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饮料市场分析
历史背景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炎帝神农氏发觉茶开始,到今天差不多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最初功用是其药用价值;大约到西周初期,茶叶进展为茶食,即"生煮羹饭";茶过后也成为祭品,之后才进展成为饮料。
唐朝开始,饮茶之风盛行。
自此,茶进展成为几千来最为普遍、最为中国人自豪的一种饮料。
与茶叶几千年的历史相比,袋包茶的历史专门短,1904年,托马斯.苏里南发明了袋包茶,但我国袋泡茶的生产在1978年前后,且进展专门缓慢。
1980年,日本研制成功茶叶罐装饮料,至1994年,市场占有率为21.8%。
美国自1990年以来兴起即饮茶,已开始深入家庭,进展专门快。
而中国大陆,我们最早接触茶饮料,始于品牌旭日升。
有专家推测,21世纪的茶叶,是一个多品种、多极化的市场,过去那种散装茶,小包装茶会逐步萎缩,而方便、营养、保健的茶饮品迅速崛起,这既是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CMMS背景
CMMS(China Marketing and Media Study),即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是由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自1998年以来,进行的一项自主性的连续调查。
在那个地点,我们通过CMMS历年数据的比较,以及CMMS200 3春季数据的详解,来描摹中国茶饮料市场的进展轨迹及现状。
CMMS2003,共调查了30都市15-64岁71849个样本。
散装茶:家庭消费为主,市场较为稳固
CMMS从1999年开始,到2001年,对散装茶叶的消费情形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70%左右的被访者家庭在过去的一年里饮用过散装茶,平均每个家庭每月的饮用量为4-5两;选择的茶的种类要紧是绿茶和花茶。
45岁以上人群更倾向于饮用散装茶。
如下表所示。
图表1
袋包茶:从属地位,亦在坚决
散装茶的携带和冲泡受条件的限制,在家庭饮用中占主导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差不多不能满足人们快节奏、多样化的生活。
1904年,随着袋包茶的发明,使人们即使离家在外也能够享受到茶的幽香。
大大拓展了茶的整体消费市场。
从CMMS历年对袋包茶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袋包茶的市场容量有限,一直处于饮料市场的从属地位,而且随着即开型茶饮料等多种饮料形式的显现,其整体市场正在逐年萎缩。
然而袋包茶自有其优势市场,除一般消费者外,宾馆、饭店、快餐店等对其仍有专门大的需求。
图表2
指标讲明:
市场渗透率:指某类产品或某品牌的使用者或购买者人数占总体人数的比例。
即开型茶饮料:异军突起,挑战碳酸饮料
下表是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连续4年,对饮料市场的(共六期数据)监测数据。
图表3
图表4
通过不同类型饮料的市场渗透率的年度比较,我们发觉,可乐和汽水/运动饮料消费者出现连年下降的趋势,尽管幅度专门小,但碳酸饮料的地位正受到较强的冲击。
在多种饮料形式并存的市场环境下,即开型茶饮料的消费者人数在稳步上升。
下面,我们通过CMMS2003春季数据,来勾勒茶饮料市场的消费现状。
茶饮料:消费者年龄、性不特点明显
从袋包茶和即开型茶饮料在不同性不消费者中的渗透率数据来看,其饮用者的性不特点不明显,男女比例相当。
然而重度饮用者中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也高于居民总体中男性的比例,体现出较强的性不优势。
袋包茶重度消费者(指每周饮用4包以上)中男性占69.3%;即开型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指每周饮用3次以上)中男性占56.6%。
表明男性更钟爱茶饮料。
袋包茶重度消费者的年龄分布出现不规则哑铃状分布,平均年龄为38岁,55.5%为35岁以上人群,爱茶又追求方便的中年人成为袋包茶的最要紧消费群体。
即开型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指每周饮用3次以上)的年龄出现金字塔状分布,平均年龄为30岁,60.3%消费者为29岁以下人群,青青年构成了茶饮料最坚实的塔基,中青年构成塔身,高居塔尖的是中老年人。
将传统散装茶叶的弱势市场转化为即开型茶饮料的强势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茶的整体消费人群。
图表5
茶饮料:注重品牌消费,行业集中度高
通过CMMS数据显示,品牌消费是茶饮料市场的特点之一。
以袋包茶为例,几年来,立顿在中国袋包茶市场里占有绝对的优势,重度消费
者中有29.4%的人最经常饮用立顿,13.8%最经常饮用沱茶,而其他袋包茶品牌所占分额专门低。
即开型茶饮料的品牌集中在康师傅、统一两大品牌,其中又以冰红茶、冰绿茶为市场主导。
重度消费者最经常饮用的茶饮料品牌依次为康师傅冰红茶、统一冰红茶、康师傅冰绿茶、统一绿茶,所占比例分不为35. 7%、25.1%、21.3%、10.5%。
如果我们不细分茶的类型,而只是研究康师傅、统一两个品牌,则重度饮用者中有62.6%的人最经常饮用康师傅,38.6%的人最经常饮用统一,康师傅品牌在即开型茶饮料行业有着绝对的优势。
