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论文一、什么是敏捷制造敏捷制造的英文名为Agile Manufacturing,,简称AM。

“敏”字的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为动作快。

敏捷的英文解释为quick,angil,nimble,fleet,prompt等,即反应迅速快捷的含义。

敏捷制造目前尚无统一、公认的定义,一般可以这样认为:敏捷制造是在“竞争—合作/协同”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与市场/用户、合作伙伴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 敏捷制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基于对产品和市场的综合分析,具体包括:市场/用户是谁;市场/用户需要什么;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是否值得;如果企业做出快速响应,能否获取利益?因此,敏捷制造的战略着眼点在于快速响应市场/用户的需要,使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等各项工作并行进行,不断改进老产品,迅速设计和制造能灵活改变结构的高质量的新产品,以满足市场/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2. 企业实施敏捷制造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能力,实现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全面、协调集成,其敏捷性体现在:企业的应变能力、先进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网、信息技术。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企业的应变能力,衡量企业的应变能力需要综合考虑市场响应速度、质量和成本,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领先能力的综合表现。

敏捷企业在纷繁复杂的商务环境中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和最底的成本,迅速、灵活地响应市场/用户需求,从而赢得竞争。

3. 敏捷制造强调“竞争—合作/协同”,采用灵活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改变了过去以固定专业部门为基础的静态不变的组织结构,以最快的速度从企业内部某些部门和企业外部不同公司中选出设计、制造该产品的优势部分,组成一个单一的经营实体。

二、敏捷制造的背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AM)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的浪潮汹涌而来,许多国家制订了旨在提高自己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竞争地位、培养竞争优势的先进的制造计划。

在这一浪潮中,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给美国制造业改变生产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美国想凭借这一优势重造在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一种面向对世纪的新型生产方式——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设想诞生了。

敏捷制造是在具有创新精神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先进制造技术(以信息技术和柔性智能技术为主导)、有技术有知识的管理人员三大类资源支柱支撑下得以实施的,也就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

敏捷制造比起其它制造方式具有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能力。

敏捷制造的优缺点优点:生产更快,成本更低,劳动生产率更高,机器生产率加快,质量提高,提高生产系统可靠性,减少库存,适用于CAD/CAM操作。

缺点:实施起来费用高。

三、敏捷制造三要素敏捷制造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生产技术,组织方式,管理手段。

敏捷制造的目的可概括为:“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三要素)集成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实际做出快速响应”。

从这一目标中可以看出,敏捷制造实际上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生产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

1、敏捷制造的生产技术敏捷性是通过将技术、管理和人员三种资源集成为一个协调的、相互关联的系统来实现的。

首先,具有高度柔性的生产设备是创建敏捷制造企业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所必需的生产技术在设备上的具体体现是:由可改变结构、可量测的模块化制造单元构成的可编程的柔性机床组;“智能”制造过程控制装置;用传感器、采样器、分析仪与智能诊断软件相配合,对制造过程进行闭环监视,等等。

其次,在产品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能运用计算机能力和制造过程的知识基础,用数字计算方法设计复杂产品;可靠地模拟产品的特性和状态,精确地模拟产品制造过程。

各项工作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按顺序进行的。

同时开发新产品,编制生产工艺规程,进行产品销售。

设计工作不仅属于工程领域,也不只是工程与制造的结合。

从用材料制造成品到产品最终报废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每一个阶段的代表都要参加产品设计。

技术在缩短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周期上可充分发挥作用。

再次,敏捷制造企业是一种高度集成的组织。

信息在制造、工程、市场研究、采购、财务、仓储、销售、研究等部门之间连续地流动,而且还要在敏捷制造企业与其供应厂家之间连续流动。

在敏捷制造系统中,用户和供应厂家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都应起到积极作用。

每一个产品都可能要使用具有高度交互性的网络。

同一家公司的、在实际上分散、在组织上分离的人员可以彼此合作,并且可以与其他公司的人员合作。

最后,把企业中分散的各个部门集中在一起,靠的是严密的通用数据交换标准、坚固的“组件”(许多人能够同时使用同一文件的软件)、宽带通信信道(传递需要交换的大量信息)。

把所有这些技术综合到现有的企业集成软件和硬件中去,这标志着敏捷制造时代的开始。

敏捷制造企业将普遍使用可靠的集成技术,进行可靠的、不中断系统运行的大规模软件的更换,这些都将成为正常现象。

2、敏捷制造的管理技术首先,敏捷制造在管理上所提出的最创新思想之一是“虚拟公司”。

敏捷制造认为,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是当今最重要的竞争优势。

推出新产品最快的办法是利用不同公司的资源,使分布在不同公司内的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能随意互换,然后把它们综合成单一的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经营实体--虚拟公司,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也就是说,虚拟公司就像专门完成特定计划的一家公司一样,只要市场机会存在,虚拟公司就存在;该计划完成了,市场机会消失了,虚拟公司就解体。

