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十大亮点2018年,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为主线,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受伤人员、直接经济损失和省上重点考核的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六个大幅度下降”,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具体工作呈现出十个亮点:亮点一:构建体系夯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常务会专题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党政属地管理责任;制定出台了《延安市安全生产约谈实施办法(试行)》,对实施约谈的对象、形式、程序和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组建了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建筑施工等17个行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形成“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行业部门牵头负责、职能部门联动配合、县区政府推动落实”的行业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加强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安委会组成人员和政府领导分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安委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系列年”活动,在前年“落实年”、去年“执法年”基础上,今年确定为“提升年”,制发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42项检查标准,要求企业对标自查自改、部门对标执法监督;严厉追究了生产安全事故责任人,7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追究问责20人,其中:党纪处分2人、行政处分11人、撤职1人、撤销和暂停资格3人、调整职务3人。
经济处罚137.96万元。
亮点二:监督检查治隐患坚持把隐患当做事故对待,牢固树立“小患不除,必酿大祸”意识,针对今年气候反常多变的实际,组织开展了持续不断的隐患排查活动,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开展“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检查,全面查找突出问题、安全隐患、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坚持把隐患当做事故对待,对发现的隐患以“零容忍、严治理”的态度抓住不放,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要求进行整改。
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分门别类,建档立卡,建立清单,按照问题严重程度,分别下发《安委会督办令》和《安委办督办函》进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跟踪督查问效,逐一验收销号,做到心中有数、整改有效。
全年挂牌督办重大隐患10处,下发《督办令》8个,《督办函》2份,已整改到位7条;坚持把隐患当做事故查,针对宜川县客运车辆严重超员违法事件(核载30人,实载73人),责成宜川县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对涉事驾驶员和车辆所有人依法刑事拘留,收回涉事车辆营运证,责令停业整顿30天,暂停宜川县汽车运输公司重新许可及新增运力6个月,行政处罚2.5万元,并将该公司纳入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管理,在主流媒体进行了曝光,对负有监管责任的宜川县交通运管部门9名相关责任人给予了行政处分,处罚宜川汽车站1万元。
通过采取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隐患有人查、防范有人盯、整改有人抓,构建“企业自查自纠、专家现场诊断、政府挂牌督办、执法督促整改”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有效防范了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亮点三:三项攻坚保安全实施了道路交通、煤矿和危险化学品安全“三项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常委会、常务会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决定成立由常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市公安局、煤炭局、安监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3个专项攻坚小组,并先后召开了动员部署和行动推进会议,印发了《攻坚行动方案》,整体工作呈现出安排部署体现“早”、推进落实体现“细”、检查整改体现“实”、督查督导体现“勤”、执法监察体现“严”、舆论氛围体现“浓”等六个特点,得到了省政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全市共检查重点企业1057家,整改治理重大隐患20个,打击违法违规行为4433起,关闭取缔10家,停产停业26家,暂扣吊销许可证1家,问责曝光9家单位、31人,处罚罚款3689.1万元。
特别是省政府“三项攻坚行动”督促组反馈的199个问题隐患,已整改到位194个,另有5个正在整改治理当中。
督促组移交的4条信访举报信息,全部核查处理到位。
亮点四:集中执法显威力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集中执法检查行动,全市各级安全监管执法人员突出重点部位、要害场所、关键环节,围绕危险工艺、工序、设备设施开展了全覆盖的执法检查,持续不断查问题、查隐患、查不安全因素、查违法违规行为。
对各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零容忍、严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从严处罚。
针对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严重非法违法行为、影响恶劣的典型非法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顽固非法违法行为,落实了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依法处罚和严肃追责的“四个一律”措施,达到“惩罚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全市共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4264起,立案查处违法行为923起,下达整改指令书1816份,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057份,关闭取缔114家,停产停业85家,暂扣吊销许可证339个,联合惩戒失信企业1家,追究刑事责任541人,行政处罚4256.71万元。
其中:全市安监部门先后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61起,下达整改指令251份,罚款389.61万元。
通过狠下心来反复查、重点打、跟踪纠,有效震慑了非法违法行为,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容挑战的法治认同,逐步建立“不能违法、不敢违法、不愿违法”的安全生产法治环境。
亮点五:双重预防遏事故以安全风险管控为主线,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大力加强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采取县区试点推进、行业示范引领的方式,在安塞区、洛川县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贸行业开展试点工作。
