图、孔德
D.萨特、利托尔诺
26.下列选项与孔子的教育实践不符的是()
A.学思结合
B.有教无类
C.举一反三
D.“六艺”教人
27.下列语句蕴含的教育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28.下列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和倡导者匹配正确的是()。
A.教育的模仿说-斯宾塞
B.教育的本能起源说-孟禄
C.教育的需要起源说-杨贤江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沛西·能
29.一次数学公开课上,王老师一边上课一边看手表,课后,听课的朱老师称赞道:“时间把握得非常好。
”王老师也如释重负地说:“教案上的问题总算讲完了...”由此可见,
王老师在教学中过分重视()
A.表现性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结果性目标
D.体验性目标
30.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学生中心,经验中心和()
A.学校中心
B.活动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31.某小学借助该地特有的醒狮、龙形拳等非遗项目由该校体育教研老师集体开发了《醒狮表演》和《龙形拳》的课程并且定期在学校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的系列活动。
该课程属于()。
A.校本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地方课程
32.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3.下列教育家与其著作,对应有误的是()
A.洛克—《教育漫话》
B.赫尔巴特—《教育学》
C.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D.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34.形势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和能力。
下列被形式教育论认为最有发展的学科是()
A.数学
B.物理
C.化学
D.生物
35.孟子提出的“盈科而进”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36.某语文教师在讲授“灭”的时候,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里点燃一根蜡烛。
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块玻璃。
必须灭了。
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