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2016
1 / 14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第十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教材解析]: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进一步深化,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中国兴起。经过孙中山和无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前仆后继、顽强不懈地奋斗,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一: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
——请概括把握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目标二: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为什么?
——请分析把握辛亥革命的经过、性质、历史功绩、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适时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中致力于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精品文档
2016
2 / 14 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3、武昌起义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不屈不挠、长期浴血奋斗的胜利果实。
4、辛亥革命尽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而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 问题探究法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的原因。
[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时间跨度比较大,知识点多,教师在讲解时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立足于学生借助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启示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知识点,同时给学生补充部分感性材料,给学生以丰富感受的空间。
2、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关于孙中山革命活动与中华民国建立的有关素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学过程]: 精品文档
2016
3 / 14 导入新课:
在第五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也一步步加深,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中国各种政治力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各种斗争,如地主阶级洋务派展开了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百日维新”,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先后失败。戊戌变法后,要求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人越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走不通,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就诞生了。那么,孙中山是怎样领导革命的?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目:[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本目要充分利用课和课本上的一系列插图,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借助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启示通过自学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知识点。
1、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其人:(要求学生阅读课第一、二自然段和《孙中山像》插图,思考并分组讨论如下问题)
①孙中山的名、号、出生地分别是什么?
②孙中山这个名字是怎么的?
③有人说:“孙中山先生天生就是满清专制政府的克星和死对头?”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精品文档
2016
4 / 14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孙中山对清政府的认识是一步步加深的,在幼年时代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在他认识到学医不能救国救民之后,又企图通过变法改变当时中国衰弱的境况,但也失败,最后他才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国。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天才”,只要努力学习,人人都是“天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人生的自信心。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要求学生阅读课第三自然段到课P38页最后一自然段,借助于课中的《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和《〈民报〉封面》两幅插图,分组讨论并思考如下问题)
毛泽东称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请概括孙中山早期主要的革命活动。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形成标准答案:
(1)1894年成立兴中会;(2)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3)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4)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兴中会” 一内容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学找出如下问题:
时间:1894年秋 地点:美国檀香山 性质:中国第一个精品文档
2016
5 / 14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奋斗目标: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说明:兴中会的成立表明孙中山开始为武力推翻清政府准备革命的领导机构和组织基础。
在“发动广州起义”一内容中,教师应说明:
广州起义标志着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革命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是兴中会武装推翻清政府这一斗争目标的具体实施。
在“致力于宣传革命,发展革命组织”一内容中,教师应给学生补充在1895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前建立的革命团体,并用多媒体展示出:
名称成立地点领导人
兴中会檀香山孙中山
华兴会长沙黄兴、宋教仁
光复会上海蔡元培
在“成立中国同盟会”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表格概括同盟会的有关内容,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
组织基础成立时间成立地点政治纲领领导
机构宣传革命刊物性质意义
中国同盟会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8月日本东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民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精品文档
2016
6 / 14 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讲解“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鞑虏”的具体指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阐明:“鞑虏”在这里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清”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孙中山在《民报》中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学生阅读课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对三民主义的评价。组织学生讨论三民主义三个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总结: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因为只有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取得民族独立,才有民权可言;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与三民主义的二者有联系吗?如果有,请说明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总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
第二目:[辛亥革命]
1、组织学生阅读课P39页第二、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在1911年4月爆发的黄花岗起义中的林觉民、方声洞精品文档
2016
7 / 14 等人的绝笔信表现了革命党人什么样的情怀?
学生讨论回答。
2、武昌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课P39第四自然段到P40页全部内容,结合着课本上的插图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影响、分别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教师在领着学生学习完上述内容后,应阐明一点: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开始。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想一想:在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中还有哪些历史事件是用旧历表示的?
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等。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的有关知识。
第三目:[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的建立
指导学生阅读课P41到P4页第一自然段,结合着课本上的插图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①、准备: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督府代表联合会在 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以 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后选举 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精品文档
2016
8 / 14 ②、成立: 年 月 日, 在 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改用公历,以 年为民国元年。同时成立 。
③、颁布法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1912年3月颁布了《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 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 和 ,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
④、《大总统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实遵之………”是否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为什么?
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随时纠正。
学生分组讨论:南京临时政府的五色国旗的寓意是什么?体现了什么观念?它有什么进步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总结:寓意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五族一家,体现了一种民族平等、民族至上、民族团结的观念,它是新型现代化民族国家的象征,明确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至上的新型的国家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
如1912年是民国元年,那么1913年是民国二年,1914年是民国三年……从中发现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之间的关系:加或者减1911。民国纪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加1911,反之减1911。 精品文档
2016
9 / 14 提问学生:民国元年是公元哪一年?1937年抗战爆发,发生在民国几年?
学生换算:民国 1+1911=1912 即公元1912年。
1937 —1911 = 26 即民国26年。
学生分组讨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实权基本上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因此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开始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教师补充下面内容:(用多媒体展示)
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
帝国主义列强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感到恐惧和仇视,在看到清朝统治已无法维持之后,转而在“中立”的幌子下,扶植袁世凯,帮助其窃取革命果实。
清帝退位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之下,南北达成议和,袁世凯为窃夺革命果实铺平了道路。其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胁迫清帝退位。清朝贵族见反清力量迅速壮大,自觉大势一去,与1912年2月12日,由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至此统治中国达268年之久的清王朝灭亡了。第二步是以宣称赞成“共和”的欺骗手段,使革命党人主动交出政权,从而窃取了临时大总统的宝座。袁世凯在清帝退位第二天声明赞成“共和”,假惺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