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应该怎样上一堂成功的公开课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需要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磨练。
那么小学语文公开课应该怎样上呢?一、说课要抓住重点“说课”是一堂公开课的开始,是教师把即将要上的内容简明扼要地向听课教师陈述的环节。
目的是为了让听课教师了解在这堂课中执教教师要达到何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等。
所以,在说课时我们应该抓住以下几方面去说: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内容,三是说重难点,四是说教法,五是说效果。
总的来说,在说课中要避免长篇大论,应简明扼要、抓住重点去说,不用面面俱到。
二、注重课文的选择公开课中选取一篇好的课文是成功的基础。
有的教师不注意课文的选择,去选择那些篇幅较长、内容深奥的课文,教学中花在读课文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且读后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于理解,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学生一问三不知,就形成了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这样的公开课是失败的。
我们应该选择篇幅简短、内容浅显易懂的课文去上,这样在读课文上节约时间,学生也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为师生课堂上的互动奠定基础。
三、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就是“备课”。
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我们应该根据所选的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来进行课前准备,一般应该准备以下几方面:1、教案的设计。
课堂成功与否,教案的设计取着决定性因素。
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案,力争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在我校开展的语文公开课《比尾巴》中,这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点,什么都讲,形成了广而不精、多而不实,把握不住重点,最终达不到教学目标。
2、课件的准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教学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流。
所以,课件的准备是课前准备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有的教师认为,课件准备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如果课件较多,会让学生形成走马观花、不深入理解、忙于观赏、不去思考。
所以在准备课件时,我们应该根据内容的需要,删繁就简、避轻就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即可。
3、教具的准备。
我们的教学手段不能只是现代教学手段或传统教学手段,而应该是两者相结合。
所以我们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还应该准备一些有帮助的教具,如生字卡片、图片、奖励性礼物等。
记得在一次评选骨干教师的公开课上,有位老师准备了大量的生字卡片,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读了又读,然而在读课文时,大部分生字学生仍然不认识。
主要原因是学生看到生字卡片太多,不但提不起兴趣,反而感到厌倦,所以效果很不理想。
因此,教具的准备要恰到好处,并不是多多益善。
4、教学方法的设计。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应该根据所上的内容和所面对的学生去设计教学方法。
方法要围绕能激发学生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标,设计的问题要精练,要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要避免不切实际,繁杂,使学生听后不愿去思考,这就形成只有教师的提问,没有学生的回答,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5、板书的设计。
一堂课上,好的板书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
相反,如果板书过于凌乱、不规整,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误导学生。
如有位教师在上《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时,课文主要是讲妈妈把雨衣传给哥哥,哥哥再传给弟弟,最后弟弟用雨衣去保护蔷薇花,从而体现弟弟不是最弱小的。
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只板书出:“妈妈传给哥哥传给弟弟”,从板书上没能体现课文主旨,达不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因为他少了“保护蔷薇花”。
所以,一堂成功的公开课,巧妙的设计板书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把课前准备充分展示的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奠基石,扮演着冲锋陷阵的角色,课堂导入得好,将为我们后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是本班学生,我们一般常用复习法导入;但如果是一群陌生的学生,所上内容又无联系,学生课前没有预习,他们心情既紧张又害怕,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自我介绍、猜迷、设疑等简单方式进行导入,即不耽误时间、又能很快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为我们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组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得到动口、动脑、动手的训练,这样学生就没时间去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他们的注意力自然而然会集中到课堂中来,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只有把课堂组织好了,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五、注意课堂升华课堂升华是课堂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后思想感情得到提升。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受到何种教育、得到什么启示等,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提升。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一堂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巩固,所以练习的设计要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即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
