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及保护森林———————情景导入先思考———————“十”字架的沉重思考探究:(1)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提示: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为森林破坏。
(2)这种问题会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提示:这样造成的后果主要有: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导致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森林的特点(1)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最丰富的物种库,全球物种的一半乃至2/3以上,可能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之中。
2.森林面积的历史变化及原因时期变化特点主要原因地质时期森林面积有所变化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原始社会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机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农业社会面积逐渐减少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工业社会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3.森林的生态功能及毁林的危害二、保护森林1.世界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
2.中国(1)政府⎩⎪⎨⎪⎧198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2002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不同表现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但不同区域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不同,森林破坏引起的危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地区森林景观主要生态功能西北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森林破坏易造成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等环境问题长江中上游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径流。
森林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调节径流作用减弱城市森林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收噪声等生态功能1.针对“采育失调”,提出要“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度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
2.针对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提出要积极营造人工林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方法技巧很重要———————图解破坏森林的危害———————应用体验不可少———————1.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B.无计划垦殖C.大量使用薪柴 D.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解析:选D A是原始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
B、C是农业社会森林减少的原因。
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大规模减少是由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
2.下列不是森林破坏后果的是( )A.生态失调、环境恶化 B.水土流失加剧C.土地沙化、河道淤塞 D.雨季水量含沙量减小解析:选D 森林破坏会使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加剧,雨季入河水量和河流含沙量增加。
3.我国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农民收入②增加木材产量③调整农业结构④提高生态质量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C 退耕还林要求减少当地耕地面积,扩大林地,这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生态条件协调的生态系统的重大举措。
所以“退耕还林”具有多重意义,但国家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生态质量。
4.读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表,完成下列问题。
(1)(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森林的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呈正相关。
第(2)题,森林覆盖率的增加,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3)题,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降水、风、地形、土壤,这些因素都对水土流失有影响。
答案:(1)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也在增加。
(答呈正相关亦可)(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3)降水风地形土壤[教材问题提示]P56(上)思考提示应该辩证地看待森林减少与工业化的关系。
森林减少与工业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发是必然的,但人类如果认识到森林的环境效益,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森林,加强植树造林,不会造成森林的锐减。
开发要有一定的限度,过度开发必将造成森林的锐减。
P56(下)思考提示 2.森林的生态功能除教材提到的以外,还具有美化环境、杀菌除病、指示环境污染等多种功能。
另外,森林还具有经济功能,为我们提供多种食物,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可以制作家具,是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等。
P58思考提示 1.我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对保护森林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已经收到初步效果。
我国自《森林法》实施以来,对森林的保护逐渐得到加强,许多林业部门和大型国有林场的主要功能已经从林木采伐转为森林培育。
民间也有保护森林的积极行动,他们不仅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
目前,我国人工林的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
2.为保护森林应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中节约纸张;积极使用再生纸产品;按规定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一、选择题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1)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2),回答1~2题。
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有( )①开发小水电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1.B 2.C 第1题,图示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地形坡度较大,加上能源以薪柴为主,由此可知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第2题,在本地区可以通过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生产、生活问题,进而缓解水土流失。
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回答3~5题。
3.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A.为工业提供原料 B.为人类提供食品C.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D.改善生态环境4.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不属于其产生的影响是( )A.水土流失加剧 B.全球温室效应增强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南极臭氧空洞扩大5.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减少固体垃圾C.减少木材的消耗量 D.移风易俗解析:3.D 4.D 5.C 第3题,森林的首要价值是改善生态环境,而其经济价值是次要的。
第4题,根据森林的作用可知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后,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后果,臭氧层空洞是氟利昂的排放引起的。
第5题,提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木材的消耗量,减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6.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沿海地区适当扩大红树林面积的主要目的是( )①为过往船只提供避风场所②阻挡海浪侵蚀海岸③保持生物多样性④增加用材林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 红树植株较为矮小,但沿岸红树林可以减小风速,阻挡海浪侵蚀海岸,同时红树林又是海岸生物良好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7.植树造林,保护天然林可以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其原因是( )①天然林能阻挡洪水②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③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④森林具有蒸腾作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选B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它可以使河流径流变化变小,可以削减洪峰;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它可以减少泥沙在河道和湖泊中的沉积,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和河道的排洪能力,从而有效减轻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二、综合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马孙雨林绵延数千千米,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
亚马孙雨林总面积的85%在巴西境内,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的深入开发,盲目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修筑公路、过度采伐木材,导致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面积剧减。
(1)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因。
(2)简述人类滥伐森林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解析:第(1)题,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亚马孙热带雨林每年释放的氧气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
第(2)题,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1)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深刻地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2)造成的环境问题有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流域内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水土流失加剧、耕地退化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婆罗洲之心”计划(Heart of Borneo)是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政府为保护婆罗洲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共同推出的一项重大绿色环保计划。
“婆罗洲之心”计划位于加里曼丹岛的中心地带,是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三国边界沿线一条狭长的热带雨林,面积约2.2×105km2。
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生物物种丰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处同时拥有黑猩猩、大象和犀牛群落的林地之一。
近年来,在利益的驱动下,该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了惊人破坏。
一方面,砍伐森林,出口木材;另一方面,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
(1)“婆罗洲之心”计划所保护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具有怎样的影响?(2)你认为应采取怎样的措施保护该地区的森林?解析:第(1)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带雨林生态效益的理解。
第(2)题,保护雨林环境可以从思想上提高环保意识,为提高经济收入,要开发而且还要保护。
答案:(1)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保持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维持全球生态平衡。
(2)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加强雨林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