能够经常形成虚拟公司的能力将成为企业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只要能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企业资源集中起来,敏捷制造企业就能随时构成虚拟公司。

在美国,虚拟公司将运用国家工业网络--全美工厂网络,把综合性工业数据库与服务结合起来,以便能够使公司集团创建并运作虚拟公司,排除多企业合作和建立标准合法模型的法律障碍。

这样,组件虚拟公司就像成立一个公司那样简单。

有些公司总觉得独立生产比合作要好,这种观念必须要破除。

应当把克服与其他公司合作的组织障碍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作为最后任务。

此外,需要解决因为合作而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开发管理公司、调动人员工作主动性的技术,寻找建立与管理项目组的方法,以及建立衡量项目组绩效的标准,这些都是艰巨任务。

其次,敏捷制造企业应具有组织上的柔性。

因为,先进工业产品及服务的激烈竞争环境已经开始形成,越来越多的产品要投入瞬息万变的世界市场上去参与竞争。

产品的设计、制造、分配、服务将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资源(公司、人才、设备、物料等)来完成。

制造公司日益需要满足各个地区的客观条件。

这些客观条件不仅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价值,而且还反映人们对环境安全、能源供应能力等问题的关心。

在这种环境中,采用传统的纵向集成形式,企图“关起门来”什么都自己做,是注定要失败的,必须采用具有高度柔性的动态组织结构。

根据工作任务的不同,有是可以采取内部多功能团队形式,请供应者和用户参加团队;有时可以采用与其他公司合作的形式;有时可以采取虚拟公司形式。

有效地运用这些手段,就能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

3、敏捷制造的人力资源敏捷制造在人力资源上的基本思想是,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关键的因素是人员。

柔性生产技术和柔性管理要使敏捷制造企业的人员能够实现他们自己提出的发明和合理化建议。

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原则来指导此类企业的运行。

唯一可行的长期指导原则,是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源和组织资源,支持人员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敏捷制造时代,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制造过程的不断改进,是竞争优势的同义语。

敏捷制造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动性。

有知识的人员是敏捷制造企业中唯一最宝贵的财富。

因此,不断对人员进行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企业管理层应该积极支持的一项长期投资。

每一个雇员消化吸收信息、对信息中提出的可能性做出创造性响应的能力越强,企业可能取得的成功就越大。

对于管理人员和生产线上具有技术专长的工人都是如此。

科学家和工程师参加战略规划和业务活动,对敏捷制造企业来说是带决定性的因素。

在制造过程的科技知识与产品研究开发的各个阶段,工程专家的协作是一种重要资源。

敏捷制造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柔性可以使企业转变为一种通用工具,这种工具的应用仅仅取决于人们对于使用这种工具进行工作的想象力。

大规模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是专用的,因此,这类企业是一种专用工具。

与此相反,敏捷制造企业是连续发展的制造系统,该系统的能力仅受人员的想象力、创造性和技能的限制,而不受设备限制。

敏捷制造企业的特性支配着它在人员管理上所持有的、完全不同于大量生产企业的态度。

管理者与雇员之间的敌对关系是不能容忍的,这种敌对关系限制了雇员接触有关企业运行状态的信息。

信息必须完全公开,管理者与雇员之间必须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

工作场所不仅要完全,而且对在企业的每一个层次上从事脑力创造性活动的人员都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四、如何衡量敏捷性对什么是敏捷、如何衡量敏捷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Rick Dove[x,x]把敏捷性的评价归纳为四个指标-时间、成本、健壮性和自适应范围。

Rick指出,虽然从字面上看,敏捷有快速的意思。

但仅仅快速并不等于敏捷。

敏捷性的度量看成是下面四个方面的综合度量:时间、成本、健壮性和自适应范围。

但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针对不同的产品和生产过程,具体的评价指标和内容可能都是不一样的。

这其中有许多不确定和综合性的因素。

敏捷意味着善于把握各种变化的挑战。

敏捷赋予企业适时抓住各种机遇以及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来领导潮流的能力。

因此可以讲,一个企业的敏捷性取决于它对机遇和创新的管理能力。

企业在不同时刻的对这两种能力的把握决定了它对市场和竞争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对每一个具体的系统(企业或者企业的某核心机构)都要针对它在不同方面的优劣。

如企业运行,供应链策略,特定的车间层控制,群组工作策略,产品开发策略等等,找到它们在图一中的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

并按此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和改造。

可变能力:描述你被动地响应变化的能力。

创新能力:描述你主动地领导潮流的能力。

五、敏捷制造企业的特征1、从产品开发到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满足要求敏捷制造采用柔性化、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和可重组的工艺设备,使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可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进行改变,并借助仿真技术可让用户很方便地参与设计,从而很快地生产出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

它对产品质量的概念是,保证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内达到用户满意;企业的质量跟踪将持续到产品报废,甚至直到产品的更新换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