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论述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差异有哪些? 2.论述一项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在资料收集阶段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六、统计计算和分析题(共 20 分) 1.在多个地区各随机抽出若干居民家庭样本对其消费支出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 不同地区之间家庭平均支出水平的差异,得到方差分析表如下:
第二部分 10 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 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 814)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央财经大学 2013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方法(814)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随机抽取 2.区群谬误 3.实地研究 4.连续接近法
二、判断并改错(每题 2 分,共 20 分) 1.统计图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来刻画定类变量 的分布。 2.中位值是用来度量变量的离散趋势的。 3.中心极限定理说明,不管总体分布如何,当样本规模 n 扩大时,抽样分布趋近于标 准正态分布。 4.通过样本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估计,就是假设检验。 5.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区间越大,则所要求的样本规模越大。 6.定距变量和定距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消减误差比例的性质。 7.在研究两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时候,使用的检验方法是 t 检验。
四、操作设计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如果你要研究一项关于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居民生活质量的课题,请设计一个对 “生活质量”概念进行操作化的方案。 2.某城市有 20 个区(县),共 1000 万人口。这些区(县)有 8 个是城区,12 个是郊 区。现要从全市抽取 2000 名居民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居民的消费状况。请设计一种多阶 段的抽样方案,要说明每阶段的抽样框.抽样单位.抽样方法和样本规模。
事件。
3 / 164
2.区群谬误 答: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 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 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区群谬误一般是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 征、群体特征与个人特征相混淆的错误。
1 / 164
8.显著性水平表达了在抽样分布中接受域面积所占的比例。 9.在实验研究方法中,索罗门三组设计可以排除实验之外因素的影响。 10.群内的差异程度高而群间的差异程度低,最适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简述问卷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2.简述定性资料中的比较分析法的定义和类型。 3.简述纵向研究的定义与类型。 4.简述测量中的信度与效度。
2.中位值是用来度量变量的离散趋势的。 【答案】错误。 【解析】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值的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央位置的那个数值就叫中 位数。它所描述的是定序变量以上层次的变量,是用来度量集中趋势的。
3.中心极限定理说明,不管总体分布如何,当样本规模 n 扩大时,抽样分布趋近于标 准正态分布。
【答案】错误。 【解析】中心极限定理表述为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 抽取样本量为 n 的样本,当 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 σ^2/n 的正态分布。其前提要求是“当 n 充分大时”。
2 / 164
方差分析表
方F 统计量
()
8 ( )( )
2856
( )( )
4216
92
显著度 0.017
(1)将上表抄录在答题纸上。根据表中己有的信息,试计算并填写括号中缺失的计算 方差分析过程所需要的数值。(10 分)
(2)请问该方差分析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属于哪个测量层次?(2 分) (3)该研究的分析单位是什么?(2 分) (4)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几个地区?(2 分) (5)该方差分析中涉及到了多少个居民家庭?(2 分) (6)根据检验结果,应该得出什么检验结论?(2 分)
4.连续接近法 答:连续接近法是指这样一种方法,它不断反复和循环的步骤,使得研究者从开始时一 个比较含糊的观念以及杂乱、具体的资料细节,到达一个具有概括性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具 体地说,研究者从所研究的问题和一种概念与假设的框架出发,通过阅读和探查资料,寻找 各种证据,并分析概念与资料中所发现的证据之间的适合性,以及概念对资料中的特性的揭 示程度。研究者也通过对经验证据进行抽象来创造新的概念,或者修正原来的概念以使它们 更好的与证据相适合。然后,研究者又从资料中收集另外的证据,来对第一阶段中所出现的 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者不断地重复这一过程。而在每一阶段,证据与理论之间也 不断地进行着相互塑造。这种过程就被称做“连续接近”,因为经过多次的反复和循环,修
4 / 164
改后的概念模型几乎“接近”了所有的证据,修改的概念和模型也更加准确。
二、判断并改错(每题 2 分,共 20 分) 1.统计图是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变量的分布,可以用直方图和折线图来刻画定类变量 的分布。 【答案】错误。 【解析】折线图是通过上下变化的线段来反映所研究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发展趋势 的图形。直方图按组距相等的原则进行的两个关键数位是分组数和组距。表现为以组距为底 边、以频数为高度的一系列连接起来的直方型矩形图,是一种几何形图表。而定类数据仅仅 表现为数据上的差异,因此两种统计图并不适用于表现其分布。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
1.随机抽取
答:随机抽取即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
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
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
3.实地研究 答: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 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实地研究是一种 定性研究方式,也是一种理论建构型的研究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实地”,即研究者一 定要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活环境,且要在其中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靠观察、询问、 感受和领悟,去理解所研究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