即开型茶饮料行业集中度(CR4=75.3%)
图表6
指标讲明:行业集中度:一样以某一行业排名前4位(CR4)的企业的销售额(或生产量等数值,在CMMS中,可用消费者人数表示),占行业总的销售额的比例来度量。
CR4大,讲明这一行业的集中度高,市场竞争趋向于垄断竞争;反之,集中度低,市场竞争趋向于完全竞争。
集中度是衡量行业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
即开型茶饮料行业集中度曲线
图表7
指标讲明:
当集中曲线表现为陡峭时,市场集中度高;反之,市场集中度低;当集中曲线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时,讲明所有企业的规模都相
茶饮料:进展空间大
CMMS2003显示,即开型茶饮料的消费者占居民总体的35%,通
过历年的进展,差不多成为饮料业的主流品种,其中又有11.5%为重度消费者。
随着多种饮料形式的显现,传统的碳酸饮料市场受到极大的冲击,从重度消费者的市场渗透率可见,只有短短不到10年历史的即开型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差不多占到居民总体的4.0%。
图表8
即开型茶饮料与其他饮料之间存在着极大数量的交叉消费者。
以过去一年饮用过即开型茶饮料的消费者为例,这些消费者中有20%的人饮用过袋包茶;93.8%饮用过可乐;85.2%饮用过汽水/运动饮料。
(如下表)
图表9
如果研究重度消费者,则即开型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中,分不有4 9.6%和34.5%为可乐和汽水/运动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这一方面表明,各种饮料因口味不同,存在着不可替代性,长期共存仍是以后的进展趋势;另一方面,可乐和汽水/运动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中,分不只有19.5%和23%为茶饮料和的重度消费者,表明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茶饮料在以后的时刻里,从其他类饮料消费者中争取市场空间的机会专门大。
茶饮料:消费者的休闲意识强
因为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集中在29岁以下青青年人群,他们参与休闲活动的倾向性专门强。
除了比较多地选择看影碟、唱卡拉OK等较大众化的休闲活动之外,他们要比居民总体更多地去咖啡厅/酒吧、健身俱乐部、电影院。
即开型茶饮料完全迎合了他们生活方式的需要。
茶饮料:明星广告与文化营销
目前茶饮料的品牌营销与中国茶文化的悠远流长有着极大的差
距。
目前的营销中,迎合青青年消费群体的心理,众多商家不谋而合地打出明星牌。
然而关于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来讲,明星广告确实重要吗?
在CMMS2003春季数据关于消费者品牌观的调查中,关于“名人举荐的品牌通常可不能错”这一语句,茶饮料重度消费者中仅有22%的人同意那个观点,低于居民总体比例(23.7%)。
而可乐、汽水/运动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以及15-29岁人群都要比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更倾向于同意该语句,确信名人广告对自己的阻碍。
(如下图所示:)
图表10
茶的真正的优势在于文化。
现在,即使面对如此多的茶饮料,仍旧有人固守着紫砂茶壶、漆制茶船以及外形漂亮得茶叶,自冲自斟自饮。
此番情境,自是喝茶饮料所无法比的。
通过CMMS,我们看到,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要比居民总体更多地光顾咖啡厅/酒吧。
尽管CMMS没有关于茶室/馆的调查数据,然而,已有的资料表明,茶室/馆仍是都市文化人群休闲的理想场所,甚至成为时尚而被年轻人所追逐。
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看起来只有茶室/馆还能够还原给人们一个品茶的氛围。
饮料与文化结合的营销经典案例当首推“左岸咖啡馆”。
“统一企业”在1996年推出冷藏杯装咖啡时,曾翻阅法国针对1 60个美国观光客的调查:什么是巴黎最迷人的东西?不是巴黎的铁塔,不是巴黎圣母院,也不是巴黎的凯旋门,答案竟是巴黎的咖啡馆。
据此,他们锁定富有人文气息的“巴黎咖啡馆”,其中又因塞纳河左岸为文人雅士集合之处,遂以“左岸”作为品牌名称。
统一企业推出的咖啡,与源于19世纪法国的“左岸文化”巧妙结合,产生了饮料行业一个全新的品牌。
左岸咖啡的广告要紧是经营品牌,专门少谈及商品本身。
该品牌推出后,人们对法国塞纳河左岸,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左岸咖啡馆”心思向往,饮用“左岸咖啡”也赶忙成为许多人精神上的迷恋。
现在,中国茶饮料的品牌越来越多,在“旭日升”、“康师傅”、“统一”三大品牌之后,“三得利”、“雀巢”、“娃哈哈”也蓬勃进展,但名人营销却成为不二法门。
我们期待着在那个快餐时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能够传承到茶饮料品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