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U x A x C A ∈⇔∉,U x C A x A ∈⇔∉.A A ∅⇔≠∅2 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2n -个.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 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 顶点式2()()(0)h f x a a k x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 k 时,设为此式) (3) 零点式12()()()(0)f x a x x x a x =--≠;(当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2(,0),(,0)x x 时,设为此式)(4)切线式:02()()(()),0x kx d f x a x a =-+≠+。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y kx d =+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0x 时,设为此式)4 真值表: 同真且真,同假或假 56 )充要条件: (1)、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反之,q 是p 的必要条件;(2)、p q ⇒,且q ≠> p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3)、p ≠> p ,且q p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 ≠> p ,且q ≠> p ,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 函数单调性: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增函数。
D 则就是f (x )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1)、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 )在x ∈D 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1212,,x x D x x ∈<且,都有12()()f x f x >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减函数。
D 则就是f (x )的递减区间。
单调性性质:(1)、增函数+增函数=增函数;(2)、减函数+减函数=减函数; (3)、增函数-减函数=增函数;(4)、减函数-增函数=减函数;注:上述结果中的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情况下是要变的,是等号左边两个函数定义域的交集。
(1)设[]1212,,,x x a b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8函数的奇偶性:(注:是奇偶函数的前提条件是: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 奇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0f x f x f x f x -=--+=或, 则f (x )就是奇函数。
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奇函数在x >0和x <0上具有相同的单调区间;(3)、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有f (0)=0 . 偶函数:定义:在前提条件下,若有()()f x f x -=,则f (x )就是偶函数。
性质:(1)、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2)、偶函数在x >0和x <0上具有相反的单调区间; 奇偶函数间的关系:(1)、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2)、奇函数·奇函数=偶函数;(3)、偶奇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4)、奇函数±奇函数=奇函数(也有例外得偶函数的) (5)、偶函数±偶函数=偶函数; (6)、奇函数±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9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对函数f (x ),若存在T ≠0,使得f (x+T )=f (x ),则就叫f (x )是周期函数,其中,T 是f (x )的一个周期。
周期函数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1)、f (x+T )= - f (x ),此时周期为2T ;(2)、 f (x+m )=f (x+n ),此时周期为2m n - ; (3)、1()()f x m f x +=-,此时周期为2m 。
10常见函数的图像:11 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2ba x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 ax -=对称. 12 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性质: (1)m na=0,,a m n N *>∈,且1n >).(2)1m nm naa -==0,,a m n N *>∈,且1n >).(3)na =.(4)当n a =;当n ,0||,0a a a a a ≥⎧==⎨-<⎩.13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指数性质: (1)1、1p p a a-=; (2)、01a =(0a ≠) ; (3)、()mn m na a = (4)、(0,,)rsr sa a a a r s Q +⋅=>∈ ; (5)、m na = ;指数函数:(1)、 (1)xy a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 (01)xy a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
注: 指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0,1) 对数性质:(1)、 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2)、 log log log a a aMM N N-= ; (3)、 log log ma ab m b =⋅ ;(4)、 log log m n a a nb b m=⋅ ; (5)、 log 10a = (6)、 log 1a a = ; (7)、 log a ba b =对数函数:(1)、 log (1)a y x a =>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增函数;(2)、log (01)a y x a =<<在定义域内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对数函数图象都恒过点(1,0) (3)、 log 0,(0,1),(1,)a x a x a x >⇔∈∈+∞或(4)、log 0(0,1)(1,)a x a x <⇔∈∈+∞则 或 (1,)(0,1)a x ∈+∞∈则 14 对数的换底公式 :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对数恒等式:log a NaN =(0a >,且1a ≠, 0N >).推论 log log m n a a nb b m=(0a >,且1a ≠, 0N >).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 (3)log log ()na a M n M n R =∈; (4) log log (,)mn a a nN N n m R m=∈。
16 平均增长率的问题(负增长时0p <):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 ,平均增长率为p ,则对于时间x 的总产值y ,有(1)xy N p =+. 17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1) 1(1)n a a n d =+- ,其中1a 为首项,d 为公差,n 为项数,n a 为末项。
(2)推广: ()n k a a n k d =+-(3)1(2)n n n a S S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 项和: (1)1()2n n n a a S +=;其中1a 为首项,n 为项数,n a 为末项。
(2)1(1)2n n n S na d -=+(3)1(2)n n n S S a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 (4)12n n S a a a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m n p q a a a a +=+ ;注:若,m n p a a a 是的等差中项,则有2m n p a a a =+⇔n 、m 、p 成等差。
(2)、若{}n a 、{}n b 为等差数列,则{}n n a b ±为等差数列。
(3)、{}n a 为等差数列,n S 为其前n 项和,则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成等差数列。
(4)、,,0p q p q a q a p a +===则 ; (5) 1+2+3+…+n=2)1(+n n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 1*11()n nn a a a qq n N q-==⋅∈ ,其中1a 为首项,n 为项数,q 为公比。
(2)推广:n kn k a a q -=⋅(3)1(2)n n n a S S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前n 项和:(1)1(2)n n n S S a n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2)12n n S a a a =+++ (注:该公式对任意数列都适用)(3)11(1)(1)(1)1n n na q S a q q q =⎧⎪=-⎨≠⎪-⎩常用性质:(1)、若m+n=p+q ,则有 m n p q a a a a ⋅=⋅ ;注:若,m n p a a a 是的等比中项,则有 2m n p a a a =⋅⇔n 、m 、p 成等比。
(2)、若{}n a 、{}n b 为等比数列,则{}n n a b ⋅为等比数列。
18分期付款(按揭贷款) :每次还款(1)(1)1n nab b x b +=+-元(贷款a 元,n 次还清,每期利率为b ). 19三角不等式:(1)若(0,)2x π∈,则sin tan x x x <<.(2) 若(0,)2x π∈,则1sin cos x x <+≤(3) |sin ||cos |1x x +≥.20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 21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22 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ϕ= ). 23 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tan 1tan 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1tan 1tan 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sin 21cos 2tan 1cos 2sin 2ααααα-==+221cos 21cos 2sin ,cos 22αααα-+==24 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的周期||T πω=. 三角函数的图像:25 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26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2222cos c a b ab C =+-.27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22(||||)()OAB S OA OB OA OB ∆=⋅-⋅.2,2a b c S r r a b c ∆∆∆+==++斜边内切圆直角内切圆-2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A B C C A B ππ++=⇔=-+222C A Bπ+⇔=-222()C A B π⇔=-+. 29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那么: (1) 结合律:λ(μa )=(λμ) a ;(2)第一分配律:(λ+μ) a =λa +μa ;(3)第二分配律:λ(a +b )=λa +λb .30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a ·b =|a ||b |cos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