安塞区采取“顶层设计、试点推进”办法,从政府监管层面确定镇街、行业部门、重点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风险等级,并依据风险等级绘制了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洛川县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支撑”的办法,抽调专家及专业人员组建风险辨识小组,在全县17个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并建立了安全风险数据库,制定了《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绘制了18张县域和行业“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试点企业采取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的办法,从管理系统、相关场所、生产作业环节入手,对应到每个作业人员、生产班组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定量评估安全风险等级。
并从组织、制度、技术、教育培训、应急防护等方面入手,制订了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了厂级、部门级、车间(队站)级、班组级风险管控责任,以《安全风险排查责任清单》《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和“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布图方式表现出来,形成排查建库、辨识分级、管理明责、控制防范、预警促改、考评奖惩“六位一体”的管控体系。
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努力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把安全风险关进“笼子”、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两道“防火墙”,进一步推进了企业主体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不断提升安全生产事故整体防控能力。
为此,省上专门在我市召开全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现场观摩会议,市安委办在全省大会上做了工作经验介绍,省安委会要求全省学习推广我市经验。
亮点六:创新方法强监管在全省首创“四季安全生产工作法”,根据延安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节特点不同,安全生产重点不同、安全监管侧重点不同的实际,坚持在每个季节变换前,认真分析下一个季节一些行业领域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科学研判潜在的安全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生产工作方案》,以市安委会文件印发。
每个《方案》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详实的预防措施、具体的监管要求,做到了早研判、早部署、早防范,牢牢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监管责任的落实;在全省首推安全生产“月排名季讲评”考核制度,依据总局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口径和网上直报规定,市安委办会同市考核办按照“全面衡量、重点评价”原则,在科学设置共性考核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将一些非指标性的重点工作进行刚性量化,制定了《通报排序及计分办法》,采取百分制倒扣的方式进行量化打分,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
并坚持每月将排名情况进行通报,每季度进行讲评,同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力地促进了属地监管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在全市安全生产领域掀起创先争优、追赶超越的浓郁氛围。
此外,市、县区委副书记担任安委会副主任、常务副职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组建17个行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细化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把安全生产重点人员纳入党校教学培训班期、邀请国内高级别的安全生产专家学者授课等项与众不同的工作创新得到省安委会和应急管理厅的充分肯定。
亮点七:宣教培训提素质始终坚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隐患”的思维,积极秉承“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就是给职工最好福利”的理念,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当作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全民安全素质、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抓手,不断在形式上求突破、内容上求实效、空间上求发展,以点带面,以面带片,全方位、立体式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向前发展。
深入组织开展了全国第16个“安全生产月”和全国第2个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广局、总工会、团市委和市妇联,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和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制作了“圣地安监”安全宣传手机APP,通过采取“互联网+安全宣教”和“手机网站互动”等智能化方式,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采取“聘请专家、集中办班、送教上门”的办法,实施企业全员安全培训工程进和“百场培训进千企”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三类人员”的依法强制培训和任职资格考核;以全市企业安全生产大培训为切入点,把安全生产重点人员纳入党校教学培训班期,市委组织部、市安监局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了全市党政领导干部、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培训师资4个培训班,参培受训500多人。
亮点八:企办政助抓应急充分利用改革发展契机,组建了副县级建制的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督促11个县区组建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开展应急救援资源普查活动,整合了辖区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应急救援资源,把政府与企业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政府主导、资源共享、联动相应”的应急救援体系;规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对1072家企业的预案进行了备案,并创新在《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中设置二维码,添加了防伪功能;突出预防为主,采取企办政助的方式,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实战演练,有针对性地解决事故现场指挥决策、预案启动、分工协作、资源调配等问题,达到了检验了预案、锻炼了队伍、磨合了机制、提升了能力的目的。