如写生字、阅读课文、做题目或写感受等,只要是实用的就是好的。
而有的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环节,他们把整堂课安排得很满,没有练习的空间,忽视了复习巩固的训练,教师上完,部分学生也跟着忘记完。
所以,教师在一堂课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且练习是一个活动环节,如果时间剩余较多,练习可以多做一点,如果时间较少,练习则可以少做一点,它对教师把握课堂时间有很大帮助。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公开课一、注重平时积累,提高自身素质任教多年,我也曾观摩过不少语文公开课,也亲眼目睹了那些教师在公开课上的挥洒自如、得心应手、风流倜傥。
而这些风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来源于他们自身比较高的综合素质。
首先,这些综合素质包含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他们会设计教案,注重三维目标,注重教案的高效,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反思,因而形成了扎实的基本功。
其次,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他们涉猎了人类的各个层面,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
再次,包含了积极的心态。
而他们总是抱着一种积极的心态,总是把公开课定位在“课”而不是“公开”上,把功夫做足在“课”的文章上。
最后,包含了良好的沟通艺术。
因为这良好的沟通艺术直接决定着这公开课的成败。
他们深深懂得,教与学过程的本身就一种相互作用的沟通,这种沟通包括课前沟通、课中沟通、课后沟通。
而这种沟通是需要讲究艺术的,沟通从“心”开始,可以侃侃而谈,可以幽默风趣,但一定要根据个人风格,不失个人风度。
以上这些素质,只有注重平时积累,一蹴而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注重课前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教师具备扎扎实实的功底,是上好一节公开课的先决条件。
而上好一节公开课,必须在上课前要做好三备:①备教材。
只有认真地吃透教材,才能了解该公开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方向明确,设计出层次清晰的教学步骤,进而使教学过程井然有序且富含逻辑性,才能使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流畅,衔接有机。
②备学生。
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双边互动,而且,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对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包括成绩状况、理解能力的差异),必须做到针对学生的差异,设置不同梯度的问题以供教师与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
③备教法。
好的教法能让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愉快地探求新知。
所以,在教法上,我们要力求创新,让高效实用的教学思维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三、注重授课中心,着力突出重点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心里都明白,一篇文章要有它的教学重点,同理,一堂语文公开课自然也就有它的授课中心。
只要把握住了教学重点,掌握住了授课中心,并紧紧围绕它们来做文章、上新课、提问题、做练习,就能够使公开课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印象深刻,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无论是“质”还是“量”都能够切实地增加,都能够得到提高。
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争取一堂课突出一个中心,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一堂课闪耀一个亮点。
四、注重结课质量,做到回旋有力一篇好的文章,它的结尾一定会给读者留下无限的回味。
一堂好的语文公开课也一样,它的结尾也一定要给观摩者及学生留下“绕梁三日而不绝”的回味余地。
在这里,我们暂且称之为回旋力。
毋庸置疑,公开课给学生的影响深度如何,跟它的教学结尾的回旋力关系很大。
回旋有力的结尾方式或拓展、或回顾、或练笔、或探讨、或研析等等,不一而足。
如拓展式的结尾,能让学生以课本为蓝本,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
回顾式的结尾,能带领学生通过回顾课文的内容,一起填补课中印象不牢固的空白。
练笔式的结尾,能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析出较为精辟的内容并对其进行较好的定格,也可以更全面将其运用于实际。
而探讨式和研析式也是回旋有力的结尾方式,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五、注重动态生成,少些预先设置要想让一节语文公开课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做到少些预先设置,多些动态生成。
就是说,对教学的过程,不要预先设定,不要设置过多的环节,尽可能地做到简约,目标也要尽可能的单纯。
当然,有些程序还是要预先设置的,比如情境,应该想想如何把学生引入课堂,怎样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怎样让学生因时、因地、因人作出回应,怎样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师生的互动中使课堂走向纵深。
另外,语文公开课经尽可能地少一些规矩,少一些限制。
例如,对学生的读书时间不作统一,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不作限制。
对学生的作答方式也不加限制,教师要敢于放手,还学生于课堂,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练习、争论并参与评价,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真正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才真实有效,这样的课堂才有助于公开课教学的动态形成。
上好小学语文公开课的方法一、摆正心态――不求尽善尽美,视作进步的桥梁记得任教第一年讲公开课,可能是过于想表现自己吧,我是力求尽善尽美,脑子里总在想:听课的老师会怎样评价,学生的配合会让我满意吗?不会出差错吧?教案设计也算是花费了功夫,临上课时还是有些不知所措,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课也无完课”了。
虽然不可能尽善尽美,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
一般不要随意打乱教学计划(特殊情况除外),更不能在学生中大肆动员、指定发言人,最忌讳反复“彩排”,而应把功夫放在课前准备上,做到全面备课,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在教学的总体和局部设计上,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精到、巧妙,讲课时集中精力,直面学生,从容应对,更要随机应变。
一节课的容量和质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得到准确而全面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